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鉴赏形象.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73896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 鉴赏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 鉴赏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 鉴赏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 鉴赏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 鉴赏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 鉴赏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鉴赏形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的形象。对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在理解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一、诗中主人公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来表达

2、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诗经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做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二、诗人自身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诗人的自身形象一般有以下九大类型:1.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2.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

3、追求真理的形象。3.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4. 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中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真实诗人形象,他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6. 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4、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7.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8.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 9.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答题步骤】1. 审清

5、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2. 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步骤1)3. 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步骤2)4. 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诗人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步骤3)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的形象,(步骤1)通过对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场景的描写,(步骤2)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步骤3)思维轨迹 题干

6、的要求是“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意思是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特点),什么(形象类别,如隐者、游子、将士等)形象,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步骤1)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步骤2)。解析

7、 从题干可知,人物的身份是诗人;从“竹轩”“柴门”和“狭径”等词可见诗人生活简朴;从“茶碗”“篆烟”等生活用具可以看出诗人生活闲适;从“倦卧”和“闲吟”的行为及“预想”冬天景象“更好”和“莫移”“梅”的心理,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闲适、洒脱;从“竹”“雪”“梅”等意象,可以看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读懂诗歌 柴门被风吹开,小径才刚被辟开,竹子也才刚栽上。竹梢的影子追随茶碗细细地落在轩中,竹叶的声响追随篆烟轻轻地飘来。暑天倦卧,可以看到星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闲来吟诗,可以看到白雪压弯竹枝的景象。 设想这儿的冬季的景象一定更好,请不要移走墙下那一株梅花。类型二景物形象(包含意象、意境)景物形象指写

8、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达主观感情的,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景物形象,即“意象”。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写景时,作者常常挑选特定的景物,并用带有浓郁的个人感情色彩的词去修饰这些景物。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自然中有万般景象,因为作者有思乡之愁,所以他偏挑选“藤”“鸦”等景物;这些景物也有各种特征,而作者偏偏要用带有思乡之愁的词去修饰它们。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

9、志”中的“物”。分析意象的特点,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1)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把握其外在特征。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2)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由外在的形象特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分析意象的作用,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中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

10、“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力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 意象在具体诗歌中的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的内容来定。(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则贯穿始终,是诗歌的线索。意境,通俗地讲,就是诗歌中所有意象的“总和”。概括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如: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悲(悲凉、悲壮、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孤清)、壮(壮阔、壮丽、空旷、慷慨、雄浑)、美(优美、明丽、雅致、清新、自然、质朴、含蓄、飘逸)。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或几句诗,或一句诗所

11、营造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如马致远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悲凉意境。意象是具体的事物,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答题步骤】1. 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2. 找出诗中的景物(意象),概括景象(意境)的特点。(步骤1)3. 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步骤2)4. 剖析作者的情感。(步骤3)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

12、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颈联描绘了诗人在路途中看到的一幅凄凉的画面。树木枝梢空疏,傍晚只有归巢的黄莺到来,空气中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连喜欢花的蝴蝶也不见飞来。衬托了独自开放的杏花的孤寂之感。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颈联“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是全诗唯一写景的一联,此联写景颇具特点,前句是眼前之景,后句为想象之景,前后互为补充,虚实结合,营造出凄冷、孤寂的早春氛围,同时也衬托出一枝红杏独自开放的寂寞之感。读懂诗歌

13、一枝红艳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诗人)正在伤春惆怅。这枝杏花看起来好像跟我一样在伤春惆怅。可惜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莺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连喜欢花的蝴蝶也没有来。这时候我更加怀念长安的千万棵树,可淡淡的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使整个神州一片暗淡。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步骤1)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

14、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2)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步骤3)解析 题干的要求是“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意味着答题范围是全诗,需要答出全部步骤。读懂诗歌 在破讷沙头,大雁正在飞;在鸊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沙漠上,战士的盔甲如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类型三事物形象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的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在

15、全诗中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他们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中“梅花”的形象,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竹”的形象。【答题步骤】1. 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2. 所写物象是什么?(步骤1)3. 作者从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运用什么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侧面烘托),写出了物象的什么特点?(步骤2)4. 所写之物象征什么?或作者借所写物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3)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简析这首诗塑造的杏花形象。 参考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的杏花形象。(步骤1)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花形象的描写,(步骤2)表达了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宁为玉碎不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