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解读.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4843322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衣》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无衣》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衣》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衣》解读.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衣解读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读之不禁受到强烈的感染。 按其内容,当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战歌。据今人考证,周幽三十一年(秦禁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人侵,攻进镐京,周正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上厚,民性厚重质直。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

2、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前An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邹都,楚臣申包前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光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

3、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就!”“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

4、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路之也。” 奇特的夸张,往往能在出人不意之中,发挥令人拍案叫绝的强烈感染效果。 所以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状摹北方冬日之飞雪,便出口呼口:“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如“席”之雪铺天而降,那是怎样一种旋转朔风的天地壮观!若非夸张,怎能有这种惊心动魄的奇境跃现?西方一位作家,赞叹祖国大地之肥沃,便忽生奇思:“你就是在那里插上一根车杠,也会长出枝叶来!”大地之丰饶,正是借助这匪夷所思的夸张,造出了只有在神话中才可见到的奇迹!那

5、摇曳着绿叶青枝的无数“车杠”,该带给你怎样的惊奇和狂喜? 读感: 好男儿赴疆场,理当雄纠纠气昂昂,披上战袍拿起枪,生死决战拼一场。这个时刻,最能见出男子汉大大夫的英勇气概。流血牺牲算什么,兵戎相见,勇者胜。 当兵打仗,骑马打枪,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注定只能由男子汉来担当,正如织布绣花,注定只能由女子来进行一样。 这一角色是由天性决定的,无可争议地属于男子汉。英雄气概的丧失,英雄主义的失落,也就是男子汉的失落;失落了男子汉的社会,必定是个时形的。变态的社会;没有英雄的时代,肯定也是个体儒充斥的时代。 常言说,时势造英雄。这不完全对。在很多时候,是英雄造时势。勇武的气概,一往无前的精神,可以成为一个时代在精神上的支柱。英雄主义在本质上是浪漫的。它在理想的召唤和指引之下,敢于去抗争,进取,拼博,并且敢于献身,由此造成一种时代精神。 可惜的是英雄主义,英雄的时代已失落得太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