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目标及知识汇总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34945479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目标及知识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目标及知识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目标及知识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目标及知识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目标及知识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目标及知识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目标及知识汇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庆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目标及知识汇总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单元的几位作家,积累有关文学常识。2、准确读写本单元古文中实词,注意实词的积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3、学会翻译重点词句。过程与方法: 1、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以及同步练习册,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化理解。2、学会文言文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这些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古诗词背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背诵课外的古诗词主要是为了增加背诵量,使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并从中得到更多的文化积累。2、这些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每课学习目标及

2、知识汇总说明:1.学习层次四个,就是四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达标过关。一个,就是A层学生必须达标过关。2.练习册的阅读理解重点,也是课文学习要点,也就是本课的学习目标。3.学习目标与知识汇总基本呈对应关系。21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运用本课古文中实词,注意实词的积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学常识。(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3.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知识汇总】1、 文学常识识记( ):(1)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

3、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庄子。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2) B.体会庄子的特色()二、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会写会读(认真的理解注解中的字词)(3) 通假字: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4) 词性活用:怒而飞 怒: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鲲之大 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5) 古今异义的词: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

4、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6) 一词多义: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名列前茅。 (名次)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北山愚公长息曰。 (动词,叹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平息)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助词,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 (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而:怒而飞。 (连词,表修饰关系)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连词,表修饰关系)则:海

5、运则将徙于南冥。 (就) 时则不至。 (或者)以: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用)其: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不知其几千里也。 (它)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连词,表选择,是还是)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他们)3.课文学习要点:(1)含义丰富的句子()A、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B、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何作用?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

6、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2) 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及演讲的主要内容( )A、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

7、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将21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运用本课古文中实词,注意实词的积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学常识。(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3.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知识汇总】1、 文学常识识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重点词语解释】( ):1、惠子相梁 (做宰相)2、或谓惠子曰 (有人) (告诉)3、庄子往见之 (看望)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都,京城)5、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栖息) (竹实) (甘泉)6、于是鸱得腐鼠

8、 (在这时)7、鯈鱼出游从容 (悠闲自得)8、是鱼之乐也 (这)9、安知鱼之乐 (怎么)10、固不知子矣 (固然)11、子固非鱼也 (本来)1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确定是)【一词多义】():吓: 仰而视之曰:“吓!” 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动词,威吓,恐吓。之: 庄子往见之 代词,代“惠子”。是鱼之乐也 助词,“的”。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助词,主谓句,取诵句子的独立性。【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相:辅佐君主的人。这里是做宰相的意思。例:惠子相梁 【特殊句式】():(1)倒装句 例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在国都搜查了三天三夜。(2)判断句:例句:是鱼之乐

9、也。 译文:这是鱼的快乐呀。(3)省略句:例句:惠子相梁,应为“相于梁”【重点句子翻译】 ():1、夫远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2、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4、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

10、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22礼记两则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运用本课古文中实词,注意实词的积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学常识。( )2.理解本文中的含义丰富的句子的承上启下的句子。( )3.理解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并结合课文内容做简单分析。( )【知识汇总】文学常识识记( ):作者、课文出处见课本书下注释生字词(含成语)的识记、理解、运用( ):3.课文学习要点:(1)着重讲解如下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人必须上学读书,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必须亲

11、身经历教学的过程,才会深感自己学问的孤陋和浅薄。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求学者知不足,才会反省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4.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5.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虽有嘉肴: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2)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做简单分析。( )1.运用类比手法。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

12、辑严密,有条有理。22礼记两则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运用本课古文中实词,注意实词的积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学常识。(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3.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知识汇总】1. 生字词(含成语)的识记、理解、运用( ):会写会读(读读写写中的重点词语)(1)通假字():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实词:():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w):憎恨。男有分 分(fn):职分,职守。虚词:():大道之行也 之:语气助词,相当于“的”。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所以。故外户而不闭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3)词类活用():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名词作动词,以为亲。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作动词,以为子。选贤与能 能:形容词作名词,能干的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4)一词多义():道 大道之行也 名词,道,理想。道路以目 名词,道,路。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动词,亲,以为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亲,指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