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27371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程晓文 杜美英 吴积炯【关键词】 c反应蛋白【摘要】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水平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210例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水平并进行比较 分析 。结果 21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且升高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上有临床价值。【关键词】 c反应蛋白;恶性肿瘤c反应蛋白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在创伤、感染及炎症性疾病中的变化已有很多 研究 报道。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日益增高,它在某些恶性肿瘤的临

2、床 应用 价值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探讨血清crp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变化水平及临床价值,我们对21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rp水平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恶性肿瘤组:2003年3月2005年12月住院 治疗 的各类恶性肿瘤患者210例,男136例,女74例,年龄1788岁,平均58岁。其中肺癌76例,肝癌35例,胃癌48例,大肠癌18例,恶性淋巴瘤21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肿瘤的临床分期期78例,期132例。所有病例均经病 理学 、细胞学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尽可能排除合并细菌感染及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对照组:45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30例,女15例,中位

3、年龄46岁。1.2 检测方法1.2.1 仪器与试剂 采用美国backman公司的双光径免疫浊度仪,试剂与参数由backman公司提供,正常 参考 值08mg/l,测定上限为200mg/l。1.2.2 标本采集 采集各研究组外周静脉血3ml,分离血清,以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crp水平。1.3 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2 结果210例各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rp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类恶性肿瘤组间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表2 (略)3 讨论crp是由5个完全相同的

4、单球体组成的呈平面对称五边形的环状五球体,其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而在组织损伤及坏死、感染、炎症疾病、恶性肿瘤等情况下会急剧上升,当病变消退后,其在血清中的浓度可逐渐下降并恢复正常。血清中crp主要在肝脏中合成,少量可由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它的生成受前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调节,而这些细胞因子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密切联系,这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的机制之一1,2。crp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它能结合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刺激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活化,起调理作用,以达到促进坏死物质从体内清除的目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