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中医病证编制原则与分类代码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4891684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中医病证编制原则与分类代码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2X年中医病证编制原则与分类代码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2X年中医病证编制原则与分类代码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2X年中医病证编制原则与分类代码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2X年中医病证编制原则与分类代码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中医病证编制原则与分类代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中医病证编制原则与分类代码(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Classification and codes of diseases and ZHE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病证的分类与代码.本标准适用于中医医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管理、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ZYT0011-00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术语、符号3.1 术语

2、3.1.1 中医病证分类中医病证分类是将中医的各种病、证按照某些既定的原则归入类目及系统的方法。3.2 符号3.2.1圆括号“( )”圆括号中的词与圆括号前的词属于同一属性类别,采用同一属性类别代码。3.2.2破折号“”破折号后的内容是对破折号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解释。4 编制原则4.1 中医病证分类中医的临床诊断要求在明确病名诊断后还需确定其证候,以指导临床治疗。因此,中医的病、证是中医诊疗不可分割的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本标准规定对病名和证候分别予以分类。4.1.1 病名分类原则本标准规定病名的分类以该病所属的临床科别和专科系统进行类目和分类目分类。4.1.1.1 科别类目本标准规定病名的科

3、属类别为内科、外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骨伤科,共计七个类目(参见表1)。4.1.1.2 专科系统分类目本标准规定病名的专科系统分类目以病名科属中的二级专科划分为据分类(参见表2)。4.1.2 证候分类原则本标准规定证候分类以中医学辨证系统归划类目;以各类目中的证候属性为分类目、细类目进行候分类。4.1.2.1 证侯类目本标准将证侯类目分为病因、阴阳气血津液痰、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等六大类(参见表4),并规定将某些属性不明确而暂无法归类的证候均归入“其他证侯类”中。4.1.2.2 证候分类目本标准规定证候的分类目以该证候的第一个内涵属性(参见表5)为据分类。4.1.2.3 证候细类目本标

4、准规定证候的细类目以该证候的第二个内涵属性(参见表5)为据分类。4.2 中医病证分类编码4.2.1 病名分类编码方法本标准规定病名分类编码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符混合编码方式,其编码结构如下:XXXXXX病名标识位科别类目位专科系统分类目位病名序号位病名尾码位病名标识位: 以汉字“病”的拼音首字母“B”作为病名标识符。科别类目位: 以各科科别名称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为科别类目标识符(参见表1)。专科系统分类目: 以其专科系统名称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为专科系统分类目标识符(参见表2)。病名序号位:为在同一个科别类目和专科系统分类目中的多种病名序号位,以保证每一病名有一个不重复的独立

5、编码。病名尾码位:当一个病名需要进一步细分时,在这一尾码位进行标识。其标识符为阿拉伯数字。4.2.2 证候分类编码方法本标准中证候分类编码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符混合编码方式,其代码结构如下:XXXXXX证候标识位证候类目位证候分类目位证候细类目位证候序号位证候尾码位证候标识位: 在证候分类代码中,以汉字“证”的拼音首字母“Z”为证候标识符。证候类目位: 以该证候类目名称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作为该证候类目的标识符(参见表4)。证候分类目位:以该证候的第一个内涵属性名称(参见表5)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作为该证候分类目标识符。 证候细类目位:以该证候的第二个内涵属性名称(参见表5)的

6、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作为该证候的细类目标识符。若该证候中仅内涵一个证候属性,则以所有仅含该属性的证候在本码位和证候序号位所构成的双码位上,以阿拉伯数字符编制顺序号。 证候序号位:在一个证候分类目中,相同证候属性的一组证候的顺序号位(09数字符顺编,可继以AZ字母符续编)。当某些证侯的分类目相同而细类目标识符也相同时,为避免重码,本标准规定在本序号位上采用数字和字母按序分段编码的方法。本标准规定:第一节段为09;第二节段为AK;第三节段为LZ。证候尾码位:当一个证候需要进一步细分或几个证侯意义相似时,在本尾码位进行标识,其标识符为阿拉伯数字。4.3 中医病证分类特殊代码本标准规定在同一类类目(

7、或分类目)代码中,当分类代码出现重复时,依序将第一个类目(或分类目)名称中的第一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定为该类目(或分类目)的代码;将第二个类目(或分类目)名称中第一个汉字汉语拼音的第二个字母定为该类目(或分类目)的代码,余类推。凡本标准中的疾病名称与国际疾病分类中的疾病名称相同,且内涵完全一样时,在标准中仍保留该中医疾病名称并进行该病名的类目和分类目归类,而不给该病名以序号码。本标准将以病证名称读音确定的代码标识符“I”及“Q”分别以“M”及“V”,代替。4.4 中医病证分类编目方法本标准采用病名分类代码及证候分类代码并列编目。每一个病证分类代码皆由它的病名分类代码和它的证候分类代码组成,其

8、结构为:病证分类代码病名代码证候代码。5 分类代码表5.l 中医病名分类代码表5.1.1 病名标识符、科别类目名称和代码表 表l 病名标识符、科别类目名称和代码表病名标识符科别类目名称类目代码B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骨伤科NWFE YR G5.1.2科别类自名称、专科系统分类目名称和代码表表2 科别类目名称、专科系统分类目名称和代码表科别类目名称专科系统分类目名称代码内科肺系病心系病脾系病肝系病肾系病外感热病虫病内科瘤病内科癌病内科其他病NFXPGSWCLAV外科疮疡病乳房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肛肠病外科瘤病外科癌病外科其他病WCRNPGLAV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瘤病妇科癌病妇科

9、其他病FYDRCLAV儿科新生儿病儿科时行病儿科杂病儿科虫病儿科瘤病儿科癌病EXSZCLA眼科胞睑病眦病白睛病黑睛病瞳神病外伤眼病眼科瘤病眼科癌病眼科其他病YBZMHTWLAV耳鼻喉科耳病鼻病咽喉病口齿病耳鼻喉瘤病耳鼻喉癌病REBYKLA骨伤科骨折病脱位病伤筋病损伤内证病创伤病骨伤科瘤病GGTSUCL5.1.3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表3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代码中医疾病分类名称代码中医疾病分类名称BNBNFBNF010BNF011BNF012BNF020BNF030BNF040BNF050BNF0051BNF060BNF070BNF080BNF090BNF100BNF110BNXBNX

10、010BNX0 11BNX012BNX020BNX021BNX030BNX040BNX050BNX060BNX070BNX071BNX072BNX080BNX090BNX091BNX100BNX110 BNX120BNX130BNPBNP010内科病肺系病类咳嗽病 外感咳嗽病 内伤咳嗽病肺痿病肺痈病哮病喘病暴喘病肺胀病肺痨病咯血病鼻衄病失音病肺衰病心系病类心悸病惊悸病怔忡病胸痹心痛病卒心痛病心衰病不寐病多寐病健忘病癫狂病癫病狂病痫病昏迷病神昏病痴呆病抽搐病薄厥病卒死病脾系病类胃脘痛病BNP020BNP030BNP040BNP050BNP051BNP060BNP070BNP080BNP090BN

11、P091BNP100BNP110BNP111BNP120BNP130BNP140BNP150BNP160 BNP170BNP180BNP190BNP000BNGBNG010BNG020BNG021BNG022BNG023BNG030BNG040BNG041BNG042BNG050BNG051BNG052BNG053BNG054BNG060BNG061胃痞病吐酸病反胃病呕吐病 暴吐病呃逆病嘈杂病噎膈病腹痛病卒腹痛病腹胀满病泄泻病暴泻病吐血病便血病齿衄病紫癜病痰饮病悬饮病溢饮病支饮病脾系病(便秘病)肺系病类胁痛病黄疽病阴黄病阳黄病急黄病萎黄病积聚病积病聚病膨胀病水臌病气臌病血臌病虫臌病头痛病头风病

12、表3(续)代码中医疾病分类名称代码中医疾病分类名称BNG070BNG080BNG090BNG100BNG101BNG102BNG103BNG104BNG105BNG106BNG110BNG120BNG121BNG122BNG123BNG130BNSBNS010BNS011BNS012BNS020BNS030BNS040BNS050BNS060BNS070BNS080BNS090BNS100BNS110BNS120BNS130BNS140BNS150BNS160BNS161BNS162BNS170BNS180眩晕病中风病痉病厥病气厥病血厥病痰厥病食厥病寒厥病热厥病郁病瘿病气瘿病肉瘿病瘿痈病胆胀病

13、肾系病类水肿病阳水病阴水病热淋病石淋病气淋病血淋病膏淋病劳淋病乳糜尿病尿浊病尿血病遗尿病癃闭病关格病肾衰病腰痛病遗精病梦遗病滑精病早泄病阳萎病BNS190BNS191BNS192BNWBNW010BNW011BNW020BNW030BNW031BNW040BNW050BNW060BNW070BNW080BNW090BNW091BNW100BNW110BNW111BNW112BNW120BNW130BNW140BNW150BNW160BNW170BNW180BNW190BNW200BNW000BNW000BNW000BNCBNC000BNC000BNC000BNC000BNC000耳鸣、耳聋病耳鸣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