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处置预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967813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处置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处置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处置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处置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处置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处置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城市防洪应急处置预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总则1.1编制目的在市区现有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险情、灾情,制定防洪排涝工程的运用方案和对策措施,为各级指挥防汛提供决策依据,做好城市洪涝灾害事件的防与处置工作,保证城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有效控制洪涝灾害的发生和扩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到遇设计标准以洪水保证各类防洪排涝设施安全,主要保护对象不遭受较大损失;遇超标准洪水有应急对策,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1.2编制依据本预案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国水法、中华人民国防洪法和省防洪条例等国家、省法律法规;国家防办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市城市防

2、洪规划、市水利工程调度运用方案、市防汛防旱预案等。1.3适用围适用于鼓楼区、云龙区、泉山区、铜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建成区洪水、暴雨涝渍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1.4工作原则(一)防汛抗洪工作以防洪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遵循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部署、分工合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二)防汛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统一指挥,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三)坚持依法防洪、科学防洪、团结抗洪的原则,实行公众参与、军民联防、专群结合。(

3、四)各区、市防指成员单位和重点防汛部门、单位根据本防洪应急预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相应的工作。2城市概况2.1自然地理市位于省西北部,城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8,北纬3417。地貌形态为侵蚀平原。市区周围丘陵起伏,群山环绕,海拔100-200米,市中心地面高程在31-33米。城区位居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既受东南季风影响,又受西北季风控制。气候特点是: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清爽适宜,冬季寒冷干燥。市区多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低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40.7;多年平均降雨量845mm,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

4、8%左右。年最大降雨量1360mm(1963年),最大一日雨量345mm(1997年),最大1小时降雨量119.3mm(1980年),年平均蒸发量1721.6mm。市区以故黄河为界,分属三个水系:故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奎濉河水系,以北属沂沭泗水系,故黄河自成水系,“一城三域”水系复杂。2.2社会经济市地处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福、京沪、徐宿宁、霍连四条高速公路和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均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已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省重点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之一。2.3洪涝风险分析市区周围岗岭起伏,群山环绕,四

5、周高、中间洼,形成了“锅底洼”的特殊地形,加上“一城三域”的复杂水系,使城市大部分地区处在微山湖、故黄河和云龙湖水库的洪水位之下。市区周围山丘众多,山洪居高临下,加之城区排水沟管标准低,排水不畅,涝灾亦是市区的主要灾害。因此,洪涝水一直是市区的心腹之患。洪水对市区的影响:一是故黄河,为一条“悬河”,东西横穿市区,洪水位高出市区地面57米,一旦出险,市区将会受到“灭顶之灾”。历年来,按照“梯级控制、分段截流、增辟分洪道”的规划进行治理。故黄河市区段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2003年在市区以上增辟集分洪道(分洪流量150立方米/秒),实施了和平桥改建工程,2004年实施弘济桥改建工程,故黄河市区段

6、最大行洪流量150立方米/秒。二是微山湖,湖西大堤及集堤构筑了市区北部防御微山湖洪水的主要屏障,现湖西大堤及集堤分别按防御1957年型洪水和20年一遇标准实施,洪水位高出市区地面35米,一旦出险,故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将受淹。三是云龙湖,其保坝标准按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高于市区地面35米,一旦垮坝出险,故黄河以南、以西15平方公里老城区将受淹,平均水深可达1米以上。涝水对市区的影响:城市排涝按照外排河道划分,分奎河、故黄河、京杭运河、房亭河四个排水区。目前,奎河袁桥闸以上强排泵站抽排能力为80立方米/秒,达50年一遇排涝标准;其他排水区按20年一遇排水标准设计,虽实施了奎

7、河、荆马河、三八河、房亭河等排水骨干河道治理工程,但部沟河未得到全面治理,整体排水标准依然不足20年一遇,排水管网标准更低,大多为1年一遇。自古以来,水患不断,数次被洪水淹没,屡废屡建,所以市区有“城下城”之说。黄河自1194年夺泗夺淮,至1855年北徙,流经661年,给城区带来严重洪涝灾害。据史志记载,较为严重的一次是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黄河溃东南堤倒灌石狗湖(今云龙湖),城中水深一丈三尺,积水三年不退,官舍民庐悉数淹没,人溺死无数。建国以来六十多年间,因暴雨市区出现十次较大洪涝灾害。其中1957年7月、1980年8月24日、1982年7月21日、1997年7月17日四次暴雨造成的灾

8、害尤为严重。1957年7月上旬起,市区周围连降大雨和暴雨。鲁南地区山洪下泄,微山湖和不牢河流域出现了历年罕见的大水。洪水冲垮了湖西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湖西大堤和北大堤,湖西各条港河决口及涝形成的大片洪水,全部汇集于湖西大堤下,大堤外洪水浩渺无际。由于洪水量大势急,位于南四湖最南端的蔺家坝坝口被冲毁,微山湖滚滚洪水向不牢河倾泄,流量高达800立方米/秒,不牢河沿岸决口数处。为保卫市区安全和不牢河沿岸,人民进行了艰难的束水护城工程,经过半个月的奋战,将蔺家坝泄洪流量控制在500立方米/秒以,保证了市区的安全和两大铁路干线的正常通车,但市区北部仍遭受较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共14个乡、2万多亩土地被淹

9、,受灾人口8万多人;因河湖水位过高,积水无法排除,涝较重的有15个乡、41140亩土地,受灾人口17897人。总计受灾土地24万亩,受灾人口10万人。1980年8月24日89时,市区1小时降水119.3毫米,致使市区大部分地区积水,受淹面积4平方公里。市区矿务局一带积水长达72小时,受淹居民2万户,101家工厂停产、半停产,郊区农田受淹7458亩,倒塌房屋374间。1982年7月21日夜,市区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291.6毫米,因奎河下游山区洪水顶托,市区段大部分漫溢,袁桥水位高达32.1米,洪水倒灌市区24小时。奎河两岸、晓市、夹河街、和平新村、铜沛路和下淀地区水深都在1米以上,有2.5万户

10、居民房进水,倒塌房屋44间,受灾群众达10万人之多,70的工厂不同程度受到积水危害,受淹农田2.33万亩,经济损失达2000万元。1997年7月17日,市区突降特大暴雨。据市区17个雨量站观测记录,24小时平均降雨量为345毫米,最大1小时降雨量98毫米,最大3小时降雨量214毫米。由于降雨强度大,雨量集中,致使奎河袁桥闸处水位一度高达32.48米(18日1时),超过常水位3米,故黄河合群桥处最高水位也一度达到了37.15米(17日22时),超过常水位1.05米。这次特大暴雨造成市区不同程度积水,面积达3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受淹面积为18平方公里,占建成区总面积的30%。云龙公园、体育场、王

11、陵路、湖滨新村、酿造厂、煤建路、铜沛路、解放南路、南郊宾馆、晓市、顺河街一带等积水深度均在1.30米至1.65米。市区几座立交桥不同程度受淹,尤其建国路立交桥积水深度达2.80米,局部地区交通、供电、通讯中断,不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受淹,低洼地区房屋普遍进水,部分房屋倒塌。在这次灾害中,市区1.5万户、4.8万人一度被水围困,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1亿元。2.4洪涝防御体系(一)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现状。主要分奎河、故黄河、京杭运河、房亭河四个排水区。1、奎河排水区。主要包括云龙湖和奎河两个部分。云龙湖是一座人工水库,位于奎河上游,湖面5.7平方公里,汇水面积54平方公里,主要是拦蓄市区西南

12、部山区洪水。北大堤长4公里,堤顶宽20米,堤顶高程为37.5米,后戗顶宽50米,湖底高程30.2米,汛限水位32.5米,兴利水位32.8米,保坝标准按10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水位34.86米,2000年一遇校核,校核水位36.11米,相应库容3324万立方米。泄洪道全长2000米,其中穿云龙山隧洞长620米,洞高58-6.3米,洞宽7米,坡降1/300,出洞后明渠长1380米,宽10米,坡降1/400。溢洪道西侧建74.3米泄洪闸一座,设计最大泄量97立方米秒,泄洪明渠设计流量50立方米/秒(超过时漫溢),泄洪明渠在袁桥闸下入奎河。奎河从云龙大堤开始,穿城区至庄闸下入铜山区。在我市境(含铜山

13、区16.6公里)长25.86公里,汇水面积113平方公里。市区段奎河从云龙大堤至十里闸,长9.26公里,汇水面积32平方公里。(1)老城区段。从云龙大堤至袁桥闸河道长3.9公里。排水围主要包括山以东,故黄河堤以南以西,云龙大堤、溢洪道以北的雨污水,以及矿山路以南,铜沛路部分的雨污水,汇水面积约15平方公里。老城区奎河河槽全部为浆砌块石护坡。河道底宽7-16米,河口宽1119米,河底高28.6-28米,岸顶高31.7-32米,正常水位29.5米,在下游无顶托情况下,自排泄洪能力为28.5立方米秒,不足3年一遇(3年一遇为51立方米/秒,3小时雨量为65毫米)。为强排城积水,1983年、1992年

14、在袁桥、黄茅岗和黄河新村分别建立20立方米秒、14立方米秒、10立方米秒强排泵站,将市区涝水分别排入奎河下游和故黄河河道。1999年新建、扩建袁桥东泵站(20立方米/秒)、段庄西泵站(10立方米/秒)和黄茅岗泵站(6立方米秒),使老城区总强排能力达到80立方米/秒,达到50年一遇排涝标准。(2)市郊段。市郊段从袁桥闸至欣欣路桥长5.4公里。排水围主要包括云龙山、泉山以东,故黄河堤以西,欣欣路桥以北,泄洪道以南围的雨污水,汇水面积17.43平方公里。其中,袁桥闸至铁路桥段2.2公里左岸为故黄河大堤,高程39.5米,右岸做防洪墙,墙顶高程34.28米,河底高程27.0-26.82米,河底宽10米,

15、河道边坡1:1-1:1.5;铁路桥至欣欣路桥长3.2公里,边坡1:3,堤顶高程34.26-34.13米,河底宽10米,河底高程26.82-26.65米,最大行洪能力104-116立方米/秒。欣欣路桥至山头闸7.38公里河段,按3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河底宽1214米,边坡1:3,河底高程26.6026.42米。2003年实施了袁桥闸加固工程。2006年上半年,奎河山头闸至省界(桩号1170022025)10.3公里河道,按3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河底宽14米,边坡1:3,底高程24.9223.84米并同时新建了黄桥闸,最大行洪流量282立方米/秒。2008年上

16、半年实施了山头闸拆除重建。2、故黄河排水区。市区段故黄河从丁楼闸至庄闸全长16.6公里,汇水面积21.12平方公里。建成区河道宽60100米。河底高程34.533.5米,常水位36.1-36.3米,建国以来最高洪水位为38.53米(庆云桥),堤顶高程39.5-385米,堤顶路基宽度20-30米,该段河糟两岸均为石砌挡墙或护坡。市区段现有跨河桥梁13座,2003年汛前实施了和平桥改建工程,2004年汛前实施了弘济桥改建工程,2006年对三环西路桥至汉桥段实施了清淤、护砌等综合整治工程,设计市区故黄河行洪不超过150立方米/秒。2007年实施了庄闸拆除重建工程,设计行洪流量237立方米/秒;2008年实施了丁楼闸拆除重建工程,设计行洪流量150立方米/秒。3、京杭运河排水区。京杭运河与市区防洪排涝有关的是蔺家坝到解台闸段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