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兴奋性患者的护理.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29910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兴奋性患者的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运动兴奋性患者的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运动兴奋性患者的护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运动兴奋性患者的护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运动兴奋性患者的护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兴奋性患者的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兴奋性患者的护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兴奋性患者的护理一、概念: 运动性兴奋症状可见于多种精神病人。其兴奋症状绝大多数是在病理基础上发生的。临床上根据病人的言语、动作增加与其思维、情感是否一致,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而分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这类兴奋状态中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增强为主症,同时伴有自身感觉良好的舒适感。临床特征为:兴奋遍及精神活动各方面,以情感高涨更为突出,病人在精神活动中知、情、意各个过程和三者之间且与周围环境也是配合的,是协调一致的。因而这种语言、动作的增加是有目的和意义的,能够被人理解,可以感染他人引起他人的共鸣。轻躁狂状态是这类兴奋的典型表现。除了

2、躁狂症以外异烟肼、激素、合霉素、等药物中毒也可引起类躁狂样表现,但其内容不如躁狂症丰富,协调性较差。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这类兴奋是指病人言语、动作和行为与其他精神活动之间,统一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与其思维情感不一致,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也不密切。病人的言语、动作显得单调而杂乱,缺乏目的和意义,以至杂乱无章,令人难以理解。临床中可见于青春性兴奋、紧张性兴奋和器质性兴奋。这类兴奋的言语增多但支离破碎。内容荒诞,杂乱,是破裂性思维。病人虽又唱又跳但没有相应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自身感觉,情感到错而不稳定,他的欢乐不能引起旁观者的共鸣。动作增多但缺乏目的,带有冲动性。青春型带有愚蠢性,紧张型常突然

3、爆发暴烈而杂乱,单调而刻板的冲动行为。器质性兴奋这是一类大脑器质性病变所出现的兴奋状态。二、症状特点:运动性兴奋病人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会影响周围的环境,甚至发生危害社会治安及破坏性事故。精神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对兴奋的控制取得明显效果。但有些病人使用药物难以立即控制或因伴有躯体疾病不能使用药物控制。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兴奋病人的影响,常使病房工作受到干扰。有些病人因抗拒、不合作使治疗和护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兴奋病人的护理迄今仍是一个突出问题。三、护理原则:护理兴奋病人的原则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正确评估病人的兴奋状态,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危险;其二,减少并尽量避免由于兴奋症状引起的伤害事故;其三,

4、加速治疗,尽量缩短兴奋过程。三者之间相互联系,治疗和预防措施相辅相成。中心问题是避免兴奋症状的恶性循还,接受住院治疗。四、护理要点:1、要正确认识兴奋症状是疾病的表现,掌握病情和病人的特点,用亲切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有些轻躁狂病人的表现看来似乎是有意恶做剧,惹事生非,动辄发怒,极易激怒他人。一些医务人员往往不能克制地表现出气愤,认为病人是“清清楚楚,有意捣乱”,以至在态度上不够冷静。要知道,任何不适宜的态度和行为都会刺激病人兴奋加重。故对病人应多用阳性、强化、激励方法,多表扬,善引导,并用转移其注意力的方法。接触病人时要用安详、镇静及温和的语言,低声说话,轻步走路以减少激惹因素。2、努力改善病

5、房环境。良好的环境对病人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安静本身就是良好的镇静剂,而拥挤就象一个恶性刺激,人们在拥挤嘈杂的环境中会感到烦躁不安,产生不良情绪。所以兴奋病人所处环境应尽量保持安静、整洁、无噪音,病房的活动场所应宽敞、明亮,切实做到环境舒适、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温度适宜。通过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对病人起到安抚作用。3、及时控制兴奋症状。采用各种有效治疗措施,力求缩短病程,防止过度兴奋引起衰竭,也有利于病房管理。4、密切观察病情,力争将兴奋病人的症状消灭在未发生之前。因一旦发生兴奋症状,处理比较困难的同时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要针对病人情况,评估危险因素,制定护理计划,防范于未然

6、。如对女病人月经期的兴奋增高现象要及早进行治疗,对躯体不适者及早处理,对幻觉妄想比较丰富的病人及其病理体验,应防止突然发生冲动行为等。5、当病人出现兴奋症状时,应及时与其他病人分开,以免互相影响。根据病情可将病人单独带到户外散步,进行说服劝解。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同时进行隔离居住,以防止其他病人的骚扰、攻击和伤害。对于躁狂症病人要防止很多人围观及招惹,因为该类病人越是处于人多的环境,兴奋性就会越高。6、防止发生自杀、伤人、毁物和逃跑等事故,对于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兴奋状态要防止跌伤。7、对于一般性兴奋性增高的病人,可以让他们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使其精力得到应有的发挥。体力劳动后晚间适量服用

7、安眠药,就可得到理性的睡眠效果。8、加强生活护理1)兴奋期病人大多生活自理缺陷,因症状支配,病人甚至出现裸体、随地乱睡、乱坐、乱抓或乱食不洁的东西,为了有效预防皮肤感染或完整性受损及伴发消化道传染病等,应督促及协助病人料理好个人生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2)供给充足的营养和水分。由于兴奋病人体力消耗较大,严重兴奋病人有时拒食、食欲不振或挑食、不安心进食及贪食等而引发营养缺乏。极度兴奋病人可能发生脱水、衰竭,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处理。进食时可与他人分开,由专人管理,保证机体需要量,必要时喂水喂饭或鼻饲。由于病人说话滔滔不绝,可造成口干舌燥,须做好口腔护理预防感染。3)睡眠形态紊乱:兴奋状态严重

8、影响病人睡眠,病人精力体力消耗极大,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应确保病人睡眠时间,晚间遵医嘱予安眠药,以延长睡眠时间。保证病房环境,做好生活护理,有条件下采取其他有效护理手段,例如睡前饮用牛奶、听轻音乐、温水泡脚等。9、关于体力及机械控制问题:兴奋不合作、抗拒护理、攻击行为,常可使治疗和护理工作难以正常进行,需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即用体力控制或机械性控制以达到治疗目的和防止发生意外事故的目的。所谓体力控制就是以人力控制其活动,机械性控制即使用约束工具控制病人的活动。注意此法只有在充分说服、争取合作而无效时才可使用。使用强制性措施要明确控制的目的是为病人的安全。护理人员操作力度合理,要充分考虑病人的痛苦,

9、避免引发敌对情绪。1)体力控制:移动不合作的病人时,应平稳的移动病人身体,不可强拉肢体,避免扭伤或骨折。过分躁动的病人要保证护理人力。工作人员要协调一致,不要在病人面前讨论控制的步骤或其它有关问题。控制时要防止病人处于可能发生危险的位置,如站在床上、楼梯上、水边等。移动病人时要注意尊重病人、保护病人,不可将手扭在背后。注意不要损伤病人的重要部位如眼、颈、肋骨、腹部、睾丸、耳鼻等。年老病人要防止骨折。接触攻击性行为病人时,工作人员要站在病人的背后或侧面,以防遭到攻击。遇到病人手持利器自卫或攻击他人时,可由一人或数人在前面吸引病人的注意,另有一到两人从背后抱住病人。如果病人靠墙站立,可用棉被作为盾

10、牌直接上前抱住病人,在抱病人时,应先控制其双手,并防止病人用牙咬或脚踢等。2)机械性控制:多用于必须卧床实施特殊治疗的患者如电休克治疗,有躯体疾患必须卧床而又不合作者;严重自伤、伤人行为及冬季反复脱衣经其他方法处理无效者。控制器械国内目前以约束带为主。另外安全保护衣也较常用。控制的原则基本上与体力控制相同。3)控制方法:(1)控制卧床时,首先控制患者两上肢,由两人从两侧同时控制其手腕,然后用约束带将其约束。(2)如果需要控制下肢,约束带应缚于两踝关节(必须先控制上肢后才可控制踝关节),使病人双膝及髋关节仍能在一定范围内活动。(3)必要时再控制肩关节,防止头部碰伤。4)注意事项及护理(1)约束带

11、的结不宜过紧或过松,以一指松两指紧为宜,必要时加垫保护。过紧容易损失皮肤,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同时病人解脱后易发生自伤、伤人的危险。(2)密切观察,适时改变病人的体位,适度活动肢体。另加强病情观察,班班评估,及时调整肩部和脚部保护带的活动度,减少或增加保护用具的数目,逐步实施解除约束。保持床铺干净整齐,随时观察病人的皮肤有无擦伤、受压症状(水肿、青紫等)。(3)约束病人应住兴奋室,由专人看护,防止受到其他病人的伤害或其他病人任意将约束带解开。必要时向其他病人说明约束的必要性,以取得合作,避免其他病友会同情被约束者擅自为其解除约束而造成不良后果。(4)给足充分的水分和营养,防止因过度兴奋引起的机体消耗过量。加强生活护理。(5)极度兴奋者,同时拌心电图异常者,如遇特殊情况需解开约束时,应补充水分,在床上活动12小时后,才可下床活动。不可突然改变体位,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6)使用保护约束必须十分谨慎。须由医生下医嘱,实施保护约束后必须告患者监护人,并在保护约束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约束的原因、时间、部位、饮食及二便情况,做好护理记录,重点交班。(7)另连续约束达四天,每天下床活动小于四小时者,应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告知目前患者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需要家人陪护王龙飞或来院探视,并签署相关告知书。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