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990993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平度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试题一、选择题(20个,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在经济比较发达以及后现代社会带来个人主体性增强的背景下,以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A. 婴幼儿B. 青少年C. 青壮年D. 中老年2. 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A. 自然因素B. 经济C. 文化D. 交通3. 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缓解人地矛盾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提高住房价格 带动服务业发展A. B. C. D. 【答案】

2、1. D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生活方式型移民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移民的主体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最可能是中老年人群体。所以选D。【2题详解】据材料可知,生活方式型移民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所以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所以选A。【3题详解】生活方式型移民追求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主体是中老年人,要求服务行业类型齐全,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带动服务业发展;中老年人口迁入,不会带来大量廉价劳动力;人口增加,会提高住房价格。所以选C。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

3、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重要,有时需要现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 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 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 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C. 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D. 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5. 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 巴西高原B. 南部非洲C. 藏南谷地D. 北美大草原【答案】4. B 5. C【解析】【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错;3550-3650m的百米高程人口数累积频率曲线斜率最大,所以最为密集,B对;距河12km分布人口最多,

4、C错;高程 50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错。【5题详解】3500-4000m,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最高,说明人口总数较大,人口密度比较大,4000米以上人口累计频率小,人口密度比较小,说明等人口较少,藏南谷地,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比较低的地方,4000 米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C正确。另外,从高程数据可以直接排除海拔较低的A项巴西高原、D项北美大草原;从人口密度可以直接排除人口稠密的南部非洲,B项错误。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

5、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6. 关于人口压力指数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B. 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C. 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D. 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7. 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A. 中、西部地区控制对东部地区资源输出B. 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C. 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D. 不断扩大中西部地区资源开采规模【答案】6. D 7. B【解析】【6题详解】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压力大,环

6、境承载力相对不足,A错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压力小,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B错。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大于1,不能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C错。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D对。【7题详解】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中、西部地区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应加大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A错。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B对。问题在发展中解决,不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C错。促进中、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减轻经济发展压力,D错。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 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

7、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数量增加B. 科学技术进步C 消费水平提高D. 土地资源减少9. 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A. 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B. 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C. 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D. 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答案】8. C 9. A【解析】【8题详解】人口数量的增加与人口承载力无关,A错。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人口承载力提高,B错。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以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提高所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C对。山西省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但是由于总人口增加,所以土地资源并未减少,D错

8、,故选C。【9题详解】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A对。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错。限制消费,降低生活水平,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D错,故选A。【点睛】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下图甲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图乙是

9、该城市某地地铁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甲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可能是依山傍水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集聚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A. B. C. D. 11. 据图乙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A. 中心商务区B. 住宅区C. 工业区D. 文化区【答案】10. C 11. B【解析】【10题详解】据图可知,P处为高级住宅区,影响高级住宅区的条件有依山傍水,风景优美;靠近公路,交通便利;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工厂集聚的地区环境质量差,低价较低,不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综上所述,故选C。

10、【11题详解】据乙图可知,该地8时左右人们刷卡上车去上班,21时左右人们刷卡下车回家休息,所以这里是住宅区。中心商务区(购物)、工业区(上下班)、文化区(上下班或上学放学)三个功能区应是8时左右出站,17时左右进站。综上所述,故选B。【点睛】高级住宅区往往与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往往是有规划的建设的,低级住宅区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建设的。高级住宅区通常布局在地势较高,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文化教育氛围好,远离工业区,经济发达等。下图为南方某特大城市居住、工业仓储、商业办公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例与城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各题。12. 图中、

11、代表的三条曲线分别是A. 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商业办公区B. 居民住宅区、商业办公区、工业仓储区C. 商业办公区、工业仓储区、居民住宅区D. 商业办公区、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13. 下列关于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A. 4千米范围内,三类用地比例均呈增加趋势,居住用地大于工业仓储用地B. 47千米,三类用地比例呈现减少趋势,工业仓储用地开始超过居住用地C. 810千米,居住用地相对比例最高,趋势先增后减,商业用地高于工业用地D. 1119千米,工业用地比例超过商业和居住用地,且居住用地大于商业用地【答案】12. D 13. C【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地租理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12、及变化趋势。【12题详解】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商业付租能力最高,距市中心最近,对应线。工业付租能力最低,距市中心最远,对应。住宅区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对应线。所以D对。【13题详解】读图判断,在4千米范围内,商业用地比例呈增加趋势,居住用地大于工业仓储用地,A错。47千米,工业仓储用地比例呈现上升趋势,B错。810千米,居住用地相对比例最高,趋势先增后减,商业用地高于工业用地,C对。1119千米,工业用地比例超过商业和居住用地,在11-13千米,居住用地小于商业用地,D错。在川西和滇西北横断山区,藏族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其房屋四周墙壁多用毛石垒砌,最厚处甚至达1米,大多数墙壁上薄下

13、厚,墙壁开窗甚少,整面墙呈梯形,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单座建筑占地不大,但常为多层建筑,底层可以作牲畜的圈,二层可以做人的居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以作经堂,供佛像、点酥油灯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该地房屋墙体厚,开窗少的主要原因是A. 石材原料充足B. 防风控温C. 宗教信仰的影响D. 挡雨防水15. 与该地民居单座建筑占地不大,但常为多层建筑相协调的自然条件是A. 寒冷的气候B. 视线不广,登高望远C. 地质稳定D. 平地少,向空中发展【答案】14. B 15. D【解析】【14题详解】A. 石材原料充足是墙体采用石材的原因,与墙体厚度和窗户大小没关系,A不对。 B. 横断山区高寒、

14、昼夜温差大;10月-次年4月为风季,风大;因此房屋墙体厚,开窗少是为了防风控温,B对。C. 当地传统民居是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没有特殊的宗教信仰影响,C不对。D. 房屋墙体厚度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受降水影响较小,D不对。故答案为B。【15题详解】A.寒冷的气候与建筑单体占地面积大小、建筑层数多少没关系,A不对。B.该地位于横断山区,海拔高,不需要因为登高望远而建造多层建造,B不对。C. 横断山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不稳定,C不对。D. 横断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平地少,向空中发展,因此形成单体占地面积小,多层发展的建筑形式,D对。故答案为D。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

15、态。某高校学生小明、小亮针对所在城市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下图为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制作的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A. 工业区和住宅区B. 住宅区和商业区C. 商业区和仓储区D. 市政区和园林区17. 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 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A. B. C. D. 【答案】16. B 17. A【解析】【16题详解】图示甲曲线在夜间的单车数量较多,是由于夜晚人们大多休息,停放在家周围,而白天工作时间内附近的单车数量较少,是人们外出工作或购物需要的单车数量多,应为住宅区;乙曲线中午时段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