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知识提问内容.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27303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感知识提问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院感知识提问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院感知识提问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院感知识提问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院感知识提问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感知识提问内容.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计局8月检查需掌握的院感知识操作考核:洗手,请严格按照洗手流程洗手,注意洗手指征(洗手流程图右下方),整个流程洗手时间不少于30秒。一、医务人员每年接受院感知识培训不少于 6 学时。 我院细菌培养排前五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白假丝酵母菌。二、标准预防: 1、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基本特点:(1)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2)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

2、血源性疾病的传播。(3)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三、发生针刺伤时如何处理?假如你在工作中,不慎将飞沫溅入眼内,你将如何处理? (一)锐器伤的处理:如不慎被锐器刺伤,按针刺或锐器伤处理流程处理,立即在伤口周边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污血,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和皮肤,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消毒伤口,必要时包扎。飞沫溅入黏膜的处理: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黏膜,直至冲洗干净。 (二)发生锐器伤的报告:1、发生刺伤30分钟内向科室护士长报告,填写医务人员刺伤事件登记表,护士长在2小时内报院

3、感科;2、院感科根据暴露情况给当事人开抽血检验单及进行追踪。暴露源为HBs阳性,受伤人员HBs阴性,未注射疫苗者,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高价球蛋白;暴露源为HIV阳性,受伤人员HIV阴性,刺伤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抽血查HIV.四、何谓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时如何报告及控制? 1、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2、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院感科。 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

4、有效控制措施。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3、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例病例3例或以上)时,临床科室的医生、护士应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并立即报告院感科,检验科和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和院感科联系。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及时报告主管院长,主管院长组织本院感染控制专家组进行确认与处理。 4、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按要求对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留取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并协助调查。 检验科在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注意保存菌种以备进

5、一步检测分析。法定传染病的菌毒种或特殊的菌毒种要及时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保存。五、常见的耐药菌有哪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有哪些? (一)多重耐药菌: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多耐鲍曼不动杆菌、多耐铜绿假单胞菌。(二)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在早会上通报全科医务人员知晓,在病人床头牌上挂蓝色的“接触隔离”标识、病历夹上贴“接触隔离”,在科室黑板多重耐药栏内注明床号,严格实行接触隔离,以防止耐药菌的交叉传播

6、。2、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摘手套后立即洗手及卫生手消毒。3、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班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处应立即消毒。4、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施。5、患者标本连续2次(间隔大于24小时)耐药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但无标本可送,方可解除隔离。7、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但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收治患者,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和评估。8、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