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癌症.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27231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胖和癌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肥胖和癌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肥胖和癌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肥胖和癌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肥胖和癌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肥胖和癌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胖和癌症.doc(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喘 证 定义 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 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释义 说文心部:“喘,疾息也”。疾,快速之意;息,一呼一吸曰息。疾息,指呼吸急促。又说:“喘,息也”。段玉裁注:“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 历代中医文献也称“鼻息”、“肩息”、“上气”、“逆气”、“喘促”等。 历史沿革 1内经对喘证的症状、体征、病因、病位论述甚详。 灵枢五阅五史篇

2、:“肺病者,喘息鼻张。” 灵枢本脏篇:“肺高则上气肩息。” 指出喘息、鼻张、肩息均是指喘证发作时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病变主脏在肺。 对喘证的病因,认识到有外感、和内伤、邪实和正虚的不同。 灵枢五邪篇:“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 灵枢本神篇:“肺气虚实则喘喝,胸膺仰息。”(外感) 素问举痛论:“劳则喘息汗出”(内伤) 2金贵要略有“上气”专篇并列证治“上气”即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还包括哮证、肺张。辛温祛寒化饮射干麻黄汤;祛寒蠲饮、寒温并用越婢汤、小青加石膏龙汤;豁痰祛浊皂荚丸。 3至金元以后充实了内伤致喘的论说,辨证则以虚为纲:如朱丹溪等医家认识到六淫、

3、七情、饮食所伤、体质虚弱皆为喘证的病因。刘河间论喘因于火热。 4京岳全书喘促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类:“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为喘证的辨证纲领。临证指南医案喘:“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类证治裁喘证“实喘责在肺,虚喘责在肾。”“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 范围中医涉及多种外感及内伤疾病,它不仅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而影响及肺致喘。西医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炎、肺气肿、心原性哮喘、肺结核、矽肺及癔病性喘息等。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外邪侵袭风寒、风热侵袭于肺壅阻肺气肺气不得宣畅、升降失常肺气上逆喘 风寒闭肺。表寒内热(表邪未解,内已化热

4、;肺热素盛,寒邪外束)。风热犯肺。痰热蕴肺 2饮食不当恣食生冷、肥甘厚味、嗜酒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阻气道 肃降失常复感外邪诱发痰浊与风寒、邪热等内外合邪寒热错杂证痰湿久郁化热;肺热素盛痰火交阻于肺,肺气不降而致喘痰湿寒化寒饮伏肺外邪引动伏痰壅阻气道而喘 3情志所伤情怀不遂、忧思气结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肺气痹阻,气机不利喘恼怒伤肝肝气上逆乘肺肃降失常,升多降少喘 4劳欲久病久病慢性咳嗽、哮病、肺胀、肺痨久病伤肺肺气肺阴不足气失所主 久病不已由肺及肾肾元亏虚肾不纳气喘劳欲房劳过度精气内夺肾元受损失于摄纳逆气上奔喘 肾阳亏虚水泛无主上凌心肺肺气上逆,心阳不振喘 二、 病机 1病位主要在肺和肾,与

5、肝、脾有关肺为气之主生理“诸气者,皆属于肺”。肺司呼吸,赖其宣发肃降功能,使 气道通畅,呼吸调匀;外和皮毛,内为五脏之华盖,朝百脉而通 它脏。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病理外邪侵袭,或它脏病气上犯, 皆可使肺失宣降,肺气张满,壅阻气道,以致呼吸不利而喘。肾为气之根助肺司气之摄纳 肾元亏虚,摄纳失常,致气不归元,气逆于肺,则入少出多脾气亏虚聚湿生痰,痰浊水饮上犯于肺,肺气壅塞,宣降不利,或气津失 布,血行不利,又可致瘀。肝失疏泄肝气逆乘,肝肺不和,升降失职,亦可致喘。 2基本病机外感、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无所主,肾失 摄纳 3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

6、以痰浊为主虚喘肺肾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肺肾出纳失常,以气虚为主病情复杂者每可下虚上实并见,或正虚邪实,虚实夹杂: 慢性喘咳肺肾虚弱,复感外邪急性发作:上盛外邪、痰浊壅阻肺气 下虚肾不纳气 4重证每多影响于心心与肺心脉上通于肺,肺气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宗气贯心脉而行呼吸心与肾肾脉上络于心,心肾水火既济,心阳根源于命门之火病理肺肾俱虚心气心阳衰竭不能鼓动血脉运行血行淤滞:面色、指甲、唇甲青紫;甚则喘汗致脱亡阴、亡阳 5转归与预后转归 实喘由外邪所致者失于表散由表入里 由痰浊、肝郁所致者日久不愈化热化火 虚喘:肺虚所致者反复发作累及脾肾两脏 肺脾肾虚损严重累及心阳心气(心阳)不足脱证 预后与病程的长短

7、、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有关。实喘一般易治(因邪气壅阻,祛邪利肺则愈)虚喘难治(气失摄纳,根本不固,难取速效;体虚易于感邪,致反复发作,往往喘甚致脱) 危候实喘邪气闭肺,喘息上气,胸闷如窒,呼吸窘迫,身热不得卧,脉急数; 虚喘足冷头汗,如油如珠,喘息鼻煽,摇身撷肚,张口抬肩,胸前高起,面赤烦躁,直视便溏,脉浮大急促无根上盛下虚,阴阳离诀,孤阳浮越,冲气上逆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1典型的证候特征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 平卧,口唇发绀2病史、诱因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有外感、饮食不节、 情志内伤、劳欲过度等诱因。3体征两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 二、相

8、关检查 实验室WBC+DC ;痰培养;血气分析 肺功能测定 X线胸片、CT ECG 三、病证鉴别 1喘证与气短相同点呼吸异常喘证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甚则不能平卧 短气亦即少气,呼吸微弱而喘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尚可平 卧 2喘证与哮病哮指声响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联系哮必肩喘,喘未必兼哮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辩虚实 实 喘 虚 喘新 久新病久病,或急性发作声 音声音高大,伴痰鸣咳嗽声音低微,少有痰鸣咳嗽呼 吸呼吸深长有余,以呼出为快,气粗呼吸短促难续,吸气不利,脉 象数而有力微弱或浮大中空病 势骤急徐缓,

9、时轻时重,遇劳即甚 2实喘辨外感与内伤外感起病急,病程短,多伴表证内伤起病缓,病程长,反复发作,无表证 3辨病位外邪、痰浊、肝郁气逆肺邪壅肺气久病劳欲肺肾肺肾出纳失常 二、治疗原则实喘治肺祛邪利气:寒温宣:热清肃 痰浊化痰。气降气、理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补肺、健脾、益肾 益气、滋阴、温阳、纳气虚实夹杂,下虚上实分清主次,标本兼治寒热错杂温清并用喘脱应急措施扶正固脱,镇摄潜纳 注意事项:虚喘尤重治肾,扶正当辨阴阳。扶正补肺、健脾、益肾、养心,每多相关,应结合应用。分阴阳:阳虚者 温阳益气,阴虚者滋阴填精,阴阳两虚者阴阳两顾纳气归肾肾为气之根,纳气归元,使根本得固 三、证治分类 (一)

10、实喘 1风寒壅肺证症状咳喘气逆,呼吸急促,胸部张闷风寒客肺,邪气壅实,肺气不宣 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粘寒邪伤肺,津聚成痰 兼头痛、鼻塞、无汗、恶寒、发热风寒袭表,皮毛闭塞 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风寒在表之证证机概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气壅实,肺气不宣治法宣肺散寒方药麻黄汤合华盖散 前方解表宣肺平喘,用于风寒袭肺,肺气失宣喘咳 无汗,寒热身痛。后方宣肺化痰,用于喘咳胸闷,痰气不利者 前者解表散寒力强;后者降气化痰功著常用药物麻黄、紫苏温肺散寒 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化痰降气平喘加减表证重者加桂枝、白芷、细辛 寒痰阻肺,痰白清稀量多泡沫加细辛、生姜、白芥子、陈皮 咳喘重,胸满气逆射

11、干、前胡、厚朴、紫菀变证外寒内饮咳嗽喘息,痰多稀薄色白泡沫,形寒肢冷,背冷,口渴 或渴喜热饮,恶寒发热、无汗,舌淡苔白滑,脉弦紧方用小青龙汤 寒邪束表,肺有郁热,或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郁于肺:喘咳上 气 息粗鼻煽,咯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口渴,有汗或无汗,舌 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者麻杏石甘汤加加味:加黄芩、 栝蒌、桑 白皮、葶苈子、知母、半夏等 2表寒肺热证症状喘逆上气,息促、鼻煽邪热郁肺,肺失宣降,气逆于上 咳而不爽,吐痰稠粘痰热内蕴 胸胀或痛热伤肺络 形寒,身痛,无汗,苔薄白风寒在表 身热,口渴,汗出,烦闷,苔黄,脉浮数或浮滑里热已盛,伤津证机概要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计划性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本方宣肺泄热、降气平喘,适用于外 有表证,肺热内郁,咳喘上气,目张睛突,恶寒发热,脉浮大者常用药麻黄宣肺解表 黄芩、桑白皮、石膏清泄里热 苏子、杏仁、冬花、半夏降气化痰加减表寒重加桂枝。痰热重加栝楼、贝母。痰鸣息涌葶苈子、射干 3痰热郁肺证症状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粘色黄邪热壅肺,蒸液成痰,肃降无权 或有血痰热伤肺络 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咽干,面红痰热壅盛 尿赤便秘热盛于里 苔薄黄、黄腻,脉滑数痰热之征证机概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药桑白皮汤 本方清热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