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1348819 上传时间:2017-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摘要 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制度建设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键词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一、社会公平的基本内涵公平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人群中,被人们公认是最佳的,或者说与别的规则相比不得不选择它的,用于评价社会中的竞赛规则、交易规则和分配规则等合理与否的价值尺度。社会公平既是人类的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种理想、自由和渴望。从静态的角度看,社会公平包括经济公平、政治公平和文化公平;从动态的角度看,社会公平包括条件、机会和结果公平,或者起点、过程和终点公平。我们现在所说的社

2、会公平,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对于社会主义中国而言,社会公平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公平得到实现的社会。在现代社会,无论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公平,还是起点、过程和结果公平都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公平体系。二、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性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和谐社会,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不同途径,但有一点是任何角度都

3、不能回避的,即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的,公平正义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因为,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促进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1、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要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温家宝总理进

4、一步指出, 和谐社会的构建,特别要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我们不难看出, 公平正义处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一环。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为社会的利益差别和利益矛盾, 而人与人的差异、人与人的不平等, 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自然的, 一类是社会的。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大变动和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 这种变动带来巨大的发展活力, 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矛盾。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社会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和重组, 多种

5、所有制经济发展和激烈市场竞争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阶层分化, 产业结构变化使人们的就业产生不稳定性, 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伴随着空前规模的人口流动等等。社会公平与正义是和谐之本, 活力之源, 促进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公平公正问题不容忽视。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人们普遍认为, 当一个国家的人均 GDP 达到 1000 美元-3000 美元时, 是一个非常时期, 就会进入一个临界点:或振翅高飞, 乘胜前进, 进入新的发展境界; 或者矛盾丛生, 困难重重,裹步不前, 乃至翻车。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规则公平等方面, 都存在

6、着不少问题, 特别是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 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公平的障碍。有人提出当今社会至少有 15 种关系影响着社会和谐的问题: 人与自然、资源与人口、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公共服务、社会财富分配、政府消费与公共政策规模、干部和群众、中央与地方权责能、公权与私权、管理主张与管理现实、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社会期待与改革进程、治理理念与现代化发展等矛盾。就当前中国的情况看, 人民群众对生活满意度、社会安全感以及心理归属感而言, 是不如意的。只有在一个公正的环境里, 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2、公平正义是检验社会和谐与否的晴雨表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

7、义的社会,是一个丰衣足食、各得其所、安居乐业的社会,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历来是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 我国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个突出的矛盾, 是收入差距扩大, 公平问题凸显, 引起一些群众的心理失衡和不满。社会公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收入差距扩大迅速, 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然导致的因素十分复杂, 最起码有体制上的弊端、法治上的漏洞和政策本身的不尽完善等。群众最不满意的, 主要是非法暴富者和体制不合理造成的灰色收入。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明显存在收入差距问题。衡量贫富差距是否合理, 通常参考三个指标对比系统: 一是基尼系数。二是欧

8、希玛指数, 亦即五等分法。三是高收入层与低收入层的对比数据。中国的富人阶层为数不会少, 据保守估计, 目前我国资产总量在 100 万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 至少已超过 1000 万个以上。10%的最高收入户和 10%的最低收入户的差距, 城镇 1998 年为 3.9 倍, 2000 年为 5.02 倍; 农村 1998 年为 4.8 倍, 2000 年为 6.5 倍。有人进行预测, 如果今后三年内不采取有效措施, 贫富悬殊即将恶化到红灯危险水平, 并可能在 2010 年后引发社会不稳定。著名经济学家樊刚分析,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就是五年, 甚至十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不会从本质上出现收入差距缩小

9、的趋势, 低收入阶层、打工者和农民的收入很难提高。二是一些下岗的国有企业职工和失地农民为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应得到的补偿不对等。众所周知, 在我国工业化开始以后, 农民因工农业价格剪刀差而为国家的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和利益牺牲。现在农村的情况发生很大变化, 广大农民从改革中得到实惠, 但是, 许多地方农民负担重、人均收入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改革之初, 各阶层人民受改革之惠, 生活改善, 没有分化出明显的利益集团, 普遍积极支持改革。但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 国家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不同利益人群逐渐形成, 有的受益较大, 有的受益较小, 有的甚至受损,

10、于是对改革支持的积极性就有所变化。受益者认为改革必须付出代价,必须牺牲一代人, 而这一代人就是几千万老工人。下岗的国有企业职工反映出来的情绪: 为什么牺牲的就是我们, 而不是你们?客观事实上,国有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系统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工人增多, 再就业问题突出, 影响了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三是社会成员分化, 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当前, 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从未遇到而又绕不开的矛盾和问题, 集中体现在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成员的利益差别上, 由此带来的利益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以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群众信访和上访大幅度攀升; 在一些地方的群体性事件中, 群众以非理性的方

11、式来表达利益诉求, 事件增多, 规模扩大; 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 组织化倾向趋于提高,行为方式趋于激烈, 引起的原因大多是物质经济利益问题。当然, 任何一个社会, 总是存在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 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有专家分析, 中国目前已形成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等十大社会阶层结构, 社会十分关注公平制度改革。四是就业压力太大。20 世纪 80 年代, 我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增加 240 万个就业岗位, 而进入本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 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只能增加 90

12、-100 万个就业岗位。中国 13 亿人口, 年龄 15 到 64 岁的劳动力有 9.09 亿人, 超过发达国家劳动力总数 3 亿人以上。目前每年新增劳动力、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 1100-1300 万人, 下岗失业人员 1300 多万人, 共计有 2400-2600 多万人需要就业。而经济增长所提供的就业岗位 900-1000 万个左右, 各级政府政策效应和自然减员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大约在 300-500 万个左右, 共计为 1300-1500 万个就业岗位, 还有 1100-1200 万个劳动人员无法解决工作问题。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更何况在未来还有 4 亿农民要向城市转移。此外,

13、 还有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我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超过 10%, 社会保障任务十分繁重,中国已进入了高成本时代。 除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还重点体现在均衡社会利益关系的成本、防范和应对社会矛盾冲突的成本、改善和维护自然环境的成本大幅度剧增。三、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当前,应当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升华理论认识,准确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本质要求。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一要明确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不能回到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状态;那种分配方式是以损害贡献多的人的利益为代价的。二要明确脱离具体情况去追求公平正义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

14、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2.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重视公平正义。注重公平,形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环境,就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放在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使人民群众普遍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要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现在迫切的问题是要增

15、加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农村基础教育及医疗的投入。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并扩大到应当覆盖的全体劳动者,来解除劳动者的养老、失业、疾病医疗、职业伤害等后顾之忧。要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妥善协调好改革发展稳定中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3.加强社会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当前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逐步取消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使其享受同样的受教育权、就业权,拥有平等的发展机遇和权利,做到全体公民的发展起点相同、标准相同。(2)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司法公正制度,坚持公民在法律面

16、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3)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形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和谐社会并不是无矛盾的社会,公平正义也不是没有权利和利益的侵害。4.完善监督体系,切实构筑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保障。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离不开监督,监督效用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程度。通过监督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力度,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将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切实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容易诱发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门权力行使的监督,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运行。另外还要坚持推行政务公开,才能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监督,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