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58752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组2014 年12 月课题报告说明1、为了解现阶段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最新处境、面临的困难和成因,在雅诗兰黛(中国)的资助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共同组建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组,研究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与农村非留守儿童、随父母流动到城市的儿童进行比较,参考调研各地帮扶留守儿童的具体措施,提出有针对性地干预留守儿童的对策建议,形成此报告。2、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课题组对安徽省金寨县、四川省仁寿县和江苏省昆山市的问卷调查,结合调查期间进行的访谈、走

2、访、交流会和参与试观察所收集的质性材料,以及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的相关调研报告数据。3、本课题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社会转型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问题”、“政策建议和具体干预措施”。4、课题组成员包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崔子研、苑晓玲,以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王天夫(项目负责人)、王飞、王欧、左晗、曹原、袁丛珊、郭心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组2014 年12 月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最为明显的差异是,与父母亲在生活上的分离。正是这一亲子关系上的空间割裂,使得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社会支持以及心理状态

3、等方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问题。根据本研究的分析,有以下结论。1、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疏离,其日常生活没有父母的陪伴与照料。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是年迈的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的照料无法完全替代父母的作用。因此,留守儿童的日常照料较为缺失,他们往往需要承担自我照料、家务劳动以及农业生产等事务。与此同时,留守儿童的课外活动相对来讲,比其他农村儿童更为单调,所花的时间也更少。2、 农村留守儿童中,配合学校的家庭教育严重匮乏。父母不在身边,无法沟通,也无法帮助与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而监护人大多数不识字,普遍教育水平较低,无法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学校老师普遍反映,留守儿童严重缺乏日常的家庭教

4、育,而家校的沟通与配合几乎没有。3、 在学习方面,有相当比例的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很端正、学习习惯松散、学习表现较差。近三分之二的留守儿童成绩中等,三分之一的完成作业有困难。有一定比例的留守儿童表现出厌学情绪。4、 留守儿童的经济状况差异较大。在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基本保障中,没有太大的经济困难。但在零花钱的多少上,相比于其他农村儿童,留守儿童平均而言从外出打工的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零花钱;但是没有得到零花钱的留守儿童比例也更高。零花钱更多的用于购买学习与生活的日用品。5、 留守儿童无论从父母、家庭、朋友、学校还是社区中,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弱。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问题之后,留守儿童通常直接求助于朋友,而

5、他们的朋友圈更多的是与他们身份类似的其他留守儿童。相比其他农村儿童,即使留守儿童获得了来自老师更多的关注,但是由于农村老师4繁重的教学与其他负担,留守儿童自身感受到的老师的帮助是不足的。6、 留守儿童在情绪与态度上都表现出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与其他农村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自觉不幸福的比例更高、不自信的比例也更高。与此同时,留守儿童中自我与社会责任感低的比例更高,而感受到无人关注的比例也更高。7、 留守儿童在学习与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突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导致了留守儿童在生活与学习的种种困难与劣势,而这些问题具有累积性。乡村教师普遍反映,小学高年级与初中留守儿童的问题往往显得

6、较为严重,无法逆转。8、 留守儿童总体上有着明确的未来目标,但对自己考上高中大学的信心较低。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留守儿童期望考上高中及大学,但仅有不到一半人对于考上大学有信心。他们中有一定比例不愿意在初中毕业以后继续高中学业。事实上,他们的人生目标往往是像父母一样去打工挣钱。有一定比例的留守儿童十分明确初中毕业以后要直接去工作。9、 由于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教育,乡村教师成为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关键。但是乡村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政策、资金、时间等),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往往达不到支持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的要求。鉴于上述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干预思路的政策建议。1、 对留守儿童问题要尽早干预。由

7、于留守儿童的劣势与问题具有鲜明的累积性,越早干预越容易克服这些问题。2、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用以占据留守儿童的课外时间。留守儿童大量的课外时间缺乏陪伴与照料,使得他们很容易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染上不良习惯。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可以让留守儿童摆脱放任自流的状态。3、 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多元人生榜样。较高比例的留守儿童并没有太高的人生目标,他们更多的选择初中毕业或是高中毕业后直接外出打工。通过持续的关爱支持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多元人生榜样,形成积极的自我激励机制,有助于他们改变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不良习惯。4、 发挥乡村教师的积极作用。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乡村教师成为他们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支持群体。然而,乡

8、村教师收入有限、时间有限、水平有限的“三有限”状态也使得这一作用的发挥存在巨大的屏障。当前乡村教师给予留守儿童的关注远远不够。为了更充分地发挥乡村教师的作用,应当在技能培训与激励机制上加大投入。与上述政策建议一致,我们提出以下具体的干预措施。1、 尽快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目前留守儿童的界定、基本数据及实际情况记录不多,从安全、照护等角度考虑,应该尽快建立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跟进档案,这是研究与照护项目的实施基础。2、 大力支持民间组织的关爱探索。民间组织的关爱模式可以成为留守儿童课外时间中的重要活动形式。调研中的岳西模式与富加模式已经做出了成功的探索,积累了非社会组织在留守儿童关爱和干预方面的宝贵经验。3、 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投入,提高技能培训与建立激励机制。调查发现,乡村教师以其独特的位置优势,成为了留守儿童与社会之间可能的桥梁纽带。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使之真正成为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最重要支持力量,需要加大对于乡村教师在技能培训与激励机制上的投入。积极促进城市乡村的多级沟通,帮助他们建立多元人生目标。在未来,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要走出农村的,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义务教育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心理素质、礼貌素养、职业期望,为最终在城市中生活与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