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DLT529-93静态发电机匝间保护装置技术条件

上传人:tang****xu6 文档编号:134880789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DLT529-93静态发电机匝间保护装置技术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X年DLT529-93静态发电机匝间保护装置技术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X年DLT529-93静态发电机匝间保护装置技术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X年DLT529-93静态发电机匝间保护装置技术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X年DLT529-93静态发电机匝间保护装置技术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DLT529-93静态发电机匝间保护装置技术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DLT529-93静态发电机匝间保护装置技术条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静态发电机匝间保护装置技术条件 DL/T52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3-12-22批准 1994-05-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静态发电机匝间短路保护装置的型式、额定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单元件式横差、零序电压和转子二次谐波电流原理的静态发电机匝间短路保护装置。 2 引用标准 GB6162 静态继电器及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GB7261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DL478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3 产品分类、额定参数 3.1 产品分类 按构成发电机匝间保护的原理划分,有如

2、下三种: a.单元件横差式匝间保护装置 装于发电机中性点的直接反应发电机两个并联分支的不平衡电流的匝间保护装置。 b.零序电压式匝间保护装置 装于中性点直接与发电机中性点相连的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侧的滤过式过电压继电器,直接反应发电机三相电压不平衡的匝间保护装置。 c.转子二次谐波电流式匝间保护装置 装于发电机转子回路电抗互感器的副方,直接反应转子中的二次谐波电流分量的匝间保护装置。 以上不同原理构成的发电机匝间保护,按所用元件又分为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和微机型。 3.2 额定参数 3.2.1 交流额定电压:100V。 3.2.2 交流额定电流:1、5A。 3.2.3 额定频率:50Hz。 3.

3、3 外形尺寸 装置的外形尺寸由企业标准规定。 3.4 重量 装置的重量由企业标准规定。 4 技术要求 4.1 工作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5+40; b.相对湿度:5%95%; c.大气压力:86106kPa。 4.2 仲裁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202; b.相对湿度:60%70%; c.大气压力:86106kPa。 4.3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106kPa。 4.4 运输、贮存极限温度 装置的运输、贮存、安装允许的环境温度为-25+70,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不出现不可逆变化,温度恢复后,装置的误差应符合本

4、标准4.11条要求。 4.5 周围环境 装置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剧烈振动源,有防御雨、雪、风、沙、尘及防静电措施。 4.6 直流电源 4.6.1 输入电压 a.额定电压:110、220V; b.允许偏差:-20%+10%; c.纹波系数:不大于5%。 4.6.2 逆变电源输出电压 a.额定电压:+24V、12V(15V)、+5V; b.允许偏差及纹波系数由企业标准规定。 4.7 直流电源功率消耗 由企业标准规定。 4.8 交流回路功率消耗 a.交流电压回路在额定电压下每相功率消耗小于1VA; b.交流电流回路在额定电流下每相功率消耗小于1VA。 4.9

5、 特征量和其他性能要求 4.9.1 单元件式横差继电器 a.动作电流整定范围:额定电流5A时,0.53.5A,额定电流1A时,0.10.7A; b.滤过比:基波对三次谐波滤过比大于50; c.返回系数:大于0.9; d.最大动作时间:在1.2倍动作值下小于35ms; e.最大返回时间:激励电流由1.2倍动作值突然下降到零时,最大返回时间小于50ms。 4.9.2 零序电压继电器 a.动作电压整定范围:210V; b.滤过比:基波对三次谐波滤过比大于50; c.返回系数:大于0.9; d.最大动作时间:在1.2倍动作值下小于35ms; e.最大返回时间:激励电压由1.2倍动作值突然下降到零时,最

6、大返回时间小于50ms。 4.9.3 转子二次谐波电流式继电器 a.动作电压整定范围:110V; b.滤过比:二次谐波对基波滤过比大于100; c.返回系数:大于0.9; d.最大动作时间:1.2倍动作值下小于35ms; e.最大返回时间:激励电压由1.2倍动作值突然下降到零时,最大返回时间不大于50ms。 4.9.4 电压互感器断线闭锁继电器 a.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和二次侧断线都能发信号,在电压互感器一次侧断线时闭锁保护出口; b.动作时间小于20ms。 4.9.5 负序功率方向继电器 a.最大灵敏角:-1005; b.动作范围:160180; c.最小动作负序相电压:小于0.2V; d.最小

7、动作负序电流:5A时小于0.5A,1A时小于0.1A; e.最大动作时间:小于30ms; f.最小返回时间:不大于60ms。 4.9.6 触点要求 a.各种型式保护输出触点数均不少于2对; b.触点的技术要求应符合DL 478的规定。 4.9.7 其他性能要求 a.发电机匝间短路保护装置应能反应发电机定子绕组的匝间短路故障和定子绕组的开焊故障; b.零序电压式匝间保护应具备电压互感器断线闭锁措施,使在匝间保护用电压互感器的高压熔丝熔断时也不应误动; c.转子二次谐波电流式匝间保护应具备负序功率方向闭锁功能。当发电机外部不对称短路时不应误动。励磁可控硅掉相时不应误动。 4.10 过载能力 4.1

8、0.1 交流电压回路:1.1倍额定电压连续运行。 4.10.2 交流电流回路 a. 2倍额定电流连续运行; b. 10倍额定电流允许16s; c. 40倍额定电流允许1s。 4.11 误差要求 4.11.1 刻度误差:不大于5%。 4.11.2 温度变差:在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内不大于5%。 4.12 绝缘性能 4.12.1 绝缘电阻 装置的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带电电路之间,用开路电压500V的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0M。 4.12.2 介质强度 a.装置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无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出现; b.试验电压值按表

9、1进行选择; 表1 V被试电路绝缘电压等级试验电压整机输出端子及背板线对地2502000直流输入回路对地2502000信号及报警输出触点回路对地2502000整机带电部分对地60500 c.试验过程中,任一被试回路施加试验电压时,其余回路应等电位互联接地。4.12.3 冲击电压 装置的直流电压输入回路、信号报警输出触点回路对地及回路之间,应能承受1.2/50s的标准雷电波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开路试验电压5kV,装置应无绝缘损坏。 4.13 耐湿热性能 装置应能承受GB7261第21章规定的湿热试验,即最高试验温度+402,最大湿度95%,试验周期数为2d,每一周期历时24h的交变湿热试验。在试验

10、结束前2h内,用开路电压500V的兆欧表测量各导电电路对外露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5M。介质强度不低于第4.12.2条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幅值的75%。 4.14 高频电气干扰 装置应能承受GB6162规定的电气干扰试验,试验电源频率为100kHz和1MHz,试验电压幅值:共模2500V、差模1000V的衰减振荡波。试验时对被试装置加直流电源,按GB6162第3.3条表1所列临界条件下叠加干扰试验电压。装置不应误动和拒动。装置内电气元件不应损坏。 4.15 振动 装置应能承受GB7261第16.3条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耐久能力试验。

11、试验后,装置应无机械损伤及紧固件松动、脱落。 4.16 冲击 装置应能承受GB7261第17.5条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耐久能力试验。试验后,装置应无机械损伤及紧固件松动、脱落。 4.17 碰撞 装置应能承受GB7261第18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级的碰撞试验。试验后,装置应无机械损伤及紧固件松动、脱落。 4.18 外观及其他 4.18.1 装置应有金属机箱保护,机箱前面应有透明面罩。 4.18.2 装置机箱应采取必要的防静电及电磁辐射干扰的防护措施,机箱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可靠接地。 4.18.3 装置面罩应设置铅封,启封后方可进行检查或调试。 4.18.4 装置模件应插拔

12、灵活,接触可靠,互换性好。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5.1.1 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均应在第4.3条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5.1.2 被试装置和测试仪表必须良好接地。 5.2 外观检查 按第4.18条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 5.3 技术性能试验 5.3.1 单元件式横差继电器 a.整定值范围试验:将继电器先后整定在最小和最大电流值上,从继电器的输入端加入频率为50Hz的试验电流,检查继电器的最小动作值和最大动作值。 b.滤过比试验:将继电器整定在最小整定值上,先从继电器输入端加入频率为50Hz的试验电流,测量动作值,再加入150Hz试验电流,测量动作值,后者与前者之比即为继电

13、器的滤过比。 c.动作时间与返回时间试验:用二极控制开关元件的一极施加50Hz试验电流,另一极同时起动毫秒计。用继电器的输出触点停毫秒计,测量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和返回时间。重复测量10次,取最大值。要求控制开关元件二极之间同期误差不大于1ms。 5.3.2 零序电压式继电器 a.整定值范围试验:将继电器先后整定在最小和最大整定电压值上,从继电器的输入端加入频率为50Hz的试验电压,检查继电器的最小和最大动作电流值。 b.滤过比试验:将继电器整定在最小整定值上,先从继电器的输入端加入50Hz试验电压,测量动作电压值,再加入150Hz试验电压,测量动作值,后者与前者之比即为继电器的滤过比。 c.动作

14、时间与返回时间试验:用二极控制开关元件的一极施加50Hz电压,另一极同时起动毫秒计,用继电器的输出触点停毫秒计,测量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和返回时间,重复测量10次,取最大值。要求控制开关元件两极之间同期误差不大于1ms。 5.3.3 转子二次谐波电流式继电器 a.整定值范围试验:将继电器先后整定在最小和最大整定电压值上,从继电器的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00Hz的试验电压,检查继电器的最小动作值和最大动作值。 b.滤过比试验:将继电器整定在最小整定值上,先从继电器的输入端输入频率为100Hz的试验电压,测量动作值,再加入50Hz试验电压,测量动作值,后者与前者之比即为继电器的滤过比。 c.动作时间与返回时间试验:用二极控制开关元件的一极施加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