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三五信息化规划.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4861968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十三五信息化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贵州省十三五信息化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贵州省十三五信息化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贵州省十三五信息化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贵州省十三五信息化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十三五信息化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十三五信息化规划.doc(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二一七年三月目 录前 言1一、发展现状2(一)主要成就2(二)存在问题9二、面临机遇和挑战10三、总体要求12(一)总体思路12(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目标14四、主攻方向16(一)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转型升级16(二)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快速提升16(三)推动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16五、主要任务17(一)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发展支撑能力17(二)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培育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19(三)协力推进“三农”信息化,提升信息精准扶贫能力32(四)深化政府信息化应用,大幅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35(五)推进社会事业网络化服务,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43(六)加强

2、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提升网络空间保障能力48六、保障措施51(一)加大财税政策扶持52(二)创新投融资机制52(三)加大宣传推广53(四)加强人才培养53(五)完善标准法规54(六)抓好项目建设54(七)强化督导落实54附件1:“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主要指标预测55附件2:“十三五”信息化规划重点项目表56附件3:名词解释77I前 言“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奋发有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最关键时期,是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时期。紧紧把握大数据发展契机,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创新应用,推

3、动我省经济发展加快转型、社会治理能力快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根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我省“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本专项规划是制定信息化发展政策、引领全省“十三五”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安排项目建设资金的重要依据,是编制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专项规划的指导性文件。一、发展现状(一)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我省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时代机遇,在信息化大潮中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积极推动“宽带贵州”建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五年来,“宽带贵州”建设取得突破,“云上贵州”大数据发展领跑全国,民生保障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信息

4、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成效显著,顺利完成了“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了我省信息化迈上新台阶。1.信息基础设施快速突破“宽带贵州”行动计划成效显著,基本建成了布局完善、支撑有力、服务普惠、集约共享的信息通信网络。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资468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94.6%,其中通信投资439亿,比“十一五”增长82.3%。互联网出省带宽能力达3060Gbps,光缆线路新增50万公里,达到73万公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快速推进,4G网络实现全省城区、县城的连续覆盖。新增11748个行政村通宽带和6959个自然村通电话,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宽带、自然村通电话”。宽带“提速降费”

5、成效明显。电信运营商共建共享比例为81.1%。贵阳、遵义、安顺实现通信同城化。贵安新区数据中心一期建成投运,服务器承载能力达到16万台。我省已经成为中国电信集团南方数据基地并上升为集团网络骨干节点,成为中国移动集团5大数据基地之一,成为中国联通集团云计算一级节点。省级互联网交换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电信、移动、联通运营商之间本地互联互通。2.政府信息化能力大幅提升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成绩显著。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基本建成,形成了纵向上联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下联9个市(州)政府及贵安新区、100个县(区、市)政府(管委会、开发区)以及90%以上乡(镇)政府,横向覆盖60%省直部门、80%市(州

6、)级政府部门以及40%县级政府部门的省电子政务外网体系。部署在“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的“电子政务云”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机关工作人员的统一行政办公平台,多部门实现了网上项目联审联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由平均法定办理时限22.6个工作日压缩为10.9个工作日。“电子政务云”平台推进政务公开,晒出省直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三公”支出。全省以“云上贵州”平台为依托,不断加强电子政务统一建设,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了政府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开发利用、资源整合,实现了政府和企业数据资源“统筹存储、统筹规范、统筹交换、统筹安全”,形成集约高效、协同共享的建设模式。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大幅

7、提升。政府部门业务流程再造,有力提升了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能力。实施“数据铁笼”行动,在贵阳市交警等16个部门开展了行动计划试点,运用大数据编织了制约公共权力的笼子,56个部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307项行政审批和366项服务事项纳入办理,让权力在全程数字化记录的“阳光”下运行,实现“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工商云”建成“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信息系统,实现工商、质监、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等部门数据共享。“食品安全云”集聚了30690件食品信息、1765万条食品和舆情数据,促进了食品质量追溯数据化,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智能交通云”实现了公安、交警、消防、医疗等部门联合执勤

8、,处警效率提升1.5倍。“环保云”对污染排放源数据进行管理、挖掘和分析,为环境治理与突发性污染事故处置提供了决策依据。“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提升了应急响应速度,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11.4分钟,比国家规定的30分钟大幅缩短。“云上旅游”手机APP、基于北斗的旅游监管和服务平台开发,优化升级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了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服务水平。“云上贵州”取得跨越发展。“云上贵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全省政府数据集聚、开放、交换和共享的基础性、系统性云服务平台,政府数据聚、通、用成效初显。现有云服务器2055台、数据库服务器810台,数据存储总容量达到3000TB,扶贫、电子政

9、务、工业、电子商务、智能交通、智慧旅游、食品安全、环保等20朵云中266个应用系统迁入云上贵州,37个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在平台运行,已聚集50000GB的数据量。353个数据资源目录和170个数据集实现上云,旅游、交通、食品安全、工商等单位启动了跨部门数据交换,省扶贫办通过平台完成了民政等七部门扶贫数据提取,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大数据支撑服务。3.民生服务信息化全面推进医疗社会保障信息化服务能力日益增强。社会保障服务系统实现了全省大集中,建成了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卡发卡范围已覆盖所有市(州),应用领域已实现医疗保险持卡即时结算,并扩展到省内异地就医应用,发卡

10、数量已达1200余万张。启动了“医疗健康云”建设,为群众提供便捷医疗就诊和健康管理服务。全面推进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实现199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推进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工作,完成了60万人居民健康卡发行工作。推进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建设,截至“十二五”末,全省所有省、市级医疗机构实现了电子病历监管和共享。数字教育和数字文化快速发展。全省中小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了教育资源平台和管理两大平台,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截至2015年底,“教育云”实现了54所高校、3215所中小学接入云平台。国家基础教育资

11、源公共服务平台落户黔西南,全省中小学、中职互联网接入率90%以上,建立11.5万个班级网络多媒体教室,逐步构建“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乐学”的学习环境。参与建设国家“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项目,启动了“五县一镇”和“班班通”试点,形成国家、央馆、省级“三级连动,多元并进”试点建设格局。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国学云计算平台“数字孔学堂”。三农信息化和智慧城市试点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加快推进,建成一站式省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涉农数据资源汇聚,涉农数据交换、“三农”呼叫等应用。依托大数据产业优势,与中国移动合作建设“1+N+N”大数据精准扶贫运营

12、管理云平台,实现了扶贫动态精准管理。贵阳市、安顺市西秀区、遵义市红花岗区被列为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贵阳、遵义等11个城市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贵阳市被列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荣获2014年中国智慧治理领军城市称号,安顺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项目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智慧城市十大解决方案,有力促进“和谐贵州”建设。4.信息经济发展初显端倪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15年底,全省大数据电子信息工商注册企业共1.7万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70亿元、同比增长37.7%,实现两年翻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3、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102,拉动全省工业增长0.7个百分点。智能终端产业实现产值212.6亿元,增长381.8%。呼叫中心建成8.2万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260亿,“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48.5%。2015年通信和广电网络完成业务总量480亿元,同比增长14.3%。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07亿,增速达到34.9%。大数据、云计算等企业相继入驻贵州并迅速成长,极大地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成为了贵州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稳步推进。稳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两化融合水平逐年提升,在全国排位达到20位。截至2015年底,两化融合国家试点示范项目28个,全省培育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200

14、余家,实施示范项目2000余项。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35.7%,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25.17%,传统企业电商覆盖率达到30.47%,有效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贵州工业云规模初显,用户达到1.6万户,实现了市(州)、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的在线数据采集和全省工业运行监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探索应用取得突破。电商物流金融等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我省电子商务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15年底,电商企业突破400家,第三方电子平台开设店铺6万个,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15亿元,同比增长33.6%。“电子商务云”入驻企业1281家,第三方服务提供商100家。农村电商蓬勃发

15、展,农村电商聚集区电商馆建成运营,一批小微电商快速聚集,淘宝、京东、苏宁易购、赶街网等7家电商企业入驻我省,农村电商网点超过1000家,推动了“黔货出山”、“农货进城”、“网货下乡”。首家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落户贵阳综合保税区。贵阳入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铜仁高新区被评选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7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7个。建成了一批智慧物流园区和第三方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贵阳货车帮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注册货车司机数量超百万,延伸了保险、仓储、车辆维修、汽配、供应链金融等更多新服务,成为中国公路物流信息化领跑者。贵阳互联网金融特区快速发展,宜信、人人贷、融360等多家知

16、名企业入驻。5.信息安全保障全面有力“十二五”时期,我省全面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我省信息化发展筑起强而有力的安全屏障。成立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专家组,建立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支援中心。全面保障“云上贵州”数据安全,以贵阳市为试点探索保障数据安全的标准规范,推动数据立法,培育数据安全服务产业;组建“云上贵州”安全公司,与阿里、百度、奇虎、浪潮、华为等公司深入合作,统筹推进“云上贵州”安全稳定运行;在贵安新区率先开展国产安全手机移动办公试点。完善了信息安全监测通报工作机制,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对全省800个重要党政网站和重要新闻网站进行24小时监测预警。建设贵阳大数据安全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