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林、孙悦亮主编《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教育学部分答案.pdf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16459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3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中林、孙悦亮主编《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教育学部分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曲中林、孙悦亮主编《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教育学部分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曲中林、孙悦亮主编《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教育学部分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曲中林、孙悦亮主编《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教育学部分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曲中林、孙悦亮主编《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教育学部分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曲中林、孙悦亮主编《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教育学部分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中林、孙悦亮主编《心理学、教育学问题与探索》教育学部分答案.pdf(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曲中林曲中林 孙悦亮主编孙悦亮主编 心理学心理学 教育学问题与探索教育学问题与探索 教育学部分答案教育学部分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 填空 1 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劳动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劳动 2 教育是由基本要素 教育者教育者 受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组成 3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活动的非独立性教育活动的非独立性 教育对象的平等性教育对象的平等性 普及性普及性 教育实践教育实践 的原始性的原始性 4 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六艺六艺 教育教育 礼礼 乐乐 射射 御御 书书 数数 5 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鲜明的阶级性和

2、严格的等级性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的特点 6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 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7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萌芽阶段 独立形态阶段独立形态阶段 教育发展的多样化阶段教育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教教 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8 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学记学记 它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 教学经验作了较为 系统的总结 在欧洲 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 17 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 1632 年 发表的 大教学论大教学论 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 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 民本主义与教育民

3、本主义与教育 这 些著作可以看成是教育学发展的新标志 10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也是学习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 选择 1 学校产生于奴奴隶社会隶社会 2 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性学科实践性很强的理论性学科 3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 新教育大纲新教育大纲 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 教育问题的著作 三 判断 1 早在原始社会里就出现了有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教育 2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 3 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的学科 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 4 教育学和教育同时产生 5 教育学实质是教育经验的汇编 四 名词 1 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 泛

4、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 技能 影响人的思想品德 锻炼人的身 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2 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 是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的 主要指学校教育 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目的 有系统 有计划 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 技能 技巧 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 力 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五 辨析 1 1 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 阶级阶级性性 错误 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人类劳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以石器工具为生产力发 展水平 以原始公有制为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特点是教育活动的非 独立性 教育对象的平等性 普及性和教育实践的原始性 因此教育没有阶级性 2 2 2 有的老师说有的老师

5、说 只要有专业知识只要有专业知识 就能上好课就能上好课 何必还要学习教育学何必还要学习教育学 错误 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而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的 学科 又是指导教育时间的实用学科 帮助教师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是教师能在先进 的教育理论指导下 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 提高教育的效能和质量 六 简答 1 1 简述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经历了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 教育学发 展的多样化阶段和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另一主张 第一阶段 学科萌芽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 政治学 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 第二阶段

6、学科初步形成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 第三阶段 学科发展阶段 教育学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第四阶段 学科现代化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产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促使教育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2 2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 因为教育学的价值在于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 不断的领悟教育的真谛 能获得大 量的教育理论知识 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 培养坚定的教 育信念 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补充补充 3 3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对人的

7、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因为 一是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 习环境 二是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设计系统的教育影响 三是学校教育能指导学生选 择 成长 四是学校教育有教师的科学指导 4 教育实验有哪些基本的类型教育实验有哪些基本的类型 以实验目的和性质为依据把实验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以实验的科 学水平为依据 把实验分为前实验 准实验和真实验 以实验场所或情景为依据 把实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以实验因素的多少为依据 把实验分为单项实 验 多项实验和整体综合实验 以实验的组织形式为依据 把实验分为单组实验 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5 5 试分析试分析 2 20 0 世纪世纪 8080 年代以

8、来世界教育改革的特点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特点 一 高度重视教育改革 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 二 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 育质量 三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四 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五 重视提高师 资水平 6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 大体可以从以下 10 点表现出来 从指导思想上看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 素质 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 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 是以追 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 是选拔式 科举式 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 从教育目的上看 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 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 教育 素质教

9、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 使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 会生活 学会健体 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从教育对象上看 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 重在 提高 的淘汰式的 英才教育 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 重在 普及 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 通 才教育 3 从教育内容上看 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 考什么就教什么 学什么 轻 德 缺 体 少 美 砍 劳 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型教育 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 者在德 智 体 美 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从课程结构上看 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 且只重视少数所谓 主科 轻视 所谓 副科 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 把课程分为必修课 选修课和

10、 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 都纳入课表 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 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 发 隐性课程 比如环境教育 校风建设等等 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 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 随意增加课时 超纲授课 加 大作业量 考试频繁 复习资料泛滥 各种竞赛名目繁多 学生课业负担加重 而素 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仅以作业为例 内容适度 形式灵活 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 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 动作业 口头作业 行为作业 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 以利于学生 的全面发展 从师生关系上看 应试教育迫使教师 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 强调师道尊严 师 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

11、管 教与被教 灌与被灌的关系 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 师 生民主平等 双向交流 要求教师尊重 理解 信任 鼓励 扶植每一个学生 教师 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从教育方法上看 应试教育实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 死抠书本 脱离实际的教育 素质教育则是重视双基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使学生生动活泼 主动地得到发展的 教育 从教学途径上看 应试教育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 不同程度地脱离社 会 脱离实际 而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 适应生活的新型素质 要求实现 教育的社会化 建构学校与社会的 双向参与 机制 使得教学途径增多 教育视野 广阔 有利于从狭隘的完全同升学 指挥棒 对口的

12、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 实行开放 式的现代教育 从评价标准上看 应试教育以 分 为导向 以 率 为标准 以 考 为法宝 并以此来评价学校 教师和学生 实行的是僵化 死板的 一刀切 教育 素质教 育则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权威 淡化分数的警告 惩戒作用 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 潜能优势 实行的是使学生个性健康 完善发展的教育 从以上 10 点基本可以着出 应试教育只注重应试的功利 不关心人的全面发展 不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而是塑造适合 教育 的学生 应试教育 在教育对象 上的局限性 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 在教育过程上的表面性 在教育成果上的虚假 性 对基础教育危害甚深 对广大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

13、长影响极大 必须 通过切实的努力动摇它 瓦解它 改造它 把它转化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7 7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是端正教育思想关键是端正教育思想 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 应该树立哪些教应该树立哪些教 育新观念呢育新观念呢 第一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 基础教育单纯追求高分数 片面追求升学率 这种 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 而应培养以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 和谐发展 第二 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我们要转变升学者是人才 唯升学者能成才的人才观 确立多渠道成长 多规格育才的人才

14、观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 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 不仅要知识丰富 学有专长 而且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4 第三 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其主要的含义 就是要彻底抛弃以考分高低 升学率高 低论成败的陈腐观念 树立以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 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 育质量观 第四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要彻底抛弃单纯重视 尖子 学生 忽视一般学生 重 知识轻能力 重书本轻实践 重灌输轻启发 重死记轻思考 重传授轻自学 重接受 轻创造 重课堂轻课外 以书本 课堂 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 树立面向全体学 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 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 理论与实践 相统一 教

15、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 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以及注重培养 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 填空 1 社会政治 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领导权 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 德教育的内容德教育的内容 2 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 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课程的设置和课课程的设置和课 程的内容程的内容 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3 经济要发展 教育要先行 说明教育发展 优先优先 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相对相对独独 立于立于 4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

16、响教育思想思想 教育观点的产生教育观点的产生 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内 容的发展容的发展 5 学校教育是其他社会组织不能代替的 因为教育的 目的性目的性 系统性系统性 科学性科学性 适适 时性时性 持久性持久性 全面性全面性 二 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社会政治 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性质 2 教育的发展水平最终是由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3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说明教育有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 4 同是现代化国家英国注重绅士教育 说明教育有个别历史继承性个别历史继承性 三 判断 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1 在阶级社会里 超阶级 超政治 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2 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是指传授新知识 3 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所以 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手 段 4 教育救国论 是科学的 可行的 教育改造社会 也是可以实现的 5 教育对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而对政治文明具有一般的促进作用 因此可以忽视此作用 四 简答 1 1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是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