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990994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强电解质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电离平衡B. 在恒温条件下,增大压强,化学反速率一定加快C. 两种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a和a+1,则c1=10c2D. 常温下,pH=3的醋酸与pH=11的Na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答案】D【解析】【详解】A.任何水溶液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A错误;B.增大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前提是:反应物有气体,如果没有气体,改变压

2、强不会影响速率,B错误;C.若两种醋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c1溶液的pH=a,如果c1=10c2,c2溶液可看成是将c1溶液稀释10倍得到,稀释时促进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pH的增大值应该小于1,即c2溶液的pH小于a+1,c2溶液的pH=a+1,说明c110c2,C错误;D.常温下,pH=3的醋酸与pH=11的NaOH等体积混合后,因为醋酸的浓度远大于氢氧化钠,所以混合后醋酸过量很多,溶液显酸性pH7,D正确;答案选D。2.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F是弱酸是( )常温下NaF溶液的pH大于7用HF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常温下0.1mol/L的HF

3、溶液的pH为2.3HF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HF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1mol/L的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不完全的,酸的溶解性及酸的通性无法确定酸电离的程度,而比较酸的浓度与酸电离c(H+)可判断酸的电离程度。【详解】常温下碱性溶液中pH7,NaF溶液的pH大于7说明呈碱性,说明NaF发生了水解,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HF为弱酸,故正确;导电性强弱主要与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用HF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不能说明HF是弱酸,故错误;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是由于两

4、者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HF是弱酸无关,故错误;如果HF为强酸,常温下0.1mol/L的HF溶液的pH应为1,而该溶液的pH为2.3,说明HF部分电离,是弱酸,故正确;HF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说明HF的酸性比碳酸的强,不能说明HF是弱酸,故错误;不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来判断是否为弱电解质,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与HF的酸性无关,故错误;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1mol/L的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HF水溶液显酸性,不能说明HF是弱酸,故错误。答案选C。【点睛】考查弱电解质的判断,抓住弱电解质的特征“部分电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

5、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 用10mL量筒量取7.20mL稀硫酸B. 用托盘天平称量5.30gKClC. 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pH为6.5D. 用25mL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2.50mL【答案】D【解析】【详解】A、量筒量取时能精确到0.1mL,无法量取7.20mL盐酸,故A错误;B、天平可精确到0.1g,无法用托盘天平称取5.30gKCl,故B错误。C、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值应是整数,故C错误;D、滴定管精确度为0.01mL,能量取22.50mL某浓度的碱溶液,故D正确。答案选D。4.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 molL -1NaOH

6、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的温度是3次B. 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小C. 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大D. 从实验装置上看,除了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外没有其他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A. 中和反应之前,分别记录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温度,中和反应开始后,记录下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即最终温度,所以每一组要记录3次温度,而我们实验时至少要做2组,所以至少要记录6次温度,故A错误;B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

7、值将会减小,故B正确;C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过程需要吸热,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故C错误;D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错误有缺少仪器环形玻璃搅拌棒以及大小烧杯口不平,故D错误;故选B。【点睛】明确中和热测定方法为解答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A,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至少要做2次平行实验,每次实验要记录3次温度。5.25时,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加水稀释促进NH3H2O电离,则溶液中n(NH3H2O)减小、n(OH-)、n(NH4+)增大,但是NH3H2O电离增大程度小于溶液

8、体积增大程度,导致溶液中c(NH3H2O)、c(OH-)、c(NH4+)都减小,温度不变离子积常数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则溶液中c(H+)增大。【详解】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则=Kb不变,故错误;=减小,故正确;温度不变离子积常数不变,则c(H+)c(OH-)=Kw不变,故错误;稀释过程中c(OH-)减小,温度不变离子积常数不变,则溶液中c(H+)增大,则减小,故正确。综上分析,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稀释过程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变化特点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加水稀释虽然促进一水合氨电离,但是溶液中c(OH-)、c(NH4+)都减小,为解答易错点。6.室温下,下列各

9、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能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Na+、NH4+、CO32-、Cl-B. 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的溶液:K+、SO42-、S2-、Cl-C. 0.1mol/LKOH溶液中:S2-、Na+、SO32-、NO3-D. 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为110-11 mol/L的溶液:Fe2+ 、Mg2+、SO42-、Cl-【答案】C【解析】【详解】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呈酸性,CO32-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的溶液,具有氧化性物质,与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 0.1mol/LKOH溶液中,S2-、Na+

10、、SO32-、NO3-与氢氧根均不反应,可以共存,故C正确;D、由水电离氢离子浓度为110-12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Fe2+、Mg2+,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答案选C。7.25时,将 pH =2的盐酸V1mL和pH =11的 NaOH 溶液V2mL混合,得到pH=10的溶液,则V1:V2是A. 9:101B. 101:9C. 9:1D. 1:9【答案】A【解析】pH =2的盐酸, ;pH =11的NaOH, ,则 ,V1:V2= 9:101,故A正确。8.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a2+、Cl-、Na+、SO42-B. Fe3+

11、、K+、HCO3-、Cl-C. H+、Fe2+、NO3-、SO42-D. H+、Na+、Cl-、CO32-【答案】B【解析】【详解】A.Ba2+与SO42-会形成BaSO4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与盐的水解无关,A不符合题意;B. Fe3+与HCO3-会发生盐的双水解反应,产生Fe(OH)3沉淀和CO2气体,不能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C.H+、Fe2+、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与盐的水解无关,C不符合题意; D. H+、CO32-会发生离子反应产生CO2和H2O,与盐的水解无关,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B。9.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

12、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 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B. 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C.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D. 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答案】C【解析】【详解】A. 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滴定时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可知c(待测)偏高,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 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可知c(待测)偏高,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

13、内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内液面所在刻度,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可知c(待测)偏低,符合题意,故C正确;D. 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用NaOH溶液润洗,滴定时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可知c(待测)偏高,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从标准液的体积变化误差来分析,无论是读数的误差还是操作的误差,标准液的体积偏大,则待测液的浓度也偏大。10.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可使该溶

14、液恰好呈中性B. 该温度高于25C. 加入NaHSO4晶体抑制了水的电离D. 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是1.01010mol/L【答案】A【解析】A、PH为12的NaOH的浓度时1molL1,而硫酸氢钠溶液H浓度时0.01molL1,等体积混合,碱多了故A错误;B、25时Ka=10-14,本题Ka=10-6*10-6=10-12,水电离吸热,升高温度,K变大,该温度高于25,故B正确;C、加入NaHSO4晶体,提高H 的浓度,抑制了水的电离,故C正确。D、pH=6,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水的离子积常数=氢离子与氢氧根浓度的乘积,溶液的pH为2,故由水电离出来的c(H)=110-1

15、0molL1,故D正确;故选A。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合成氨反应放热,采用低温可以提高氨的生成速率B. 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C. 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常温下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H0D.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缩小体积,平衡正向移动,的值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降低温度,会减慢氨的生成速率,选项A错误;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降低,由c(OH-)=可知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增大,选项B错误;C、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S0,常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H-TS0,因此可知H0,选项C正确;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