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45503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ppt(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4 1世界是物质的 2 自然界的物质性 4 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 物质的定义 2 4 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本节内容 三个概念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人的思维也是运动变化的 结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归纳 1 运动的含义 一 运动 哲学上讲的运动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学 科 网 zxxkw 哲学上讲的运动 不仅表现为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 而且表现为事物性质的变化 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 2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物质

2、离不开运动 任何具体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注意 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固有 根本 属性 客观实在性 运动 本身就有的而不是外部强加于它的 机械运动的载体化学运动的载体生物运动的载体社会运动的载体思维运动的载体 各是什么 宏观物体原子 离子生命有机体生产方式人脑 任何运动都必须有自己的承担者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 物质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可以归结为 主体承担者 固有属性 存在方式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载体 幡在动 风在动 一日 风吹幡动 不是风动

3、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思考 这两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刻舟求剑 慧能大师 心动 1 离开物质谈运动 2 离开运动谈物质 学 科 网 在把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要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 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运动和物质是密切联系 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方法论 要坚持辩证法 用运动 变化 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有人说 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例如 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 大雁塔在西安 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 请你分析一下 此话错在哪里 它只看到了相对静止 而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

4、无条件的 永恒的 二 静止 1 静止的含义 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性质的相对稳定 位置或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 在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上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于行驶的火车来说男孩是静止的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静止相对的 有条件的 暂时的 刘德华的运动 静止图 zxxkw 刘德华几十年 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运动变化的过程 几十年内 他是刘德华 不是黎明 张学友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 绝对运动 刘德华 年龄 容颜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 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 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静止是运

5、动的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看课本P32欧布里德的故事 并思考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 只看到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 属于相对主义 诡辩论 思考 P32专家点评 飞矢不动 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上又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属于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相对主义 是一种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 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 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 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 把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 要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注意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犯了错误 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 犯了错误 相对主义 诡辩论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原

6、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运动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方法论 要承认运动绝对性同时 也肯定相对静止存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迪鲁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看到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看到绝对运动 否认相对静止 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如何理解以下这些观点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物质 运动 固有属性存

7、在方式 主体承担者 静止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根本性质不变 空间位置不变 1 含义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三 规律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 喜鹊叫喜 乌鸦叫丧2 新陈代谢3 阶级斗争规律4 慧星 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规律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的联系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注意1 1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2 水往低处流 3 苹果落地 4 万有引力规律 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规律不是表面的 外在的 现象的联系 而是本质的联系 注意2 万有引力规律 本质 苹果落地 现象 多变易逝 隐藏于现象之中 浮现在事物表面 抽象思维把握 感官直接感知 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

8、西 深藏在事物内部 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 相对平静稳定 1 守株待兔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 而是确定不变的 必然的联系 3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2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注意3 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不是表面的 现象的 外在的 不是偶然的 是确定不移的 具有重复性 不是多变易逝的 对于规律的理解 2 规律的特征 1 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a 存在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 喜欢它 它都客观地存在着 b 规律起不起作用 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 而不在于人的喜恶

9、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荀子 荀子的话说明了什么 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有人说 牛顿创造了万有引力规律 对吗 有人说 人们能够引水上山 使水往高处流 说明万有引力规律是可以消灭的 2 规律的特征 1 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a 存在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 喜欢它 它都客观地存在着 b 规律起不起作用 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 而不在于人的喜恶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不可违抗的 突出表现 1 人可以利用规律 不能改变规律 只能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 2 规律不能被创造 也不

10、能被消灭 在规律上不能用发明 改变 修改 消灭 创造等词语 在规律上可以用发现 认识 利用等词语 注意 太阳系模式图 大雁南飞北返 青蛙冬眠 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低 高 人类社会发展道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 1小时后遗忘56 9小时后遗忘64 1天后遗忘66 2天后遗忘71 6天后遗忘75 31天后遗忘79 可用坐标曲线表示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这一遗忘规律告诉我们 要想

11、保持和巩固所学知识 必须趁热打铁 赶在遗忘之前及早复习 及时巩固 例如 每堂课上对所学内容尽量当堂消化巩固一次 晚自习或做作业时再巩固消化一次 做到 今日事 今日毕 下次上课之前再挤时间回忆印证一次 单元小结再巩固一次 期中期末再纳入知识体系系统复习 这样多次重复 看似烦琐 实则高效 对熟练掌握大有益处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运动也都是有规律的 人的认识运动也是有规律的 2 规律的特征 2 规律具有普遍性 3 规律的分类 规律 社会规律 自然规律 4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如何对待规律 1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 要求我们

12、必须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 方法论 2 在客观规律面前 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 人与规律的关系 漫天浮尘扬沙笼罩下的北京城 滚滚风沙给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草原沙化 沙尘暴 在客观规律面前 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工降雨 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 变害为利 如 三峡大坝 掌握了化学规律 能制造各种化工产品 如 晶体胰岛素 认识了引力规律 克服地球引力 发射火箭 卫星 飞船为人类服务 如 卫星上天 1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1 规律定义 2 规律特征 规律是客观的 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

13、灭 规律是普遍的 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 反对不讲科学 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不能违背规律 2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 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 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 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错误 课堂小结 运动 物质 静止 承担者 固有属性 存在方式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规律 普遍性 客观性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