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990981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岳阳县一中新高考历史系列实验班第一次考试高二历史第卷(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逐渐崩溃,“天”的权威也随之难以维持,“人”的地位日益突出。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周易也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礼记更明确提出“人”是“天地之心”。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A. 天人合一意识尚未形成B. 儒家反对神权主义C. 王权与神权实现了分离D. 已具有了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天的权威也随之难以维持,人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突出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天人合一”在夏商周时期已经有了,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儒家反对神权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

2、没有王权与神权实现了分离的信息,故C项错误。2.读中国古代的思想地图可得(图例1:思想地域分区;图例2:孔子游列国路线)A. 学术的发展体现东学西渐B. 体现了战国晚期文化趋同C. 诸子百家的思想严重区隔D. 孔子学说得到了各国欢迎【答案】A【解析】【详解】从地图看,孔子周游列国是按照从东向西的路线,使得齐鲁学术思想影响到其他诸侯国,选项A正确;从存在的思想区域来看,不能说明思想文化趋同,选项B排除;选项C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孔子学说在当时并未得到各国欢迎,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3.有学者认为,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是先秦儒学的特质。下列思想中能体现这一特质的是A.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

3、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C.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D. “祸,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答案】C【解析】据材料“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体现了荀子礼法并施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体现了孟子的提倡气节的思想,也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属于孟子思想,指君主以善心施行仁政,就能很轻松地管理好国家,体现了“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故

4、C项正确;“祸,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百家争鸣思想的内容与特点入手,抓住孟子治国思想的特点,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4.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A. 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B. 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C. 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D. 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可知,孔子不讲怪异、暴

5、力、混乱、鬼神,这表明孔子是无神论者。而材料“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并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其目的是神化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一,C正确;据上分析,A违背史实;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B错误;据所学可知,孔子作为圣人的地位就是此时确立,D违背史实。5.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

6、也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孟德斯鸠的观点A. 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B. 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 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D. 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倾向【答案】C【解析】从孟德斯鸠的观点来看,他认为中国人的生活是以礼为行动指南的,而礼仪、法律、宗教、风俗混在一起就是中国人的道德,所以这种观点符合“礼法合一”的传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孟德斯鸠的分析有着现实性;B选项错误,材料肯定了道德在中国社会起的作用;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6.诗经相传孔子编订。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

7、、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的主要原因是A. 诗经符合儒家思想理念B. 符合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C. 先秦诸子大多推崇诗经D. 诗经相传是孔子编订【答案】A【解析】【详解】“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待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表明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的主要原因是诗经符合儒家思想理念,故A正确;儒家思想符合专制政权需要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排除;自汉武帝之后,诗经才被列为儒家经典,

8、故C排除;诗经由孔子编订无法说明是其被列为经典的原因,故D排除。【点睛】诗经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原因:一.诗经是春秋时期的民歌与宫廷伴乐的歌体,诗的内容大体反映了那个时代,周朝自文王、武王开国,周公定制度典籍,风俗、习惯、制度、文化受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影响较大,大体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概貌.当时的儒家,以孔子为代表,远追周公为该学说的鼻祖,所以诗经是在文学上对这一学说的集中反映.二.诗经涉及当时流传的民歌与宫廷雅乐很多,大概几千首,至少也有上千首,孔子选择篇目,把其中符合儒家学说的篇章摘录其中,删减其中的错字,和不妥的地方,相当于整理并编录,所以诗经从始至终都符合孔子这位真正儒家鼻祖的儒家思想与理念.

9、三.诗经是孔子编录的集子,其它几部是书礼乐易春秋,称六经,后乐失传,从宋代朱熹注释定篇后,始称五经,所以诗经不仅是儒家经典,而且是比较重要的儒家经典.7.下表是某学者对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的分析。由此可见,“独尊儒术”序号原因分析一原来的宗法社会并没有被完全破坏,汉初的平民乐于使用昔日贵族的礼教制度。二汉完成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新制度,离不开儒家学者的帮助,在这方面,其他学派远不能与儒家相比。三儒家六艺兼容并包,儒家独尊后,其他学说仍可在六艺的大帽子下,改头换面,保持存在。A. 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B. 适应了贵族政治需要C. 使诸子百家实现了充分融合D. 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答案】D【解

10、析】【详解】依据材料“汉初的平民乐于使用昔日贵族的礼教制度”“汉完成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新制度,离不开儒家学者的帮助”“儒家独尊后,其他学说仍保持存在”来看,平民、儒家学者以及其他学派都可以接受“独尊儒术”,表明其具有深厚的的社会土壤。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未体现出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排除;B项西汉时,贵族政治已经解体,排除;C项汉代儒学并未把诸子百家充分融合,排除。8.下表是西汉列侯分封情况一览表。西汉中后期,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高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各朝所分封的功臣侯与外戚恩泽侯139131213228414311510132

11、2士人出身的列侯80001341024615所占比例6%0005%4%29%32%13%40%46%68%A. 独尊儒术推行B. 宦官外戚专权C. 中央集权加强D. 重文轻武实施【答案】A【解析】【详解】由表格可知,汉武帝之后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明显呈现上升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措施有关,故选A。分封的功臣候与外戚恩泽候在表格中反映出的趋势是不断减少,故无法得出B项的结论,排除;加强中央集权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不是具体造成变化的原因,排除C;重文轻武是宋朝加强统治的措施,而不是汉朝,排除D。9.张载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12、开太平”。王夫之赞曰:“往圣之传,非张子其孰与归”。据此材料反映了A. 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劣B. 儒家批判佛道思想的文明交融C. 重建儒家正统的艰难D. 宋儒重建儒家信仰的文化自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张载主张学习要以天下为己任,王夫之认可张载的观点,说明儒学家自身有一种文化自觉,故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社会道德环境恶劣的结论,A选项排除。材料不体现批判佛道思想,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重建儒家正统的艰难性,C选项排除。10.宋代文献中妇女再嫁的事例颇多。宋史,向敏中传记载:北宋初年嫠妇(寡妇)柴氏欲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闹得不可开交。材料主要反映A 理学

13、正统地位动摇B. 门阀士族世风日下C. 士大夫思想开明D. 社会观念世俗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妇女再嫁的事例颇多”、“柴氏欲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闹得不可开交”可知商品经济发展,理学思想世俗化,故D正确。宋代理学是作为正统思想,故A错。门阀士族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材料宋代时期门阀士族的影响已经不大了,故B错。开明一词通达事理,思想不守旧,宋代理学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士大夫们受其影响,士大夫思想开明这一说法不恰当,故C错。11.宋明时期的设计文化,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

14、时代风尚。这一变化反映出A. 理学思想影响社会文化生活B. 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C. 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D. 传统文化价值观被屏弃【答案】A【解析】【详解】由宋明时期的设计文化与汉唐时代明显不同,侧重追求“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等,结合所学可知A项正确;商品经济繁荣与追求“静寂典雅、精致内敛”不符,B项错误;“门阀士族”决定世风与宋明的史实不符, C项错误;宋明时期,传统文化价值观并没有被摒弃,D项错误。【点睛】理学讲究存理灭欲,强化伦理道德。12.明代思想家王艮认为,政治思想应该是“百姓日用之学”,百姓为国家之本,草莽匹夫亦应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追求尧

15、舜时代那样的理想政治。“道”不应远人,其核心是“百姓日用”,其检验标准同样是“百姓日用”。该思想A.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B. 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色彩C. 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D. 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王艮的中心思想为“百姓日用”,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所以认为王艮的思想具有平民意识的色彩,故选择B选项;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民阶层的逐渐兴起,选项A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选项;明朝的官方主流思想为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与材料思想不符,故排除C选项;传统儒学的价值观核心为“仁”,材料的“百姓日用”思想并没有颠覆其价值观,故排除D选项。13.下图为清代国子监(太学)大门外的下马石,石刻汉、满两种文字“官民人等至此下马”。此处文物古迹A. 缺少史料印证无法判断内涵B. 体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