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4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990982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4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4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4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4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4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4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4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2020.04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胡焕庸线”(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下图),该线东南部占国土的36%,却聚集了

2、全国96%的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形成我国“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A. 自然环境B. 民族分布C. 国家政策D. 宗教信仰2.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地区的人口分布格局未有大的改变,是因为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受控于A. 地形分布B. 绿洲分布C. 沙漠分布D. 铁路分布【答案】1. A 2. B【解析】【1题详解】人口的分布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多平原,人口较为密集,西部多高山且气候干旱,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人口较少。故我国的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答案选A。【2题详解】新疆地区地处内陆,气候较为干旱。水源是影响干旱地区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新疆的水源补给主要是

3、高山冰川融水和局部的山地降水,在盆地的边缘形成绿洲,人口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故答案选B。甲区域各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集聚地,而乙区域的几个州则以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下图)。1970年后,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崛起,美国传统制造业逐渐走向衰落,大量人口从甲区域向乙区域转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美国大量人口从甲区域向乙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 甲区域气候变冷B. 乙区域资源开发C. 乙区域教育先进D. 产业布局的调整4. 大量人口迁出对甲区域各州的影响是A. 环境污染加剧B. 经济增长乏力C. 人地矛盾突出D. 产品品质下降【答案】3. D 4. B【解析】【分析】

4、该题考察产业转移及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3题详解】根据材料“甲区域各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集聚地,而乙区域的几个州则以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分析,乙区域是先发展的地区,随后产业升级(发展更高级的产业,原有低级产业转移),而甲区域接受产业转移。这些产业很多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因此随着产业的转移,带动人口迁移。D正确。【4题详解】人口迁出之后,对甲区域的环境压力减小,污染减轻,A、C错;人口较少,区域消费能力下降,经济增长会有所下滑,B对;产业以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技术先进,产品质量高,D错。故答案选B。【点睛】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转移会带动人口的变化,例如近些年我国东部沿海的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进

5、行转移,中西部地区外出打工人口相对减少。合理规划城镇用地有利于建设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小明和同学去附近城镇旅行期间,简单研究了该城镇的用地规划状况,发现该城镇的用地主要规划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文化区(下图)。小明询问当地居民得知,该城镇常年盛行东北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某城镇用地规划示意图5. 小明和同学经过综合分析,一致认为表示该城镇工业区的图例是A. B. C. D. 6. 若该城镇还要规划建设一处高级住宅区,应选址在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答案】5. C 6. D【解析】该题考察工业的布局。【5题详解】由该城镇常年盛行东北风可知,工业应该布局

6、在下方地带,且是河流下游,符合。故答案选C。【6题详解】高级住宅要布局在环境优美的郊区,上风地带,丁地符合,D对;甲地靠近铁路,不符合,A错;乙地靠近工业区,不符合,B错;丙地交通不便,且靠近市区,C错。故答案选D。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两千余年来基本保持着“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下图1)。传统民居临水而建,多为二三层砖木结构楼房,一层为沿街商铺,二层以上为住宅且向街探出,顶层阳面屋檐多为飞檐(檐部向上倾斜翘起)(下图2),呈现一派“人家尽枕河”的水乡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与普通屋顶相比,飞檐设计优越性是A. 截留屋顶雨雪B. 利于夏季保温C. 增加冬季采光D. 利于夏季

7、遮阳8. 二层以上住宅向街探出,能够为行人遮阳避雨 为船只提供码头 提升商铺等级 增加住宅面积A. B. C. D. 【答案】7. C 8. D【解析】【7题详解】由图示对比两种设计可知,飞檐有利于太阳光照射,增加采光,特别是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时,照射到屋内面积比普通的更大,C对;截留雨雪会增加屋檐的载重,不是主要目的,A错;夏季气温高,并不需要保温,B错;飞檐不利于遮阳,D错。故答案选C。【8题详解】由图可知,二层以上住宅向街探出,是为了增加探出这部分住区,同时能够为一层的街道起到遮阳避雨效果,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二层以上住宅向街探出的设计特点类似于我国东南沿海的“骑楼”。 这种建筑适

8、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茶是一种常绿灌木,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鲜叶品质最佳,需人工及时采摘。“南茶北引”是我国农业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设想,经过50多年的不断摸索,目前在青岛、日照、临沂等地已经形成规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影响“南茶北引”主要限制因素是A. 气候B. 地形C. 土壤D. 水源10. 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茶叶品质较好的原因是气温年较差大 气温较低生长缓慢 昼夜温差大 迎风坡降水丰富A. B. C. D. 11. 近年来,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主要原

9、因是A. 种植面积扩大B. 采摘成本上升C. 农药成本增加D. 土质严重退化【答案】9. A 10. C 11. B【解析】该题考察农业的布局。【9题详解】由题,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暖湿,适宜茶叶的生长,而北方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故影响“南茶北引”主要限制因素是气候。故答案选A。【10题详解】北方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茶有机质的积累,符合;北方气温较低,茶的生长周期比较长,有机质积累较多,产品质量好,符合。故答案C。【11题详解】茶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采摘环节),劳动力价格上升,导致茶叶的采摘成本上升。故答案选B。某生鲜企业开创了线上超市的新零售业态,消费者可以在APP

10、上下单,由配送员按照顾客要求送货到门(下图)。该企业在全国不同地区建有大量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正常情况下,影响配送员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是A. 后台管理B. 线路规划C. 拣货速度D. 货物种类13. 与传统生鲜超市相比,线上超市货物价格较低,主要原因是A. 流通环节少B. 运输速度快C. 服务质量好D. 产品质量高【答案】12. B 13. A【解析】【12题详解】配送员主要的任务是将货物运送到顾客手中,到达客户手中所花费的时间最主要是发货地与顾客之间的距离,而且配送的客户可能是多个,如何合理选择好线路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后台管理和拣货速度效率与配送员的效率无关;货物种类影响不大

11、。故答案选B。【13题详解】线上超市由客户下单,后台打包,最后经由配送员送达。这个过程中的流通环节减少,消耗的成本降低,因此具备价格优势。故答案选A。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德州段的运河、码头一度非常繁荣(下图)。20世纪70年代末京杭运河德州段因水源枯竭而断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上世纪70年代末,德州发展速度变缓,其主要原因是A. 矿产资源枯竭B. 商品生产减少C. 交通地位下降D. 人口增长加快15. 推测目前德州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是A. 沿京杭运河向南北扩展B. 向周围的郊区均衡扩展C. 沿漳卫新河向南北扩展D. 沿公路向京沪高铁扩展【答案】14. C 15. D【解析

12、】【分析】该题考察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4题详解】根据材料提示,20世纪70年代末京杭运河德州段因水源枯竭而断航,上世纪70年代末,德州发展速度变缓,其主要原因是交通地位下降,可知答案选C。【15题详解】新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会带动聚落的布局,京沪高铁的修建,使得交通更加便利。因此德州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向可能会沿公路向京沪高铁扩展。故答案选D。【点睛】在内河航运为王的年代,很多沿江的城市兴盛,例如扬州。19世纪以来,随着海运和铁路运输等新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中国的地方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交通运输方式更具高效率,带动区域迅速崛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

13、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西邻太平洋,靠近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图1)。该国地形一般分为西部平原、中部山区和东部平原三大部分,各部分降水差异较大(图2)。受各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人口、城市和产业的分布和发展各具特色。(1)指出秘鲁人口分布最稠密地形区,并说明理由。(2)沿海港口附近分布许多水产品罐头加工厂,试分析自然原因。(3)指出秘鲁西部平原发展农业的不利气候条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答案】(1)西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渔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2)靠近秘鲁渔场,鱼类捕获量大;气候炎热,水产品加工成罐头不易腐烂。(3)气候干旱,降水少。跨流域调

14、水;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详解】(1)由图示的图例可知,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在西部,西部为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濒临太平洋,(秘鲁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很多矿产资源也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2)秘鲁有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鱼类捕获量大,原料充足;秘鲁地处低纬度,气候炎热,水产品加工成罐头不易腐烂。(3)西部地区受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再加上纬度较低,蒸发旺盛。因此气候干旱,降水少。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开源可以进行跨流域调水;节流可以从农作物自身考虑,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

15、农业,种植耐旱作物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美国成长起大批工业城市,城镇化进程十分迅速(下表)。20世纪下半叶,英国伦敦城市中心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主要迁往周边村镇。(1)对比说明英国、美国城镇化进程的差异。(2)推测英国伦敦城市中心人口大量迁往周边村镇的主要原因。(3)简述英国政府应对城市中心人口减少而采取的措施。【答案】(1)英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美国;美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比英国快。(2)城市中心环境恶化,地价升高;周边村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3)改善中心区生活环境;政策鼓励人员返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解析】【分析】该题以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为例,考查城市化的阶段特征。【详解】(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在工业革命(第二次)的推动下,英美工业快速发展,带动城镇化进程,但是两者又有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