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杀问题PPT课件

上传人:尔*** 文档编号:134843816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自杀问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五章自杀问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五章自杀问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五章自杀问题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五章自杀问题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自杀问题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自杀问题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杀问题 异常群体社会问题 第一节自杀是一种社会病第二节自杀的原因第三节自杀控制 自杀问题 第一节自杀是一种社会病一 自杀的状况现代人类采取了各种措施在保护生命的同时 自杀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了 有的国家死于自己之手的人数超过了死于他人之手的人数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 全世界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为60万 70万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 50年代以来 自杀在许多国家明显增加 特别是70年代以来更为严重 在西方发达国家 自杀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流行病 美国的自杀难以抑制 每年约有200万人企图自杀 约2 5万人自杀死亡 在15 24岁的年龄组中 死亡的原因第一是意外事故 第二是凶杀 第三是自杀 在欧洲

2、 法国 英国和德国等 自杀率同样也是居高不下 被称为生活舒适的福利国家的丹麦 自杀率是英国的3倍 挪威的2倍 居西欧之前 澳大利亚则被列为英语国家中自杀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在日本 女性自杀率居现代国家之首 青少年自杀率上升 自杀问题 中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0万 25万 是世界自杀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强 2002年 我国首次开展的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每年有28 7万人死于自杀 在1995年至1999年全国人口最重要的死因中 自杀仅排在脑血管疾病 支气管炎和慢性肺气肿 肝癌 肺炎之后列第5位 在全国 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 6 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 可见 自杀不再是个人问题 个别现

3、象 而是一个公众问题和普通的社会现象 90年代以来 世界上并没有能使自杀提到控制和减少 而且自杀继续成为世界性的一个难题 专家们预计 自杀这个社会病也将要跨入21世纪 自杀问题 二 自杀的特征对于自杀 中国1987年以前是没有统计资料的 往往从政治原因上解释自杀现象 认为是 自绝于人民 而亲属也以各种理由来掩饰自杀真相 从1987年开始 中国的死亡原因统计与国际疾病分类接轨 开始有了具体的分项统计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杨子慧根据卫生部1987年 1995年的定点资料统计分析 中国自杀死亡率有如下特点 1 1987年 1995年 从发展趋势看 城市自杀死亡逐年下降的趋势 而农村则呈现显著的波动状

4、态 居高不下 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与国际社会相比中国城市人口自杀处于低水平状态 而农村人口则处于较高水平 2 农村自杀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 农村与城市相比 在社会卫生环境 心理环境 婚姻家庭质量 精神文明程度 以及家庭生活质量等许多方面 都落后于城市 另外 也与农村和城市人的自杀方式有关 与农村的医疗抢救条件有关 与农村人的较低的经济社会地位有关 与社会的调解机制有关 自杀问题 3 在性别方面 女性自杀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 都是如此 但农村自杀死亡率的性别差异比城市的性别差异要略大一些 这个特点表明 女性素质及其对外界不良因素的适应能力 自卫能力要比男性差 男女自杀的原因

5、也不尽相同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差异有所变化 另据统计 中国妇女自杀率高于男子的现象在世界各国中是绝无仅有的 农村妇女的自杀率比其他国家高出数倍 这显然于中国社会中长期的封建意识观念有相关性 也与妇女自身的解放程度以及社会在维护妇女权益方面的工作效果等社会因素有关 此外 也与女性与男性的性别心理差异有关 自杀问题 4 自杀死亡率的年龄分布具有相当稳定的规律性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偏态的曲线 这可以定义为中国人口的自杀死亡模式 15 24岁组形成低年龄段的一个突起高峰 城市和农村都是如此 原因呢 本书认为与他们正处在青年后期有关 升学 择业 择偶三个人生中的重大选择都重叠在此

6、而他们又缺乏经验 情绪的两极摆动最大 因此遭受挫折的可能性也最大 个人认为这跟他们正处在的社会化阶段有关 此时的青年 他们的社会化过渡的时期 很多青年在这一阶段从学校走入社会 他们接触的同龄群体有所改变 开始认识到了社会上的一些现象 不再接受学校正统的教育方式 而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突现起来 此时 如果他们的价值观念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导与调整 就容易引起价值错乱 直接导致行为失范 5 世界各国在自杀统计中的三高现象是城市高于乡村 男子高于女子 老年高于青年 而中国正好相反 农村高于城市 女子高于男子 青年高于老年 自杀问题 第二节自杀的原因一 从社会结构视角二 个人因素的视角 自杀问题 一 从

7、社会结构视角杜尔凯姆1897年出版 自杀论 第一次提出了自杀是一个社会问题 第一次将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他关于自杀的主要观点 1 自杀的一般情况 自杀身亡者 男人比女人多 老年人比青年人多 军人比百姓多 新教徒比天主教徒多 独身鳏寡者或离婚者比结婚多 自杀的百分比 夏天比冬天高 城市比乡村高 自杀问题 2 自杀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利已型 igoistic 自杀 是由于个人与社会联系脱节 缺乏集体支持和温暖以至滋生孤独感 空虚感和生存的悲剧感而造成 这种自杀的根源是个人没有同社会融为一体 这种自杀同家庭生活缺少联系有关 家庭关系越是亲密 个人自杀现象就越少 第二种是利他型

8、altruistic 自杀 是个人为某种主义或团体竭尽忠诚而舍身的结果 第三种是失范型 anomic 自杀 它的产生是由于个人缺乏社会约束的调节 这种类型自杀主要发生在动荡时期 个人觉得失去改造社会 适应新的社会要求的能力 失去与原有社会的联系 自杀问题 3 自杀的原因要到社会结构中去找 自杀者的行为实际上是从属于一种社会条件的 是该社会条件的外在表现 任何一种人类社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杀倾向 每一个社会集团对这种行为的确都有其独特的集体倾向 这种倾向是个人倾向的根源而不是其结果 它来源于利已主义 利他主义 动荡混乱等社会潮流 同时受由这些潮流引起的影响 这种整个社会实体的倾向影响着个人 使

9、他们走上自杀的道路 他们悲伤当然来自外界 但并不是来自生活中的这个或那个事件 而是来自他所属的阶层 这就是为什么几乎任何情况都能成为自杀诱因的道理 第八章自杀问题 4 群体的整合对自杀有化解作用 杜尔凯姆在研究中发现 自杀与宗教团体的融合程度 家庭关系的融合程度 政治团体的融合程度成反比 这是由于这三个团体的共同特点促成的 自杀与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团体的融合程度成反比关系 5 个人主义是利已型自杀的主要原因 杜尔凯姆认为 可以把那些由于极端的个人主义而产生的特殊自杀类型叫做利已型自杀 首先 由于集体力量是最能抑制自杀的因素之一 集体的削弱必然带来自杀的增加 同样 团体也反对他们以死来逃避自己的责

10、任 但是 个人拒绝把团体作为合法的事情接受时 个人便是自己生命的当然主宰者 就有权结束自己的生命 极端的个人主义不仅使人逃脱保护圈而随意结束自己的生命 而且促成了自杀 自杀问题 6 自杀是有规律的 认为自杀率比死亡率还稳定是因为那些独的自杀行为看起来互不关联 实际上必是同一个或同一组起因的结果 因此 在他们共处的环境里 必然有一种力量促使他们走向同一方向 这种力量的大小决定自杀数的多少 这种力量产生的效果不随生理的或物质的条件 而是随社会环境而变化 在自杀这种精神行为以同等数量多次重复时 我们也可以认为它是由个人以外的某种动力决定的 而除了个人外 世界上的精神结构只有社会 所以这种动力必定是社

11、会的 所有现存的观念都是视社会情况不同按不同比例组合利已主义 利他主义和某种动乱性的产物 这三种思潮在任何人身上都共存 并把人的意愿拉向三个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向 如果他们互相抵消 人的精神便处于平衡状态 从而避免自杀 自杀问题 8 文明社会是反对自杀的 自杀因背离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原则而遭到贬斥 自杀风潮可能源自一种伴随文明脚步 然而又不是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的病态状况 杜认为 哪里的大众志成城观念和意识有力地引导着个人生活 并且谴责自杀行为 哪里的自杀率就低杜尔凯姆 自杀论 的最大价值在于提示了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危机造成的自杀现象的社会本质 但他仅仅将自杀这一社会危机归结为社会变化速度过快 道

12、德意识未能同步 是不够全面的 也没有对造成这种危机的更深刻的社会原因即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本身矛盾进行分析 他的研究是开创性的 他的方法论给予后来的研究者以根本性的启发 自杀问题 二 个人因素的视角其一 从个人遭遇的困难中寻找原因 自杀是由人类心理 家庭 社会生活 人际关系 身体与精神疾病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病 自杀是自杀者意志和行为的统一 是客观因和主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作为客观因素的客观存在 对自杀者自杀意志的生成与付诸行动起着主要作用 女性自杀在原因主要来源于人际冲突 城乡自杀死亡原因以各种人际关系矛盾为主 在人际关系矛盾中突出表现为家庭纠纷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价值观念和

13、生活态度矛盾日益激烈 自杀问题 其二 从个人精神的角度寻找原因 自杀行为是个体适应不良的产物 它是人的生理 心理 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不健康的个体心理会降低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会环境因素对于个体来说 是促成自杀的外部诱因 而真正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来自个人的心理因素 包括个人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和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心理的承受力 有学者认为 中国47 的自杀都是因为精神或心理疾病引起的 有的学者认为者患有精神疾病 有诸如抑郁 自卑 焦虑 孤独 恐惧等情绪障碍 而最关键的是存在自我意识的混乱与偏移 有的学者将自杀分为常态心理的自杀与变态心理的自杀 前者取决于客观环境因素的诱因强度与

14、主观对心理冲突的耐受力 后者与心理障碍密切相关 自杀问题 第三节自杀控制一 观察自杀预兆二 预防自杀措施 自杀问题 一 观察自杀预兆自杀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社会行为 与其他事物一样 有一个发生 发展到既逐的过程 在自杀之前是自杀者心理矛盾冲突的阶段 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关注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自杀者很可能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企图 这也是自杀行为可以预防和救助的心理基础 对于自杀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法 谈心法 调查访问法等了解和鉴别高危人群 达到防范目的 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对自杀高危人群或自杀未遂者进行心理测量 用期望量表测量自杀群体的失望指标 自杀问题 1 青少年群体 他们心理

15、不成熟 当受到挫折 得不到理解及支持时 企图逃避生活 寻找刺激 在绝望时轻率决定自杀 影响我国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因素 1 家庭方面 自杀者常见于缺损家庭 父母离婚 或有一方死亡 或为重组家庭 这些家庭的子女往往缺少应有的温暖 甚至得不到爱 造成心情沮丧 无安全感 2 学校方面 表现为承受不了学校教育的严重压力 如学习跟不上 成绩不理想 考试不成功等 都能成为中学生自杀的诱因 自杀问题 3 其他方面的社会因素 有的早恋挫折后无法忍受而自杀 有的没考取高中 在自谋职业过程中 感到前途渺茫 无脸见人 导致自杀 有的在电视 电影中有关自杀内容的影响下 产生了感染和模仿的倾向 由此萌发了自杀的念头 4 精

16、神障碍方面 抑郁性精神病多见于自杀行为 精神分裂症也可偶见自杀行为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自杀危险率也是比较高的 这些都是由于精神障碍因素引发的自杀行为 因为精神病人感到生活特别空虚和无望 所以自杀的危险性大常人 自杀问题 2 农村妇女群体 她们文化素质较低 传统思想意识较浓厚 在人际矛盾的纠纷中 总是处于弱势无助的地位 当矛盾激化时 往往会采取自我摧残的手段 从1990年到1994年 我国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324711人 费立鹏先生说这仅次于每年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 在这个人数中 农村自杀死亡的占了30万以上 而农村女性自杀人数每年高达17万以上 从统计数字看 自杀妇女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5 39岁之间 约占农村自杀女性总数的76 占全国自杀总数的31 原因 几千年封建历史造成的原因 男尊女卑的儒教文化造成的原因 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冲突加剧造成的原因 以及城乡差距拉大 贫富差距拉大 使本想改变现状的农村妇女心理失衡导致失望 绝望造成的原因等等 自杀问题 3 老年人群体 他们体弱多病 心理孤独 没有精神支柱 易于自杀 4 大学生群体 他们具有强烈的情感 很高的期望值往往与现实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