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演讲PPT课件

上传人:尔*** 文档编号:134843558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公益诉讼演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环境公益诉讼演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环境公益诉讼演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环境公益诉讼演讲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环境公益诉讼演讲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公益诉讼演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公益诉讼演讲PPT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江苏泰州亿元环境公益诉讼案 PRESENTEDBYOfficePLUS PARTONE 案情介绍 PPT模板 基本案情 这起案件始于2011年 当时戴卫国 姚雪元等人买来危险品运输车辆 船舶 以从事废酸销售的名义 与泰兴经济开发区的多家化工企业联系 将企业产生的废酸直接倒入内河 由企业付费 这些运输废酸的船舶都经过改装 一船2吨重的废酸8分钟就能倒完 几个月的时间 几人将两万余吨的废酸直接倾倒进如泰运河 古马干河 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2013年2月 戴卫国 姚雪元等人在向古马干河倾倒废酸时 被环保部门现场抓获 今年8月 泰兴市人民法院以戴卫国等14人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零九个月至二年零

2、三个月不等 并处罚金41万元至16万元不等 基本案情 今年9月10日 此案民事赔偿部分由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庭审中 作为原告的泰州市环保联合会称 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 泰兴锦汇化工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非法处置危险废物 导致河流受到严重污染 损害了生态环境的安全 危害了公众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 应当承担环境污染损害的赔偿责任 请求法院判决这6家企业共计赔偿1 65亿余元 诉讼参与方 原告为泰州市环保联合会 被告为常隆农化公司 锦汇化工公司 施美康药业公司 申龙化工公司 富安化工公司 臻庆化工公司6家企业 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纪阿林担任一审审判长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大法官许

3、前飞亲任二审审判长 支持起诉人为当地检察院 泰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学东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邵建东 分别在一审 二审出庭并发表意见 明确支持环保联合会起诉 泰兴市环境监测站对因违法倾倒废酸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了采样监测 江苏省环保厅认为相关监测数据符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及技术规范要求 出具了对监测数据的认可文书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受当地检察院和环保局委托 出具了污染损害评估技术报告 特聘大学教授作为专家辅助人提供技术咨询意见 并出庭说明解释 PARTTWO 案件始末 一审双方诉讼辩解 原告泰州市环保联合会诉称 2012年1月 2013年2月间 常隆化工等6家企业违反环保法规 将其生产过

4、程所产生的废盐酸 废硫酸等危险废物总计2 6万吨 以支付每吨20元 100元不等的价格 交给无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中江公司等主体偷排当地的如泰运河 古马干河 导致水体严重污染 造成重大环境损害 需要进行污染修复 本案经环保部门调查后 14名企业责任人被抓获 当地法院以环境污染罪处二至五年徒刑 并处罚金16万元 41万元 根据省环科学会废酸倾倒事件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技术报告 常隆化工等6家企业在此次污染事件中违法处置的废物在合法处置时应花费的成本 虚拟治理成本 合计36620644元 根据环境保护部2011年发布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意见及所附 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 污染修复费用应以虚拟治理

5、成本为基数 按照4 5倍计算 因此 请求判令被告企业赔偿上述费用 用于环境修复 并承担鉴定评估费用和诉讼费 一审双方诉讼辩解 被告企业辩称 1 新修订的 环境保护法 规定 环保公益社会组织登记连续5年以上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泰州市环保联合会2014年2月25日经泰州市民政局批准设立 不满5年 故不具起诉资格 2 被告企业生产的副产酸并非危险废物 其生产销售行为合法 且对江中公司等单位倾倒副产酸并不知情 故环境污染与被告企业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3 省环科学会出具的评估技术报告无人签名 未见鉴定资质 将本案所涉副产酸鉴定为废物的程序不合法 4 倾倒地点水质已经恢复 无需再通过人工修复 环保组织根据

6、虚拟治理成本计算损失没有事实依据 5 环保组织起诉被告企业被倾倒的副产酸数量与证据不符 因此 请求法院驳回环保组织的赔偿请求 泰州中院认定事实与判决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 顶部 开始 面板中可以对字体 字号 颜色 行距等进行修改 建议正文12号字 1 3倍字间距 双击图片 在顶部导航中找到填充 下拉菜单选择填充方式 选择 图片或纹理 在来自图片中选择想要插入的图片 点击插入并确定 1 环保组织是否有诉讼资格依照2012年修订的 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 依法登记的环保组织 具有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 泰州市环保联合会作为依法成立的参与环保事业的非营利性社团组

7、织 为保护水生态环境和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2 被告企业与实际倾倒单位之间的副产酸买卖是否合法 与环境污染有无因果关系本案所涉副产酸虽然符合化工产品标准并可销售 但其在被抛弃时 由于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属于危险废物 造成环境污染的 应当赔偿损失 并采取措施恢复环境原状 被告企业将副产酸交给无处置资质和能力的江中公司等单位处置 并且所支付的款项远不足以补偿正常无害化处理上述废物的所需费用 导致大量副产酸未经安全处理即被倾倒 造成水域严重污染 被告企业主观上具有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故意 客观上造成了环境严重污染的结果 应该承担环境污染修复的赔偿责任 3 被告企业被倾倒至水体的副产酸的

8、数量认定常隆化工等6家企业被倾倒的副产酸数量 均有相关票据等书证 证人证言证实 故被倾倒副产酸数量不能认定的辩解不能成立 泰州中院认定事实与判决 4 环境污染危害结果是否存在两万多吨的副产酸倾倒进河流 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的事实不可否认 修复费用将远远超过正常治理成本 由于河水的流动 污染源必然会向下移 即使倾倒点的水质有所好转 达到 类水质 并不意味着区域性水生态环境已完全修复 依然需要进行修复 5 环境修复费用如何计算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污染损害评估的推荐方法 污染修复费用难以计算的情况下 地表水污染修复费用的计算方法为 类地表水的污染修复费用为虚拟治理成本的4 5倍 6倍 相关水体受污

9、染前的水质状况均为 类地表水 应当按照 类地表水的污染修复费用系数 即虚拟治理成本的4 5倍计算污染损害赔偿 2014年9月10日 泰州中院依照 侵权责任法 第十五条第一款第 六 项 第六十五条和 固废法 第八十五条 判决 1 常隆化工等6家企业应分别赔偿环境修复费用82701756 8元 41014333 18元 8463042元 26455307 56元 1705189 32元 327116 25元 合计160666745 11元 用于泰兴地区的环境修复 2 常隆化工等6家企业应在判决生效10日内补偿泰州市环保联合会已支付的鉴定评估费及案件受理费 各方上诉意见及辩解 被告企业不服泰州中院一

10、审判决 并提出上诉理由 1 环保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不符合 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 新修订的 环境保护法 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条件 2 本案不符合共同诉讼的条件 程序不当 3 各企业未抛弃副产酸 也无非法倾倒的故意 其销售行为和江中公司等单位实施的倾倒行为之间无因果关系 4 省环科学会出具的评估意见和技术报告无鉴定人签字盖章 程序不规范 5 有关水体已经恢复 不再需要人工干预 判决企业承担环境修复费用不合理 各企业还就被倾倒副产酸的数量提出质疑 各方上诉意见及辩解 泰州市环保联合会答辩 1 环保组织具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 新修订的 环境保护法 自2015年1月1日开始施行 不适用于本案

11、 2 被告企业与江中公司等实际倾倒单位之间买卖行为 实质是以买卖形式掩盖非法处置危废目的 3 被告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酸经检测pH值均小于1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pH 2 0即具有危险废物的腐蚀性特征 属于危险废物 4 一审判决综合销售发票 倾倒单位负责人的记账本 磅码单 被告企业工作人员的证言等证据 认定被告企业各自被倾倒的数量 依据充分 各方上诉意见及辩解 江苏省检察院认为 1 民事诉讼法 第十五条规定 机关 社会团体 企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 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 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检察机关有权对涉及环境污染行为侵害环境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 依法支持或者督

12、促有关单位 公民起诉 这是切实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 2 泰州市环保联合会作为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成立的环保组织 有权作为原告依法提起环境公益民事诉讼 3 被告企业的非法处置行为与环境污染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主观上存在过错 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观点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11月20日受理 2014年12月4日 12月16日两次开庭审理 二审法院将争议焦点归纳为3个方面 并基于事实和法律 形成相应判断 1 环保组织是否具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2012年新修订的 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 对污染环境 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

13、益的行为 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泰州市环保联合会经泰州市民政局核准成立 属于依法成立的专门从事环保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 有权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虽然新修订的 环境保护法 第五十八条对主体资格范围作了新的规定 但案发时新修订的 环境保护法 因尚未生效 故不适用本案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观点 2 被告企业处置其副产酸行为与水体污染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水污染防治法 第二十九条规定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 酸液 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向水体倾倒数万吨酸液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 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因此被告企业负有防范其生产的酸性液体污染环境的法定义务 泰兴市环境监测站监测表明 被废

14、酸污染水体各监测点的酸浓度 在正常河流允许最高浓度的100倍 1000倍之间 被告企业曾试图说明其处置的副产酸不属危险废物 实际上 无论副产酸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由于其属于酸性液体 已被法律明文禁止向水体排放 被告企业对本案所涉副产酸的处置行为必须尽到谨慎注意义务并采取一切必要的 可行的措施防止其最终被非法倾倒 被告企业为转让废酸支付的补贴费用 远不足弥补受让人对副产酸作无害处理所需费用 在明知副产酸极有可能被非法倾倒情况下 却对此持放任态度 被告企业向并不具备副产酸处置能力和资质的企业销售副产酸 应视为是一种在防范污染物对环境污染损害上的不作为 其补贴销售行为是违法倾倒案涉副产酸得以实施的必要

15、条件 也是造成如泰运河和古马干河环境污染的直接原因 因而与环境污染损害结果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并应对由此造成的环境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观点 3 原审判决对赔偿数额的认定是否正确及修复费用计算方法是否适当关于废酸数量的认定 被告企业均为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应当根据 公司法 和 会计法 的要求设置完备的财务账簿 其对副产酸的销售与补贴数量 完全可以通过提交记录完整 凭证齐全的财务账簿加以证明 各上诉人虽然就一审认定被倾倒副产酸数量提出异议 但均未完成此项举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七十五条 举证不利后果应当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各企业负担 因此 一审判

16、决对被倾倒副产酸数量的认定并无不当 4 关于修复费用的计算 相关被污染河道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受损害 需要及时修复 由于纳污水体处于流动状态 且倾倒行为持续时间长 倾倒数量大 污染物对相关水域及其下游生态区域的影响处于扩散状态 难以计算污染修复费用 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损害评估的推荐方法 对此类情况推荐采用虚拟治理成本法计算污染修复费用 评估技术报告以治理本案所涉副产酸的市场最低价为标准 认定治理6家企业每吨副产酸各自所需成本 此成本即为推荐办法所称的虚拟治理成本 一审法院根据副产酸的虚拟治理成本 各企业被倾倒的数量 再乘以 类地表水环境功能敏感程度推荐倍数4 5倍 6倍的下限4 5倍 分别判决各企业承担相应污染修复费用 6家企业合计160666745 11元 并无不当 江苏省高院终审判决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 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事实清楚 适用法律基本正确 程序合法 但所确定的判决履行方式和履行期限不当 应予调整 被告企业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 不予采纳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据 水污染防治法 第二十九条第一款 侵权责任法 第六十五条 六十六条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条 作出判决 主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