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练习与答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941412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练习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宏观经济学练习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宏观经济学练习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宏观经济学练习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宏观经济学练习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练习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练习与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个国家的国生产总值水平与这个国家的国民福利水平能够划等号吗?为什么?2请解释为什么未预料到的通货紧缩会改变人们的收入再分配,从而进一步减少总需求?3假定把狭义的货币供给定义为通货加活期存款,M=Cu+D,则影响货币供给的部门和变量有哪些?(习题指南P154)有公众、银行和中央银行,因为公众(家庭和企业)对通货和活期存款的需求会影响货币的构成,而活期存款又是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则对货币起最重要的作用,三者交互作用决定着货币供给。与此相适应,通货存款比率、准备率和强力货币就成为影响货币供给的三个最主要的变量。三、计算题1假定在某一时期,资本的增长率为4%,劳动的增长率为2%,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为

2、5%,由统计资料得知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为0.3,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为0.7,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假定一项减少预算赤字的政策使投资增加,资本的增长率上升1%,产出的增长率将上升多少? 假定实行一项减税政策使劳动供给增长1%,实际产出的增长率又将如何变动?2假定总需求曲线AD1=5000-1000P,总供给曲线AS=2000+2000P,试求:(1)均衡价格和产量。(2)当总需求曲线变为AD2=5600-1000P时,价格和产量为多少?(3)若充分就业产量Y*=4000,经济调整到最后,价格和产量各为多少?(4)作出(1)、(2)、(3)的示意图。答:(1)由AD1=AS得:5000-100

3、0P=2000+2000P = P=1, AD1=5000-1000P=4000;(2)由AD2=AS得:5600-1000P=2000+2000P = P=1.2,AD2=5600-1000P=4400;(3)由AD2= Y*得:5600-1000P=4000 = P=1.6;1、4000;1.2、4400;1.6、4000;(4)下述示意图中,AS与AD1交点E1决定的价格1和产量4000即为(1)中所求价格与产量;AS与AD2交点E2决定的价格1.2和产量4400即为(2)中所求价格与产量;价格从E2点(AS与AD2交点)沿总需求曲线AD2向E3点(Y=4000与AD2交点)上移即为(3

4、)中的价格调整过程。P0 4000 4400 Y四、问答题西方经济学家怎样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会有交替关系?货币主义者又是怎样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间的关系?1958年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工作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W.Philips)通过整理英国1861-1957年近一个世纪的统计资料,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可用曲线形式表现出来。在一个坐标图形上,如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为一条负向倾斜的曲线,它表示:货币工资上涨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这就是所谓菲利普斯曲线。后来英国经济学家利普赛(Lip

5、sey)从理论上解释说,货币工资上涨率是劳动市场超额需求程度的函数,而失业率是劳动市场超额需求的一个负指数,劳动需求越是超过供给,失业率越低,雇主间竞争会驱使货币工资率上升,反之,失业率越高,货币工资率上升就越少。菲利普斯曲线本来只描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上涨率之间关系,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部分,从而也是产品价格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他们就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那种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失业率高时,通胀率就低;反之亦然。而货币主义者提出,由于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因此当通胀率不太高,工人没有形成通胀预期的话,那么,通胀与失业确实会

6、有替代关系,因为工资合同在不存在通胀预期情况下订立时,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厂商会扩大就业和产量,但物价变动和就业变动(从而失业率变动)的替代关系只会是短期存在。随着时间推移,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例如,如果工人们有了5%的通胀预期,就会要求在订工资合同时增加5%的工资,这样,当物价上升5%时,厂商发觉实际工资没有下跌,就不愿增雇工人,于是,用通胀换取降低失业率的政策就没有效果,政府如果要降低失业率,就必须采取超过5%的通胀率的政策,使工资增长再次滞后于物价上涨,使厂商因实际工资下降而愿增雇工人,这样,更高的通胀

7、率与失业率产生一定交替关系,这在菲利普斯曲线图形上表现为曲线向右上移动。这样的过程不断继续下去,即工人不断形成新的通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胀率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移动,最终演变成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它之所以叫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于它表示,在长期,失业与通胀间不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这种替代关系只存在于短期。第九套一、名词解释1加速数原理2托宾q:(指南P81)托宾的投资q理论强调投资与股票市场的关系,q被定义为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除以企业资本的重置资本。当q大于1时,意味着股票市场每股资本的价格大于资本的实际成本,企业经

8、营者购置新的资本能够提高企业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会进行新的投资,反之企业经营者不会进行新的投资。3价格调整方程:用来表示通胀率与产生通胀压力之间关系的方程。用公式表示为t=te+h(Yt -Y*)/Y* 式中:t为第t期的通胀率,te 为人们对第t期通胀率的预期,(Yt -Y*)/Y*为第t期总需求与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h为这种偏离对通胀率的影响系数。该方程表明,通胀率与人们的预期呈同向变动,且也受到来自于需求压力的正向影响。由于总需求与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与失业率成反向变动,则价格调整方程也被表示成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4BP曲线(指南402):即为国际收支平衡曲线,它是根据国际收支平

9、衡模型二、简答题1凯恩斯在通论中写到:“当所得增加时,人民呢将增加其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如其所得增加之甚”。请问如何用函数式表示?它有什么政策含义?2假定有两位老妇人都有购房行为,其中一位老太说,我积蓄了一辈子钱,昨天总算买了一套房,住了一夜就来到天堂;另一位老太说,我也很辛苦,住了一辈子大房子,直到昨天才还清买房的贷款,今天就来到天堂。如果真有这样两位老太,你认为哪位老太聪明些?为什么?她们的购房行为,个是根据什么消费理论?显然,后一个老太聪明些。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绝对收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根据终生的或持久的收入来做决策,也就是说,消费者不单单考

10、虑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可能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积累起来的货币又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来归还贷款。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所以我们说后一位老太更聪明些。3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资本积累(储蓄率)和劳动力增长必须同步才能实现均衡经济增长,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依赖国际投资来实现经济腾飞,这二者有什么联系?三、计算题1在一个经济中,政府的行为包括政府支出(G)、税收(T)和转移支付(TR),其中,转移支付构成了个人的可支配收入(Y)的一

11、部分。假定这个经济可以由以下几个方程来描述:C=100+0.8Y;I=50,G=200。TR=62.5,=0.25求均衡条件下的总产出;在这一模型中,当投资为50时,政府的预算赢余(BS)是多少?当投资为100时,政府的预算盈余(BS)是多少?请解释投资变化对政府预算盈余(BS)的影响机制。假定这个经济中充分就业下的收入水平(Y)为1200,如果投资为50,相应的充分就业下的政府预算盈余(BS)为多少?投资为100时的充分就业下的政府预算盈余(BS)为多少? 当I=50,G=250时充分就业下的政府盈余(BS)为多少(Y=1200)?在以上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请解释,为什么充分就业下的政府预算盈

12、余(BS)比预算盈余(BS)更好的反映了政府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向?2给定下列总需求模型:四、问答题考虑在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良种不同的体制下,当经济受到如下冲击,在短期,会对总收入、消费、投资、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各自造成怎样的影响?消费信心指数下降;自动售货机的引进减少了国对货币的需求。第十套一、名词解释1GDP折算指数2乘数原理3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即: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当价格持续地上涨作为趋势不可逆转时,才可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的

13、上涨。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明显上升,轻微的价格水平上升一般不被认为是通货膨胀。4增长的黄金定律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菲利浦斯曲线是总供给曲线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分析和比较短期和长期菲利浦斯曲线。2什么是LM曲线的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指南P184)LM曲线上的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倾斜线、垂直线的三个阶段LM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其经济含义指,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流动性陷阱”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凯恩斯认为:当利率很低,即债券价格很高时,人

14、们觉得用货币购买债券风险极大,因为债券价格己这样高,从而只会跌,不会涨,因此买债券很可能亏损,人们有货币在手的话,就不肯去买债券,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LM曲线呈水平状态,由于这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LM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在垂直阶段,LM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1h)趋向于无穷大,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从而LM曲线也呈垂直状态(kh趋向于无穷大)。由于“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因此垂直的LM区域称古典区域,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则称为“中间区域”。3

15、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对于什么是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可简单地认为,自然失业率就是当经济只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时的失业率,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算实现了充分就业,因此自然失业率又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失业持续的时间和失业频率是自然失业率大小的两个主要因素。失业持续的时间取决于经济周期及劳动力市场结构,从劳动力市场结构看,劳动力市场组织(如职业介绍所、就业服务机构等)、劳动力人口构成(、年龄、种族、文化程度等)、失业者就业意愿和能力以及失业救济金制度等因素,都影响着失业持续时间。失业频率是工人们在一定时期变为失业者的平均次数,一般说来,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变化越大,失业频率越高,新工人增长速度越快,失业频率也会越高。失业持续时间越长,失业频率越高,自然失业率也越高。三、计算题1假定某经济存在下列关系式:消费函数C=100+0.72Y,投资函数为I=200-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0.12Y-500R,货币需求为M/P=0.8Y-2000R,政府购买G=200.名义货币供给为MS=800. 求总需求函数;当价格水平P=1时,均衡的产出和利率是多少?假定通货膨胀预期为零,价格调整函数是: 派=1.2(Y-1250/1250),潜在的产出水平是多少? 如果t期的价格水平P=0.5,Y的值是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