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878689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 城 区 高 三 模 拟 测 试 语 文 2020.6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古代先民站在陆地与河流交接的河岸,身后是适宜农牧的沃野,面前是碧波荡漾的河流。他们接受了大自然开枝散叶与源远流长的双重恩泽,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既可以固守家园,也可以通过水路远走四方。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无不与河流相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哺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哺育了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哺育了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人类依水建屋,近水耕种,不同地区的水文各

2、具特点,孕育出的文化也千姿百态。汉书中说:“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沿河而居的人们,精耕细作、撒网捕鱼、采摘养殖、航运通商,江南水乡也由此而发展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人文荟萃之地。河流一旦干涸,与河流相伴的文明也可能会随之消失。考古研究表明,曾经的连年干旱摧毁了玛雅人赖以为生的农业,导致玛雅文明最终走向分崩离析。汉书中的有关记载显示,毗邻罗布泊的楼兰古国,“民随畜牧,逐水草”。后来因为注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楼兰日益缺水,发祥于罗布泊的楼兰文明最终被风沙湮没。于是,兴水利、除水害成

3、为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力。据考古发现,岷江流域是中国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但由于水患频繁,古蜀先民经常被迫在岷江沿线迁移。至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组织民众利用自然地势,在江心顺流筑堰,将岷江水流分为两股,一股引入灌区,一股流入原始河道。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岷江丰沛的水流量与顺应自然的水利工程完美结合,造福了当地民众,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取材于高心怡等作者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类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有利于安排生产生活

4、。B河流哺育了人类文明,影响着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C连年的洪涝灾害,最终造成了玛雅文明的分崩离析。D兴水利除水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的一项是(3分)A拦截岷江水流 B奠定防洪基础C扩大灌溉面积 D造福当地民众材料二河流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血管,它将陆地、湿地、湖泊、海洋连接在一起,也将诸多生态系统连接在一起。在流动过程中,河流与所接触的土壤以及其他水体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交换,溶解在水中的多种矿物质,为各种水生生物输送了必要的营养。水藻、浮游生物以及其他水生动植物在河流中繁殖生长,互为依存,数量与种群处于动态的平衡。一些通往大海的河流,还会定期

5、迎送一些到内陆河流产卵繁殖的海洋生物。蜿蜒流淌的河流是大地上靓丽的风景。河流中的生命自然流转,各种物质、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可以实现水体自净;季节性的洪水可以进一步荡涤河流中的多余物质,大雨冲刷过的河流也会变得更加清澈妩媚。然而,有些地方将自然河道截弯裁直,用水泥和砖石铺满两岸与河床。这种笔直坚硬的河段看上去仿佛有一种“整齐美”,却会导致河水在短时间内变臭。原因在于,河流经过弯曲的河岸,会加大冲刷力度,增进水体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自净。所谓的“整齐美”,实际上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对人类而言,河流能够提供的便利不一而足。诸如饮用、灌溉、捕鱼、养殖、清洁、

6、运输、防御等。人们将河流上游的木材连成木排、竹排,借助河流运到中下游;在河流上筑坝发电,在河床上采沙挖泥。可是正因这些便利,河流两岸的森林最先被砍伐;许多陆生动、植物的原始栖息地因筑坝而被淹没,一些洄游鱼类的繁衍之路被截断;大规模采沙挖泥则破坏了河床和河道,对鱼类产卵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构成了严重威胁。(取材于朱永杰等作者的文章)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河流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流的流动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得到一些必要的营养。B河流的季节性洪水可以进一步荡涤河岸上的多余物质。C河流既能给人类带来审美愉悦又具有实际的利用价值。D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体现在生产生活中的诸多方面。材料三农耕

7、文明时期,人类对于河流生态的影响有限。而工业革命后,河流成为原料运输、商贸货运、人员往来的重要航道,河流对人类的意义愈加重要。然而,人类对河流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使许多昔日秀美的河流变得苍老而憔悴。1970年前后,航运功能逐渐衰退的新加坡河,污染问题日益凸显。1977年,新加坡政府开展了“十年清河,十年河清”的河流治理工程,包括改造排水系统、重新安顿沿河贫民、清理河床垃圾等。经过十几年治理,河水还清,海洋生物重返新加坡河产卵;经过改造的新加坡河沿线丰富的城市界面与特色片区,成为一张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圣安东尼奥河是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母亲河,其流经市中心马蹄形的“大弯曲”河道在雨季经常泛滥。19

8、21年,在遭遇一场严重洪灾后,人们对是否保留“大弯曲”河道产生了激烈争论,最终河道得以保留。1929年,青年建筑师罗伯特哈格曼提出建设滨水步道,他认为“城市历史文化与河流的自然之美都应当被保留”。1998年,圣安东尼奥市启动河流改善工程,通过保持岸线的自然形态、植被覆盖、加固树根土壤等生态工程方法,有效减少了水流对河岸的侵蚀。2014年,圣安东尼奥沿河建成了全美最大的滨河公园,城市形象得到显著提升。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是长江入海前汇入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东端的杨浦滨江,沿江曾经密布几十家工厂,此外还有工业码头、远洋鱼货市场,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本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厂房多

9、数废弃,不仅不能发挥生产效用,还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让附近一些居民“临江不见江”。2015年,上海启动滨江改造工程,通过水岸生态系统修复、营造亲水景观、废弃厂房再利用等方法,重建人与河流的亲善关系。2019年9月,改造后的5.5公里岸线向公众开放。市民在沿江步道上或漫步,或健身,或参观沿岸的工业遗址,或凭栏欣赏清流涤岸、水光天色。昔日封闭的工业生产岸线,由此转变为开放共享的城市生活岸线。(取材于陈泳、邓艳、章明等作者的文章)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是(3分)A工业革命过程中人类对河流的利用程度有显著提高。B海洋生物重返新加坡河表明污染治理已经出现成效。C在圣安东尼奥河治理过程中注重

10、保持河流的自然美。D彻底拆除废弃厂房重建了市民与黄浦江的亲善关系。5依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人类在享受河流恩泽时应当如何善待河流。(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1)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相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无几何,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大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

11、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甘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去之。晏子曰:“不可!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说。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取材于晏子春秋)(2)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

12、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先王之济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取材于左传)【注】丁公太公:丁公太公以及下文的桓、襄、文、武,集中指齐景公之前历代齐国国君。铫耨:两种耕田农具。 禳:迷信的人向鬼神祈求消除灾殃。 子:指梁丘据,齐景公近臣。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桓、襄、文、武将皆相之 相:辅佐。B大暑而疾驰 疾:快速。C宰夫和之 和:调和。D是以政平而不干 干:追求。7下列各

13、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景公出游于公阜 政不饰而宽于小人B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 以泄其过C梁丘据御六马而来 子犹驰而造焉D非据孰敢为之 先王之济五味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使古而无死,何如?假使将来我们不是消亡而是回到古代,会怎样呢?B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先生一天内就多次指摘我的过失,现在还有谁能这样呢!C据亦同也,焉得为和?梁丘据不过是与您保持一致,哪里称得上是与您相和呢?D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如果只是用清水去调和清水,谁还会去饮用它呢?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景公北望齐国心有所动,想引

14、发大家议论,没想到晏子借机讽谏。B为了能讨得齐景公的欢心,梁丘据顶着酷热大张旗鼓地追随齐景公。C臣下坚持违抗国君的命令提出自己的不同政见,才能实现君臣相和。D国君认为一些措施不可行,臣下也应就其中的可行因素向国君陈述。10结合以上两则文言文,简要概括晏子所说的“和”与“同”的区别。(6分)(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共7分)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 【注】夫子:此处以及下文中的夫子,均指公叔文子

15、。 时然后言:到应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11从公明贾的回答来看,公叔文子是如何为人处事的?“其然?岂其然乎”反映了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哪些主张?请简要说明。(7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4题。(共12分)途中见杏花 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注】吴融:晚唐诗人,受政治局势影响,几度被贬,漂泊一生。 帝乡:指长安。12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有枝红杏伸出墙头,正好被踟蹰在墙外路上的“行人”看到。B颔联的意思是说自己想“长得”赏花,又担心此处难以停留而遗憾。C颈联的文字中虽然不见有“花”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