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7赤壁之战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4984939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7赤壁之战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7赤壁之战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7赤壁之战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7赤壁之战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7赤壁之战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7赤壁之战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7赤壁之战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鲁教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鲁教版夯基达标优化训练系列我夯基 我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刘琮(zhng) 枭雄(xio) 厌恶(w)B.会稽(kui) 羸弱(yng) 鲁缟(go)C.强弩(n) 奄有(yn) 蹈藉(j)D.校样(xio) 邂逅(hu) 芦荻(d) 解析:A项“琮”读“cng”;B项“羸”应读“ li”;D项“校”读“jio”。答案:C2下列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必蹶上将军 B.卿能办之者诚决C.五万兵难卒合 D.顷之,烟炎张天 解析:B项“诚”通“请”,C项“卒”通“猝”,D项“炎”通“焰”。答案:A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B.C. D.

2、解析:B项,都表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A项,分别为“用来”“用”,C项分别“是”“替”,D项分别是“在”和表被动,引出主动者。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论天下之事,致殷勤之意 B.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C.江山险固,沃野千里 D.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解析:A项古义为“殷切的问候”,今义为“热情而周到”。B项古义为“妻子与孩子”,今义为“丈夫的配偶”。D项古义为“中原”,今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C项古今一致,均是“肥沃的田野”。答案:C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以年为经,国别为纬,交互编列。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3、通史。全书分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C.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是二十四史中最有价值的三部史书。D.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人,著名历史学家。 解析:C项,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由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不包括资治通鉴,二十五史是后人加上清史稿而称的。首先要做到积累文学常识,进而对其进行整合。答案:C我综合 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68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

4、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

5、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相同,不同。 B.不同,相同。C.不同,不同。 D.相同,相同。 解析:用,按照,于是,才。答案:C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B.C. D.引军北还 解析:A项前一个“次”为驻扎,后一个为次序;C项前“之”为句末助词,后一个为代词;D项前一个“北”,名词,后一个作状语,向北。B项中两个“众”都当“多”讲。答案:B 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与操遇于赤壁。”略写进军过程,交代决战地点。B.“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反映了曹军的骄傲情绪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麻痹心态。C.“初一交战瑜等在南岸。”略写

6、初战,交代两军方位,为下文“东南风急”,风助火威作铺垫。D.“时操军众已有疾疫”“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这些话都证实鲁肃的预言正确,从侧面说明了曹操失败的原因。 解析:D项,中这些话都证实了上文周瑜的预言是正确的,而不是鲁肃的预言。答案: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

7、兵二十千人,骑五十匹。瑜时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三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大计不如迎之。瑜曰:“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权纳其议。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权遂遣瑜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操军败退。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瑜上疏曰

8、:“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所用。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其美女玩好,以娱

9、其耳目 耳目:刺探消息的人。B.尚当横行天下 横行:纵横驰骋。C.今曹新折衄,方忧在腹心 腹心:心腹之人 D.外有张鲁寇侵 寇侵:盗贼入侵。 解析:A项“耳目”,耳朵和眼睛;C项“腹心”,内心;D项“寇侵”,侵犯。答案:B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周瑜“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 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得蜀而并张鲁,固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A. B. C. D. 解析:句体现周瑜、孙策关系密切,句说周瑜受到重用。答案: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10、,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和孙策是同年,关系密切,这是周瑜后来为孙权效力的原因之一。B.周瑜本想投靠袁术,袁术让他的从弟取代了周瑜叔父的太守位置后,周瑜就投奔了孙策。 C.众人主张投降曹操,周瑜却主张迎战曹操。结果周瑜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操。D.周瑜认为曹操新败,暂时不会对东吴用兵,就建议孙权进取西蜀,收服张鲁,进而谋图北方。 解析:B项中周瑜没有投靠袁术的意思。答案:B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2)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1)句中“假途”是重点,(2)句中“烈”“割据”是重点。参考答案

11、:(1)所以要求担任居巢的长官,想借路回到江东。(2)加以依仗着父兄建立的功业,占据着江东这个地方。二、语言运用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解析:中重点词语是:“贱”,意思是“轻视”;尺璧”,意思是“直径一尺的璧”。中重点词语是:“营”,

12、意思是“经营”;“遗”,意思是“丢弃、抛弃”。参考答案:古人把直径一尺的美玉看得很轻,却把很短的时间看得很重,惧怕时间匆匆而过。于是就(只顾)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抛弃了名传千古的大事。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解析:这首诗是杜牧的怀古之作,意思是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

13、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第(2)个问题可以与原诗对比鉴赏,原诗将情感寄予想象,以小见大,手法新颖。参考答案:(1)由一支断戟引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借古抒情。(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著名战例”。这次战争的史实原来散见于晋人陈寿所著纪传体史书三国志的吴主传周瑜传鲁肃传蜀先主传诸葛亮

14、传等篇。司马光根据三国志有关篇章记载的史料着意剪裁,组织润色而写成的。在这场战役中,人们认为东吴取胜最为关键的人物不是鲁肃、诸葛亮,也不是大将周瑜、老将黄盖,而是孙权。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孙权不甘心受制于人,坚持采取对抗的方针,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但又持谨慎态度:对刘备,在了解他的兵力后,才和他结成联盟;对臣下,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是主张迎降,也不加以责罚。而在充分比较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作了最后决断之后,则坚决制止迎降的言论。他的深思熟虑和坚决果断的作风,使他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成为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后人对孙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连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中也这样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同学们,你认为在战争中如果想取得胜利,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哪个更为重要?为什么?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