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57100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oc(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资料由-大学生创业|创业|创业网http:/ 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 施丽华 唐敏跃 王小维 盛艳萍 张姬红提 要 本课题报告阐述了该命题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专家的相关研究。认为形成性评价已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对我国广大中学英语教师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缺乏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和模式。通过本校的实践研究,通过对实践最后结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笔者认为形成性评价对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实施英语课程改革至关重要,它将促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互动发展; 它与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动机、坚强的学习意志具有

2、很大的相关性,有利于建构“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教师反思教学,成为教师-研究者。文章还讨论了形成性评价的操作性原则,阐述了整个实践过程并提供了大量实证。笔者认为,形成性评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操作性强,可迁移性大。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形成性评价 实践研究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这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要实现这一宏伟计划,课程评价的改革是重要的枢纽和关键。传统的教学评价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学习优秀

3、,而大多数学生都属中常。长期以来,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社会、家长,大家都重定量测试、轻定性评价;重考试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显性常量、轻隐性变量。这样,评价无形之中变成了一种甄别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外语学习更是如此,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丧失了学好外语的信心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外语学习的效率,成了上述假设的殉葬品。同时,外语教学也产生了异化,课堂活动几乎全部围绕考试内容运转,语法讲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充斥了学生的全部学习时间,应试教育的怪胎孕育而生。单一的“量化评价将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化或只评价了简单的教育现象,学生生

4、动活泼的个性被抽象成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被简化为可能的几个数量,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态的丰富性则泯灭其中”。可以说,单一的量化评价“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钟启泉等,2001)。 内部因素 (学习主体)反馈输 入输 出(图 一)传统的课程、教学与评价之间是一种由此及彼的线性关系:由课程计划开始,经过教学,最后以测验结束。而这种评价方式追求的是试题的信度和效度,试题的客观性和量化,强化了学生的认知目标,脱离了知识应用的具体情境,忽视了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师生的主体性、需求和创造性由此被湮灭。外语教学在这样一种关系的影响下结出了“哑巴英语”的畸果。然而,第二语言

5、教学研究者认为语言教学是围绕主体(内部因素)展开的一系列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的活动。从理论上讲,输入的内容和策略应根据输入的对象而定,可是教学活动中的输入对象往往是一个“黑箱(black box)”或“灰箱(gray box)”,我们只有通过对输入对象的观察分析,研究其外部因素,尤其是输出端的信息,才能透视其内部结构。这样整个语言教学活动就构成了一个系统(见图一),在这个系统中,输出端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它不但能帮助我们了解系统内部的情况,从而对调整输入的质量和策略提供依据;而且有助于系统内部完善监控机制(monitor),为自我调控提供反馈信息,刺激知识的内化过程(in

6、ternalization),促进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形成和发展。而传统的外语教学理念没有充分发挥输出端的作用,简单地将之理解成终结性评价,即各种类型的考试与测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学习策略、认知方式和其他的相关因素(施丽华,2002)。这就不由得使我们反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校究竟要学生知道什么和学会什么?外语教学究竟应该使学生获得怎样的一种能力?杜威(John Dewey, 1963)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学校教育的任务是要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而不是向社会、委托人提供一些抽象的数字成绩(钟启泉等,2001)

7、。中学外语教学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己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课程标准,2001)。要达此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之间就应该改变过去的线性关系,而代之以一种新的动态关系(见图二)。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有一个互动的过程。即课程发展应当是课程设计、实施和

8、评价三者之间的互动效果。英语课程评价是课程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程设计和实施密切相关、不断互动并相互施以影响,最终达到有效推动课程发展的目的。在这样的一种关系中,教学的设计将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更具人性化,教学的实施促进目标的完善,教学评价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状态的丰富性和教育的复杂性。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图 二) 要使课程、教学、评价之间形成这样一种健康、良性互动的关系,“评价,特别是日常教学中的发展性评价,应与教学融为一体”(陈琳等,2002)。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整合起来,贯彻到日常的课堂生活中去”(钟启泉等,2001)。这种评价被人们称为“嵌入课程”的评价

9、,通常涵盖了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能运用课程活动达到对学生外语综合素质进行评定的评价手段。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实际上属于过程评价法(process-oriented approach),它的主要创始人是美国的斯克里文(M. Scriven, 1967 ),他提出了语言教学评价的重点所在。他的主要贡献在于:1、首次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区别开来;2、强调评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评价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是否达到,而且在于评价目标本身是否有价值;3、主张无目标评价(即形成性评价)。他认为评价者不仅应该考虑评价大纲的预期目标上,而且应该考虑到这样一种可能性,即要认识和

10、研究那些没有预料到的结果的出现(转引自陈坚林,2000)。形成性评价可以促使教学大纲的改进和革新,评价者可以根据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种种没有预料到的变量来修正目标,即评价者(也是课程实施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学活动会不断地反思评估,并做出规模小,但数量多的决策,以此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现有的教学项目(陈坚林,2000)。形成性评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Norman,E. Gronlund: 136)1.greater realism of tasks(i.e. more like those in the real world)2.greater complexity of tasks (i.e.

11、less structured problems that encourage originality and thinking skills, and may have multiple solutions)3.greater time needed for assessment(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designing the tasks, the comprehensive nature of the tasks, and the increased time needed to evaluate the results)4.greater use of ju

12、dgment in scoring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asks, originality of the responses, and in some cases the variety of possible solutions) 因此,它的优点至少有以下几点:1.能评价那些用传统笔试不能反映的复杂、隐性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技能;能有效检测学生的语言发展状态和趋势;能揭示个体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策略运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做出判断,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诊断、激励和强化的作用。2.提供针对判断分析能力、口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更

13、为自然、直接和完整的评价方式。 3.通过评价使学习目标清晰明确,使学习过程更有意义,从而使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4.鼓励在真实情景中去学习。5.为教学的改进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质量监控和导向。显而易见,形成性评价能够弥补传统评价所带来的不足;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形成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学校情景中的表现,更关注学生在非学校情景中的表现,关注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形成性评价实际上是一种质性评价,因为形成性评价不仅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演讲、朗诵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

14、神等做出评价,而且还包括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一言以蔽之,形成性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有利于培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习主体个性的发展。而且,形成性评价是教与学的双向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它也能促使教师全面、深入和细致地总结课程、教材和教法等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找出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可是形成性评价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许多学者对此虽有许多论述,但是在我国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并没有给予真正的关注,特别是对形成性评价的本质、目标以及操作如何体现过程性与激励性

15、方面还很不够,还缺乏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和模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外语教学理念的转变、外语教学评价理论的研究和英语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模式已具备了一定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为此,我们学校决定在初中段进行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二、理论依据1. 布卢姆的教学分类学和学校学习理论的启示当前,关注情感态度已成了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因为情感态度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布卢姆在他的教学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中就专门论述了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布卢姆指出,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常见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当人们提及认知的复杂性和微妙性时,常常把认知和情感的相互作用作为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特征;而人们在考察认知活动时,则尽可能避免提及情感这一概念及其重要性。用他的话来说,情感目标被”消蚀(eroded)”掉了(转引于施良方,1994)。 因为,“任何一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可以很快地习得,并直接表现在认知方面的考试中,而学生的兴趣、态度和个性特征形成起来比较缓慢”(施良方,1994),它是一种内在的、隐性的变化过程。我们现在的教育变得如此急功近利而不愿去顾及这种变化。布卢姆等人认为认知目标、情感和动作技能总是交织在一起。有时,认知目标是达到情感目标的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