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通史(上)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29980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音乐通史(上)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方音乐通史(上)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方音乐通史(上)考试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方音乐通史(上)考试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方音乐通史(上)考试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音乐通史(上)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音乐通史(上)考试重点.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音乐通史第一章 古希腊音乐一 古希腊时期的两种乐器:里拉琴(弦乐)、阿夫洛斯管(管乐)二 古希腊戏剧悲剧 定义:公元前6世纪左右产生的、始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崇拜而进行的音乐活动,它融合音乐、诗歌、舞蹈、表演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艺术,载歌载舞、有器乐伴奏、舞蹈。舞蹈队主要是男演员。三 古希腊的音乐特征 1 诗、乐、舞三位一体为主的音乐艺术 2 单声织体,用字母或类似字母的符号来记谱 3 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 4 有了整套的音阶、音程和调式理论,对后世有重要的启迪 5 题材有演出规模宏大的悲剧和喜剧,后期出现了一些器乐独奏第二章 中世纪(公元5世纪15世纪)一 宗教音乐(一)单声部音乐

2、格里高利圣咏(二)多声部音乐(复调音乐) 奥尔加农 第斯康特 孔杜克图斯 经文歌1格里高利圣咏(单声部)形成于8、9世纪,它以罗马教义为基础融合高卢地区的礼仪因素,最后逐渐影响到欧洲其他地区的圣咏,成为罗马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基本特征 情绪:肃穆、超脱,采用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排斥人世激情 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三进为主,是歌唱性(或吟诵性)的,和语言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 节奏:自由而无固定节拍,依照歌词韵律长短抑扬而定 织体:和希腊音乐一样,单声部音乐 歌词:以拉丁文为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 演唱方式:大致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 调式体系:教会调式教会音乐理

3、论(1) 音乐美学强调音乐的道德影响力和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注重的不是听觉愉悦,而是心灵的和谐;将音乐分为三类:宇宙音乐、人的音乐、乐器的音乐。(2) 记谱法纽姆谱:在歌词上方标上了一些简单的符号,简明扼要地指示上升或下降的语言声调变化。这种简单的符号也称为“纽姆谱”。(3)六声音阶ut、re、mi、fa、sol、la11世纪,规多达莱佐(僧侣)发明了四线谱、六声音阶以及用于教学的“规多手”2 奥尔加农(多声部复调音乐) 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于公元9世纪是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奥尔加农,也叫平行奥尔加

4、农。华丽奥尔加农:大约12世纪左右,奥尔加农声部由原来的下声部转向上声部,音符增多,与低声部格里高利圣咏构成了多音对一音的关系,具有流动性,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复调风格。第斯康特:在12或13世纪初,兴起一种新的复调形式,定旋律声部和对位声部以反向进行为主,是一音对一音的演唱风格,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称为第斯康特。3圣母院乐派的复调(1)文献及一般风格特征圣母院复调常把华丽奥尔加农和第斯康特混合使用。也就是在华丽奥尔加农之后接上第斯康特,前后形成风格上的对比。(2)莱奥南和佩罗坦(3)孔杜克图斯:12、13世纪教会流行一种称为孔杜克图斯的体

5、裁形式,它既可以是单声歌曲也可以是复调形式。 复调孔杜克图斯和奥尔加农的不同之处: 奥尔加农以原有圣咏曲调做定旋律,而孔杜克图斯的定旋律是新创作的,不再依赖圣咏; 孔杜克图斯的织体特点类似于第斯康特,各声部节拍基本相同; 奥尔加农的歌词一般是传统的礼拜仪式用语,以散文体为主。而孔杜克图斯的歌词比较自由,内容涉及宗教或政治、历史、道德等世俗事物,形式上属于规整的格律诗体。4 经文歌(motet法语)(世俗化非常严重)是13世纪一种重要的复调体裁,由克劳苏拉演变而来,克劳苏拉的原意是“句子、段落”,其写作目的是为了在特定情况下用来替换礼拜仪式中圣咏的单声片段或复调片段,一般加在花唱式奥尔加农中间。

6、二声部克劳苏拉的上声部本来是无歌词的,后来有人添加了歌词,这种上声部有歌词的克劳苏拉便成了经文歌。所谓“经文歌”就是指上方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二 世俗音乐 1 流浪艺人 2 法国游吟诗人是1113世纪在法国出现的音乐形式。包括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等,他们一般自己能创作诗歌、谱写曲调,也能自己演唱。游吟诗人的歌曲以爱情题材为主,歌曲分康佐、晨歌等多种类型,除了短小的歌曲之外,还有比较长大的叙事体方言歌曲。关于爱情题材的歌曲有以下几种形式: 康佐:以宫廷之恋为题材的歌曲,常写某一游吟诗人仰慕或爱恋上了以为已婚的贵妇人。 晨歌:表现一对恋人幽会,清晨依依惜别的感情,诗歌常以

7、骑士和守夜人对话的形式进行,守夜人不断发出“天已亮了”的告诫。 田园恋歌:表现的总是骑士与牧羊女相遇,骑士向牧羊女求爱的故事。较长大的叙事体方言歌主要有三种: 传奇:长篇叙事诗,类似英雄业绩歌但把征战与他们传奇般的爱情经历结合在一起。叙事歌曲:通常是讲述一个妇人坐在纺车旁,或靠着窗台思恋她的爱人。莱歌:常用来表达对圣母玛利亚的爱,但常融进作者对世俗爱情的向往。3 德国恋诗歌手12世纪末14世纪,“恋诗歌手”,是中世纪德国世俗音乐的代表。他们都出身贵族,所唱歌曲大都是爱情歌曲。音乐旋律稳重严肃,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主要歌曲体裁:“巴体歌曲”(一种歌曲形式,结构是aab,a陈述,a陈述、巩固,b

8、对比)4 中世纪乐器(1)弦乐1拨弦乐器:竖琴、琉特琴和索尔特里琴2弓弦乐器:维埃尔琴(现代小提琴的原型)、雷贝克琴、轮擦提琴(2)管乐1笛类乐器:竖笛、横笛2双簧类乐器:肖姆管、短号(3)允许使用于教堂的乐器管风琴,分大型和中小型类别。三 法国“新艺术”1 记谱 有量记谱法三分法变为二分法2 等节奏 一种新的创作技法,不是节奏型,固定旋律、节奏 在低声部3 对位音响 “导音” “伪音”4 代表: 法 马肖 意大利 兰迪尼“新艺术”(Ars Nova)一词来自于法国教皇、音乐家维特里所写的一篇论文的标题,是指14世纪在法国和意大利出现的、不同于13世纪以前的新音乐风格,它采用与以往所不同的音乐

9、语言和手法(主要是节奏)创作的新复调音乐艺术。(一)新的记谱方式“新艺术”主要表现在节奏的记谱方式上。 约1425年,这些音符开始写成空心的白音符,更短的音符为实心的,而后在音符上任意加上符尾表示更短的时值,16世纪末,这种方形和菱形的符头变为圆形的,记谱法才定型。弗朗科“有量记谱法” 有量记谱法是13世纪德国音乐理论家弗朗科创始的,采用不同的音符来表明时值长短不同变化的记谱法,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二)等节奏型经文歌 等节奏技术特征是:通常在低声部运用固定音列和固定节奏这两个要素周期性的反复出现,使经文歌建立于一种统一的逻辑结构。 所谓固定音列,是固定地使用一段被称为“克勒”(color

10、,不包括节奏因素只有音高的音型)的旋律音列。固定节奏,是预先设计的被称为“塔里”(talea,不包括音高的节奏型)的节奏型。(三)新的对位音响 这些变化音属于原调式和规多六音音阶系统以外的音,因此被称为“伪音”(musica ficta)。(四)马肖14世纪法国新艺术音乐的最重要人物(1)经文歌(2)弥撒曲 (3)世俗歌曲 重视两拍的地位,旋律常出现不规则的切分节奏,歌曲中的持续声部多是自由创作的旋律,注重表现歌词的内在情感等。 马肖歌曲创作中最有影响的是世俗复调歌曲,主要体现于14世纪法国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维勒莱、回旋歌、叙事歌。(五)兰迪尼在音乐创作上流传至今的作品全部是世俗音

11、乐。他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巴拉塔。兰迪尼的音乐创作以甜美、抒情见长,不追求复杂技巧“兰迪尼终止式”(指导音下行到第六音后再进入主音,即在终止音之前出现其低二度和三度音),是兰迪尼独特风格个性的体现。第三章 文艺复兴(公元1430 /14501600年)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时代文艺复兴的音乐特征: 音乐协和悦耳,满足听觉需求; 把音乐当作自律性的艺术,不排斥器乐音乐; 音乐配合诗歌的韵律; 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均衡发展。一 复调音乐的继续发展 1勃艮第乐派 定义:15世纪对欧洲北方第一代作曲家的总称。 创作体裁以尚松、弥撒曲和经文歌为主、 一般有三个声部,大量使用三、六度音程,

12、旋律集中在高声部。代表人物有迪费、班舒瓦。 (1)迪费定旋律弥撒曲 1尚松:有复杂的节奏和对位的歌曲 风格特点:清晰、优雅、抒情、细腻、典雅 2经文歌:以较短而抒情的、以宗教拉丁文为词的歌曲式的经文歌。 3弥撒曲(分为五个部分: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迪费创作的主要领域“定旋律弥撒曲” “定旋律弥撒曲”即在弥撒曲的五个乐章中采用一个相同的旋律(一首圣咏或世俗旋律)作为定旋律,以此作为统一音乐的“轴心”来把各乐章联系起来。 (2)班舒瓦尚松 高声部为人声,下面两个声部是器乐声部的形式 高声部旋律简洁,优美典雅而富有感染力 2 威尼斯乐派3 罗马乐派4 法-佛兰德乐派定义:15世纪中

13、叶以后对欧洲北部作曲家的总称。 创作体裁以弥撒曲、经文歌为主。 所有声部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无伴奏的复调合唱作品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有奥克冈、若斯坎、拉索。1奥克冈 主要成就:弥撒曲, 有时把定旋律放在最低声部 有量卡农2若斯坎模仿弥撒曲(最常用) 18首弥撒曲、100首经文歌和70首尚松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音乐1意大利牧歌 弗罗托拉(意大利牧歌的前身):15世纪末 一般为四声部的主调风格织体(主旋律在高声部,下面三个声部作和声基础),高声部通常由人声演唱,其它声部由器乐伴奏,歌词多是爱情和讽刺的内容有明显的节奏劳达赞歌 13世纪 特点:主调风格,无伴奏合唱,歌词多为意大利文,也有拉丁文。 意大

14、利牧歌:16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一种重要的复调世俗音乐体裁; 是一种通谱体歌曲歌曲多为单段式; 歌词是有较高的文学水准的爱情诗; 音乐注重对歌词的细致表达; 多为宴会、婚礼、节庆等活动而创作。代表作曲家:马伦齐奥、杰苏阿尔多、蒙特威尔第(蒙特威尔第既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牧歌作曲家,又是巴洛克早期意大利歌剧的奠基者之一。)2法国尚松 定义:描绘生活、反映生活是其总的特点; 诗词改用通俗明晰、风趣幽默的短诗节诗歌为歌词; 旋律具有轻快的朗诵性 节奏上采用同音或同一音型的反复 多为四个声部。 代表人物:雅内堪第四章 巴罗克时期(16001750年)巴罗克音乐的总体特征:旋律: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 节奏:自由、松散。 情绪:乐章与乐章之间形成情绪对比。 调性:采用完整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复调音乐在与主调音乐的相互渗透; 主要音乐体裁: (声乐)歌剧、清唱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音乐美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