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娃娃家”游戏指导策略.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60698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娃娃家”游戏指导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班“娃娃家”游戏指导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班“娃娃家”游戏指导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班“娃娃家”游戏指导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班“娃娃家”游戏指导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娃娃家”游戏指导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娃娃家”游戏指导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班“娃娃家”游戏指导策略 王林小班幼儿在玩娃娃家时,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状况,会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指导需要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中得到发展。在游戏进行时,许多教师都走马观花似的,不知道如何进行指导,或者进行无计划、随意的指导,不能很好的促进幼儿游戏的开展。过早的介入会影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太迟的干预会抑制幼儿的兴趣,因此教师什么时候介入、如何介入幼儿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有效观察幼儿在游戏时常常会遇到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盲目介入会打断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会影响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教师在一定的

2、观察基础上再介入,可以让幼儿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灵感,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拓展游戏情节。案例:晨晨正在“娃娃家”用胶泥做饼干给宝宝吃。这时扮演“妈妈”角色的萱萱对晨晨说“我今天想吃面条,可是这里没有面条怎么办?”晨晨摸了摸脑袋,没有说话,萱萱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开始拿着饼干发呆,过了两分钟,一旁的晨晨拿着黄色的胶泥对萱萱说:“我们可以用胶泥搓面条,喂给宝宝吃呀!”说完,萱萱和晨晨高兴的搓起面条来。分析:由于教师在之前的活动中,带领幼儿用胶泥制作过面条,因此此时采用了观察等待的办法,让幼儿有回忆、思考的时间,不仅解决了游戏中的问题,而且促进了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二、介入指导1、游戏初期(1)小班

3、幼儿虽然对材料本身感兴趣,但满足于无意识的操作摆弄。为此,我们给幼儿留有一段时间,并在这一段时间中引导幼儿认识“娃娃家”中的特定材料的作用,知道这些材料可以怎么玩。如开展“锅的秘密”活动,让幼儿搜集有关锅的形状、构造、功能等信息,从而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操作锅。案例:东东拿起炒菜的锅,一会儿把“锅”放在头顶上,一会儿又用铲子把“锅”敲得叮当响。显得特别兴奋。于是,我尝试引导东东利用材料进行正确的游戏,“东东,你要做菜给宝宝吃吗?这里有胡萝卜,你可以把胡萝卜放进锅里,像爸爸妈妈一样炒菜给宝宝吃。”东东看了看胡萝卜和锅,端起胡萝卜倒进了锅里,开始炒起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当看到孩子出现问题时,可

4、以采用语言提示的方法,与孩子们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由于孩子缺乏游戏经验,他们的游戏往往停留在游戏材料的摆弄上,需要老师的介入指导。(2)对于游戏初期的幼儿来说,他们还没有很好的树立角色意识,不能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因此,首先要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要让幼儿明确你是娃娃家中的“谁”,你应该做哪些事情,怎么做。在指导幼儿游戏过程中我经常通过提问:“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娃娃吃了几个饺子”等等,来了解幼儿想法,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角色,激发其主动思考,帮助他们梳理一些必要的经验等。 案例:兜兜在娃娃家喂“宝宝”吃面,她不停地用手将“面条”塞到宝宝嘴里面,而且笑得很开心,教师问:“你在干

5、什么?”兜兜:“我在喂宝宝吃面。”教师:“那你是谁呀?”兜兜:“我是兜兜。”教师:“那宝宝的妈妈呢?”兜兜:“不知道。”分析: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强化角色,再现生活,引发经验的迁移。教师可以启发提问:“你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喂面条的呢?是直接用手喂得吗?可以用什么工具喂宝宝呢?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2、游戏中期:(1)34岁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十分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孩子在进行生活经验的再现时,没有考虑到玩具的真假和替代,只是一味地模仿生活动作,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强化、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更好地改善孩子的游戏

6、水平。案例:娃娃家里又新添置了一些自制“汤圆”,我请孩子们给娃娃喂汤圆。月月一手抱着娃娃,一手端着一碗汤圆去小凳子上喂娃娃了,只看到她用勺子舀了一个汤圆,往自己嘴里一放,还嚼了两下,然后吐在勺子里,喂给了抱在手里的娃娃嘴边。看到这里,过去问她:“为什么要把汤圆放在自己嘴里再喂给娃娃吃啊?”她告诉我说:“娃娃咬不动,我要嚼碎了喂她啊!”“你怎么知道要嚼碎了喂她呢?”我问。“我看到外婆就是这样喂弟弟的呀。”她自信地说。分析:这个阶段幼儿年龄小,容易将假想和实际相混淆,把一些娃娃家的造型逼真的玩具当作真的放入口中。这时教师可以不应否定幼儿的说法,可以说“哦,你的外婆是这样喂弟弟的呀,但是这个汤圆是用

7、纸做的,你可以假装喂宝宝,不能真的放在嘴里哦。在游戏评价中,可以提醒幼儿,不能把玩具放入口中,即不安全又不卫生。(2)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弱,经常都是自顾自的进行游戏。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高幼儿与同伴合作游戏的能力。 案例:小雅和馨怡进入“娃娃家”后,马上开始拿出彩板和工具刀,开始切菜,而萱萱就开始为宝宝喝水,三个小朋友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没有语言的交流。分析:此时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但是与同伴的合作意识较弱,教师以客人的身份进入游戏,“咦,是谁在切菜,今天准备炒什么菜给宝宝吃呢?”

8、 “我是小客人,我带来了面包,等菜炒好了,我们一起吃饭吧。”通过一系列的对话,让切菜的幼儿与喂食的幼儿产生对话、合作,促进角色游戏活动的进行。3、游戏后期(1)在游戏后期,幼儿对于材料的使用以及角色的认识都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教师需引导幼儿深入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可多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幼儿,通过示范给幼儿树立榜样。在老师的带动下,让幼儿愿意积极参与游戏。案例:诚诚刚刚进入“娃娃家”就急忙带上了“爸爸”的牌子,将锅、碗等材料全都拿出来,自言自语的说:“我今天要做许多好吃的菜。”说完就开始动手了。欣欣觉得无所事事,她今天是“姐姐”,看到有“爸爸”在做菜,没有事情做了,就在一旁一直给娃娃喂水。分析

9、:游戏中的幼儿会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游戏无法有效进行,此时,教师可以语言引导幼儿参与进其他幼儿的活动,“姐姐,你可以帮爸爸把菜切了,爸爸就可以炒啦。”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有合作的行为,又可以解决幼儿无所事事的状态。推动游戏情节发展的有效策略。(2)“娃娃家”是幼儿很喜欢的活动,但是每次都会将“娃娃家”弄得凌乱不堪,他们收拾后,教师都要进行二次整理重新摆放物品。案例:娃娃家里今天又很热闹,妈妈在厨房里烧菜,爸爸在喂宝宝喝水,爸爸为宝宝喝水时,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于是我就扮演邻居来参观娃娃家,当我进去参观时,看到满地都是玩具,就对爸爸妈妈说:“你们家太乱了,我等会再来玩吧!”爸爸妈妈听到我这样说,立刻

10、开始整理起来,等他们整理的差不多了,我又去了,这次要好多了。我开心地对着爸爸妈妈说:“你们家真干净,我以后还愿意来玩。”爸爸妈妈开心地笑了。分析:孩子们喜欢玩娃娃家,可是在整理方面总不如人意,以前我也用家里人的身份来引导过孩子进行整理,可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这次利用客人的角色来引导孩子进行整理,效果要更好。三、及时评价当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教师应适时地抓住机会,让幼儿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师指导时,需要以间接的指导方式为主,当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分析幼儿的游戏情况,参加到游戏中并担任角色,以角色的身份通过语言或动作示范促进游戏的开展。以角色的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可丰富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情节;而参与到年龄小、能力弱、胆子小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能帮助这些幼儿增强角色意识,使他们在游戏中更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游戏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