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20597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微生物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卫生微生物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卫生微生物考试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卫生微生物考试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卫生微生物考试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微生物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微生物考试重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1.环境中与人类相关的微生物即卫生微生物2.卫生微生物所处的环境: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二.卫生微生物学的应用及研究前景?1.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控制和治疗及其预防的应用2.在生物危害和恐怖中的应用3.在生物病原性突发事件中的应用4.在科学发展和研究中的应用5.在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服务中的应用三.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三个基本规律?1.限制因子定律:存在于稳定环境中,任何生物的生物量取决于环境中该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营养浓度。2.耐受性定律:是指生物对于环境中生态因子能耐受的范围。3.综合作用定律;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取决于综合环境四.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类

2、型?1.互生关系:偏利互生.互利互生.互惠互生 2.寄生关系3.捕食关系4.竞争关系5.拮抗关系6.种间共处五.微生物生态研究的应用?1.在病因研究中的应用2.在认识疾病本质中的应用3.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4.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六.真菌包括哪些微生物,水体富营养化于哪种藻类相关?酵母菌.霉菌.丝状菌.类酵母菌 甲藻 海洋赤潮七.什么是蓝藻菌,其中哪几属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1.蓝藻菌是一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含叶绿素A,能进行光合作用2.鱼腥藻属,颤藻属,微囊藻属八.放线菌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原核微生物,其细胞壁含有胞壁酸,对抗生素敏感,无性生殖,大多属革兰阳性菌,体积比细菌大,以um计算 ,

3、菌落形态介于霉菌和细菌之间,多数为腐生菌,厌氧或微需氧。九.微生物检测时样品的采集原则?1.注意采样的代表性2.样品的采集原则:避免采样时外界微生物对于样品的新污染,避免采样时微生物的杂灭作用和引入新的抑菌物质,保护目的微生物,详细的样品标记。十.什么是卫生指示微生物,其选择标准是什么?1.是指用以指示样品的卫生状况和安全性的微生物2.标准:数量大,易于检出,经济,简便,方便,效率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数量发生变化时具有明显的反应。十一.为什么检测指示微生物能反应样品的安全性?1.致病微生物种类繁多,很难分别分离和鉴别2.分离鉴别致病菌需时长,很难满足实际需求3.致病菌的数量少,检测方法灵敏

4、度不高,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4.分离鉴别致病菌花费较高,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十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处理剂量.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温度.湿度.酸碱度.化学拮抗物质.穿透力十三.生物危害有哪些后果和影响?1.心理恐慌.2.危机生存.社会崩溃.3.军队严重减员.战斗力锐减.4.促进医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5.促进国际合作.共同抵御危害十四.生物战剂伤害的防护?1.防护原则:预防为主,专业技术保证.群众性防护为主,综合防护,充分发挥技术优势2.防护方法:物理防护:呼吸道防护.体表防护.集中防护,免疫防护: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综合性的防护措施,生物战剂防护的组织措施。十五.影响水中微生物存活的主要

5、因素?温度.溶氧量.光照.静水压.氯离子浓度.化学物质.营养物质十六.水微生物的来源有哪些?自然存在的微生物群落,外界带入的微生物群落十七.水中理想指示菌应具备的条件?1.在污染的水中的致病菌存在时,指示菌应存在2.在未污染的水中不存在3.指示菌的数量应大于致病菌4.指示菌的密度应与污染水有一定关系5.在水中存在寿命要比致病菌长,并对消毒剂有相同或较强的抵抗力6.适用于各种水源7.指示菌的特性应稳定,在水中不能繁殖8.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定量.准确性高十八.饮用水中细菌学微生物指标及卫生标准?1.生活饮用水细菌学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2.饮用水细菌学卫生标准

6、:最新GB规定,每毫升水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cfu,每100ml水不得检出大肠菌群,瓶装饮用水菌落总数小于等于20cfu/ml,大肠菌群小于等于3MPN/100ml,致病菌.真菌.酵母菌不得检出。二十.土壤微生物的主要检测项目?1.菌落总数的测定2.大肠菌群的测定3.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4.土壤中致病菌和病毒的检测二十一.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1.种类: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生物.病毒2.特点:分布不均匀,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深度与层次,不同季节以及PH等的变化,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影响。二十二.空气的生境特征如何?1.大气圈分三层:电离层.平流层.对流层。其中微生

7、物主要是在对流层中分布和扩散2.空气中的微生物缺乏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水分3.易受到干燥.日光辐射及大气污染等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4.空气不是微生物栖息的场所,空气中的微生物室暂时的.可变的。二十三.空气微生物的卫生学意义?1.可引起许多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或引起术后切口与烧伤创面的感染等2.引起变态反应 3.污染食品 4.动物呼吸道传染病同样可通过空气传播5.空气中小麦黒锈病可随风飘散数千里,导致大片麦田受害6.在制药.发酵.电子元件生产过程中若遭受空气微生物的污染,则可以直接导致产品报废7.在战争及恐怖活动中,敌人若施放生物战绩气溶胶,对人群的生命安全会形成重大伤害二十四.医院环境的生境特征?1

8、.医院病人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普遍降低2.医院是病人高度集中的场所3.诊疗手段在医院中应用普遍二十五.医院感染微生物的特点,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来源?特点:1.多为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 2.病原体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3.耐药菌株多见来源:1.获得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2.外环境感染二十六.微生物实验室生境特征?1.研究对象多具有感染性 2.废弃物多具有感染性 3.微生物实验室可能是具有感染性的环境4.消毒灭菌方法不当的选择性压力二十七.如何预防微生物实验室的微生物污染?1.技术操作环节 2.设施保障 3.制度保障 4.免疫接种及应急措施保障二十八.公共场所生境特征?1.公共场所人员流动大,

9、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更加容易,甚至造成疾病的爆发于流行2.公共场所的公共设备,在很多人的使用后,可能有病原微生物存在其上,从而传播病原体3.人群中健康与非健康人群混杂,易通过病人或病原携带者通过与正常人的密切接触传播4.不同公共场所特点不一,不易进行管理二十九.影响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的因素?食品的营养成分.含水量.氯离子浓度.温度.渗透压.氧化还原电位.抑菌物质三十.简述变败的原因与类型?原因:1.微生物的作用2.食品本身的作用 类型:腐败.酸败.发酵三十一.食品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土壤.水.空气.人与动植物.生产环境与食品用具三十二.食源性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类型?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人兽共患

10、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病毒性疾病.食物中毒三十三.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1.减少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2.各种食品在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中,都要符合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要求,3少微生物污染的机会.3.合理采用食品保藏技术4注意烹饪过程中的交叉污染5.监督做好食品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6.该变饮食习惯三十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1.潜伏期短2.与饮食有明确的关系3.临床症状以急性肠胃炎为主要表现4.发病人对健康人没有传染性5.有明显的季节性6.与人们膳食习惯有关三十四.真菌产生毒素的条件,真菌毒素的致病特点?条件:产毒菌株.营养物质.温度.水分.空气致病特点:1.真菌毒素结构简单.

11、分子量很小.对热稳定 2.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在可疑食品中能检出真菌及其毒素 3.真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损害实质器脏官 4.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 5.真菌繁殖及产毒需要一定的温度及湿度,因此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5.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三十五.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目的/评价产品卫生质量.制定防治措施.提高工艺水平三十六.HACCP体系在食品卫生监督中的意义?1.以较低的成本保证较高的食品安全性2.使确保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成为食品监督部门和企业共同最求的目标3.与国际食品法规接轨,促进我国食品出口三十七.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前景?1.推广HACCP体系,加强食品的卫生监督2.深入研究真菌毒素和细菌

12、毒素3.改进与建立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4.制定和修订食品微生物国家标准三十八.化妆品一次污染的来源?配料.生产过程三十九.化妆品微生物检测内容?1.菌落总数的检验2.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3.特定菌的检验,其中特定菌包括: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四十.化妆品微生物的研究前景?1.加强预防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研究2.提高化妆品微生物的检验水平3.修订.完善化妆品微生物的卫生法规四十一.药品的卫生学意义?(1)物理性状和外观的改变:1.微生物引起的药品变质2.对人体的危害:全身性感染.局部感染 (2)产生有害代谢产物 (3)失去药用价值四十二.药品微生物检查的特殊性?1.药品生境检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微生物数量少.分布不均 3.多数为亚致死状态的损伤菌 4.微生物增长的多变性四十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外观卫生标准?1.外观必须整洁.符合该卫生用品的固有性状,不得有异常气味与异物2.不得对皮肤与粘膜产生不良刺激和过敏反应和其他损害作用3.微生物指标符合规定-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