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汇编整理]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4970106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汇编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汇编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汇编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汇编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汇编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汇编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汇编整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主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 2008 年 11 月 1 日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促进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 加 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决策科学化与管理规范化 依据建设部 关于印发 二 四年 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投资估算标准 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 建标 2005 19 号 编制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体现党 和国家有关发展图书馆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 立足中国现 实 参考国际标准 功能优先 经济适用

2、 使图书馆建筑能够满足体现现代图书 馆理念的图书馆服务活动的开展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规模分级和项目构成 给 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控制指标 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选 址 总体布局的原则要求 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的主编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北京市东城区朝 阳门北大街 10 号 邮编 100020 主编单位是中国图书馆学会 批准部门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负责解释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规模分级 项目构成与选址 5 第三章总建筑面积和分

3、项面积 7 第四章总体布局与建设要求 10 第五章建筑设备 12 附录一公共图书馆用房项目设置表 13 附录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16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17 第一章总则 18 第二章规模分级 项目构成与选址 21 第三章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 25 第四章总体布局与建设要求 29 第五章建筑设备 34 第 一 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加强和规范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 加速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 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 程 以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 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知识 信息 和文化需求 依据法律 法规及国家现行政策 制定

4、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 投资水平 的全国性统一标准 是编制 评估和审批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 究报告的依据 是有关部门审查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检查工程建设全 过程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新建 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 街 道 乡镇 新建居民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四条公共图书馆事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 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 务基础设施建设 应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纳 入政府投资计划 第五条公共图书馆建设应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文化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建 设管理的方针政策

5、以人为本 科学规划 规模适当 功能优先 经济适用 环 保节约 立足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 普遍均等 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第六条公共图书馆应按照统筹兼顾 量力而行 逐步改善的原则进行建设 第七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宜一次规划建成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分期实施 并 留有发展余地 第八条公共图书馆的改建或扩建项目 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 第九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 还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标准 规范 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规模分级 项目构成与选址 第十条新建 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规模 应以服务人口数量和相应的人均 藏书量 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基本依据 兼顾服务功能 文献资源数量与品种和 当地经济发

6、展水平确定 服务人口是指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第十一条公共图书馆分为大型馆 中型馆 小型馆 其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 量对应指标见表 1 表 1 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 规模服务人口 万 大型150 以上 中型20 以上 150 小型20 及以下 第十二条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 场地 建筑设备和图书馆技术 设备 第十三条公共图书馆的房屋建筑包括藏书 借阅 咨询服务 公共活动与辅助 服务 业务 行政办公 技术设备 后勤保障八类用房 各级公共图书馆用房项目设置见附录一 第十四条公共图书馆的场地包括人员集散场地 道路 停车场 绿化用地等 第十五条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

7、备包括给水排水 通风空调 强弱电及网络布线 等 第十六条公共图书馆的技术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 网络设备和相关外围设备 视听及音像控制设备 文献数字化加工与复制设备 图书防盗设备 文献消毒设 备 流动图书车 缩微制品摄制 冲洗及阅读设备 视障和老龄阅读设备 装裱 及文献修复设备 自助借还设备 书架 阅览桌椅 目录柜 出纳柜台等家具设 备 其他设备等十二类 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功能及规模合理配置图书馆技术设备 第十七条公共图书馆选址的要求是 一 宜位于人口集中 交通便利 环境相对安静 符合安全和卫生及环保标准的 区域 二 应符合当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公共文化事业专项规划 布局合理 三 应具备良好的工程

8、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四 市政配套设施条件良好 第十八条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用地应符合 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的规定 绿地率宜为 30 35 第十九条大 中型公共图书馆应独立建设 小型公共图书馆宜与文化馆等其他 文化设施合建 公共图书馆与其他文化设施合建时 必须满足其使用功能和环境 要求 并自成一区 单独设置出入口 第三章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 第二十条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以及相应的总藏书量 总阅览座席数量 按表 2 的控制指标执行 表 2 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以及相应的总藏书量 总阅览座席数量控制指标 规模 服务 人口 万 建筑面积藏书量阅览座席 千人面 积指标 千人 建 筑 面 积 控 制 指标

9、 人均藏书 册 件 人 总藏量 万册 件 千 人 阅 览 座席 座 千人 总阅览 座席 座 大型 400 以上 1000 6 38000 60000 0 8 0 6320 600 0 6 2400 3000 150 以上 400 20000 38000 135 320 0 8 0 6 1200 2400 中型 100 以上 150 13500 20000 90 135 900 1200 50 以上 100 15 7500 13500 45 900 9450 900 20 以上 50 15 4500 7500 24 45 0 9240 450 小型 5 以上 20 24 1200 4500 24

10、1 7 85 240 1 550 24500 2 2 35 85 注 1 服务人口 1000 万以上的 参照 1000 万服务人口的人均藏书量 千人阅 览座席数指标执行 2 表中服务人口处于两个数值区间的 采用直线内插法确定其建筑面积 藏书 量和阅览座席指标 3 建筑面积指标所包含的项目见附录一 第二十一条在确定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时 首先应依据服务人口数量和表2 确定相应的藏书量 阅览座席和建筑面积指标 再综合考虑服务功能 文献资源 的数量与品种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在一定的幅度内加以调整 一 根据服务功能调整 是指省 地两级具有中心图书馆功能的公共图书馆增加 满足功能需要的用房面积 主要包

11、括增加配送中心 辅导 协调和信息处理 中 心机房 主机房 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等用房的面积 二 根据文献资源的数量与品种调整总建筑面积的方法是 1 根据藏书量调整建筑面积 设计藏书量 藏书量指标 每平方米藏书量标 准 使用面积系数 2 根据阅览座席数量调整建筑面积 设计藏书量 藏书量指标 1000册 1 座席 每个阅览座席所占面积指标 使用面积系数 三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调整总建筑面积 主要采取调整人均藏书量指标以及 相应的千人阅览座席指标的方法 调整后的人均藏书量不应低于册 5 万人口以 下的 人均藏书量不应少于1 册 四 总建筑面积调整幅度应控制在 20 以内 第二十二条少年儿童

12、图书馆的建筑面积指标包括在各级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 积指标之内 可以独立建设 也可以合并建设 独立建设的少年儿童图书馆 其建筑面积应依据服务的少年儿童人口数量按表2 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公共图书馆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比例参照表3 确定 其总使用面积系 数宜控制在 表 3 公共图书馆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比例表 序 号 用房类别 比例 大型中型小型 1藏书区30 35 55 6055 2借阅区30 3咨询服务区3 25 35 4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 区 13 1015 1315 5业务区910 910 6行政办公区555 7技术设备区4 344 8后勤保障区666 第四章总体布局与建设要求 第二十四条公共图

13、书馆建筑设计应适应现代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化 满足图书 1200 馆开架与闭架管理相结合 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利用相结合 提供文献资源与提 供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需求 根据其规模和功能合理设计 在外观造型 室内装修和环境设计上 注意体现文化建筑的氛围特点 讲究实用效果 第二十五条公共图书馆总平面布置必须分区明确 布局合理 流线通畅 朝向 和通风良好 少儿阅览区应与成人阅览区分开 并宜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有条件 的 可设室外少年儿童活动场地 老龄阅览室和视障阅览室应设在一层 后勤保 障用房应尽量集中布置 公共图书馆馆区范围内的室外道路 围栏 照明 绿化 消防设施 管线沟井等 室外工程应统一规划建设

14、 第二十六条公共图书馆的交通流线组织应畅通便捷 主要出入口人 书 车要 分流 标识清晰 科学组织读者 图书和工作人员交通流线 藏书库 采编用房 及书刊出入口的书流通道宜与读者人流通道分开布置 要设计应对突发事件的安 全疏散路线 第二十七条公共图书馆应按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 2001 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 第二十八条公共图书馆应配建公共停车场所 并宜充分利用社会停车设施和地 下空间 可根据实际需要按 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或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 确定机动车及自行车车位数量 地下车库面积不在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之内 第二十九条公共图书馆建筑应以多层为主 当用地紧张且城市规划许可时

15、 可 采用高层建筑 但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不宜超过6 层 第三十条公共图书馆的藏书 借阅 咨询服务 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等基本用 房 应具有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宜采用框架 框剪 结构体系或其他 大空间结构形式 第三十一条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抗震要求一般按丙类建筑设防 保存有国家珍 贵及重要文献的大型公共图书馆 应按乙类建筑设防 第三十二条公共图书馆的室内环境设计 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 应执 行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2005 的规定 改善室内环境 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建筑构配件 装修材料和建筑设备必须选择安全 节能 环保 不 损害健康的产品 第三十三条公共图书馆各部分

16、的允许噪声级按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38 99 的分区规定执行 阅览室 研究室等 静区 应有较安静的环境 避免噪声特别是交通噪声的干扰 确实无法避免时 应从平面布置和隔声两方面 采取措施 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应采取吸声 隔声及减振措施 阅览 区宜采用软质材料地面 吸声顶棚 吸声墙面等有助于减低噪声的措施 第三十四条公共图书馆的主要阅览室特别是少儿和老龄阅览室应有良好的日 照 并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第三十五条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料防护应包括围护结构保温 隔热 温度和湿 度要求 防潮 防尘 防有害气体 防阳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 防磁 防静电 防虫 防鼠 消毒和安全防范等 公共图书馆要有严格可靠的防水 防潮措施 书库 特藏书库和非书资料库 阅 览室应根据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38 99 的不同要求进行防护设计 设 置必要的通风 空调 除湿设备 有条件的宜设空气调节和净化设施 第三十六条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防火应遵守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有 关技术标准 根据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38 99 的要求确定耐火等级 防火防烟分区 针对图书馆的特点设计建筑构造 配置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