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中医护理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4830968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中医护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中医护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中医护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中医护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中医护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中医护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中医护理ppt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中医护理 内一科 总结我科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不同的心理特征 并运用自己所学的中医护理知识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才能更好地体现 以病人为中心 的服务宗旨 老年患者大都患有慢性病 为此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 病程漫长 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老年慢性患者常易出现焦虑 内疚 自责 还可出现消极 悲观 自暴自弃 甚至绝望厌世等心态 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 有时表现为暴躁 怒气冲冲 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责 内疚心理 此类患者认为自己患病后给子女 家人带来诸麻烦 治病又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甚至使家庭

2、经济出现拮据 因而感到自责和内疚 精神压力过重 多表现为沉默寡言 甚至出现抑郁表现 2孤独心理 此类患者因生病 住院不能参加社交活动 减少了人际交往 或有时亲属探视少了 患者感到人情冷淡 认为别人疏远了自己 产生被社会和人群遗弃的孤独感 3焦虑 恐惧心理 此类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病情估计过分严重 感到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惧怕死亡 对治疗过分关心 精神高度紧张 表现出感觉过敏 脾气暴躁 坐卧不安 失眠 情绪波动较大 对陪护人和医护人员产生敌对情绪等亢奋 易激惹表现 4厌世 抗拒治疗心理 此类患者多患有多种慢性疾病 病情往往较重 病程又长 并发症多 疾病长期缠身 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 对

3、自身康复失望 认为迟早都是死 表现为对医护人员和家人不信任 不配合进行各种治疗与护理 患者表现冷漠 无动于衷 5多疑心理 多见于病性格内向的老年患者 对医护人员讲话的内容 所做到的事情以及家人亲朋的小声谈话 都认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病情 表现为心情压抑 忧郁 缺乏信心 易受暗示等 6瞒病心理 此类患者隐瞒自身新出现的症状和病情 或对自身疾病认知能力差 疾病感缺失 自己淡漠忍受病痛 不愿向医护人员或家人诉说 怕引起别人的关注和担心 老年患者的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是根据医学心理学的理论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 表情姿势 行为等影响 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 解除其顾虑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轻心理问题对患者康复的影

4、响的种心理疗法 对老年患者采用情志护理 有利于疏导患者 使老年患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而接受治疗 1谈心 以亲切的笑容 和蔼的态度 专注的表情 娴熟的技能与患者闲谈聊天 用 拉家常 的方式与患者交流沟通 以便了解老年患者疾病的发生 发展过程及心理状态 了解患者的精神需求 病情变化 并根据患者所表现的不同心理反应有的放矢地解决患者的思想负担 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 如有自杀倾向等 2暗示 耐心细致地多方开导释疑 利用激励振奋的语言 温和的语调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 实施暗示疗法开导患者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针对病情讲解医学知识 授之以渔 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使患者心情舒畅 积极配合治疗 3触摸 用手轻

5、轻按摩老年患者的头面部 四肢 肩部或采用拍手 拍肩 手上游戏等方式缓慢触摸患者 在患者感觉舒服的同时又促进了交流 缓解了恐惧 焦虑等情绪 提高患者心理健康 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 使他们身心愉快 舒适和放松 4鼓励 以积极的态度鼓励患者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鼓励家属多探视 多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照顾 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他人 社会的重视和保护 以克服自尊心低下 从而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 鼓励患者从精神上 生活上采取有力措施为治愈疾病创造良好的条件 排除心理障碍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 为其提供相应指导 协助制定康复方案 5行为疗法 利用语言和行为将患者的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其他方

6、面 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适当为老年患者组织一些娱乐活动 如下棋 读书 让其在友好互助的气氛中促进交流与沟通 探讨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治疗经验 适时赞扬患者对社会和家庭幸福所做出的贡献 让患者充分体验自身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 通过有效的情志护理 让老年患者感受到理解与尊重 让其在情感上得到关怀 照顾和支持 唤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 从而使抑郁 焦虑 悲观 孤独等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促进康复 老年患者的中医调护 1 疏通肝气 肝主疏泄 具有调节全身气机的生理功能 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临床中常可见大怒之人 疏泄太过 肝气上逆血随气上 出现面目红赤 头晕头痛 甚则中风呕血 咯血等 而精神抑郁的人疏泄不

7、及 肝气郁滞 出现胃脘胀痛 反酸吐酸 腹泻腹胀等症 老年慢性病患者 因长期的疾病痛苦 情绪低沉 对治病 乃至对生活失去信心 常常引起肝失疏泄而并发其他疾病 因此 医护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心理 做到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积极做好 疏导 工作 保证患者情绪稳定 畅达乐观 达到精神内守 病安的目的 而且在治疗中 不能因是慢性病多虚而单补其虚 也要注意调畅气机 故古人有 治郁即治虚 之说 2 调理脾气 脾主运化 是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 转输和布散水液的主要脏器 脾的功能正常 才能化生精 气 血 津液 才能防止湿 痰 饮等继发病因的产生 脾为后天之本 在防病 治病和护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老年慢性病

8、 因其正气亏虚 抗病能力低下 在治疗护理中 强调保护脾的功能 促进脾的功能 就更为重要 3 固护卫气 内经 云 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 充皮肤 肥腠理 司开合者也 说明卫气有固护肌表 抵御外邪 调节汗液 维持体温的生理功能 是人体第一道防御机制 老年慢性病患者 久病体虚 气血受损 卫气也会因之不足 容易感受外邪 使宿疾复发或加重 或并发新病乃至影响整个治疗计划实施 延误病情 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因此 对老年人慢性病的护理 其中特别是对兼有阳气虚损或气血两虚 证见形寒肢冷 自汗出 易患感冒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的人 不论患何种疾病 在护理中都要注意调摄卫气 固护卫气 故治疗时慎用辛温走表剂 禁用重剂发汗

9、之品 即使是感受了外邪 也只宜轻清宣透 微发其汗 或者是配用益气固表的药 避免直接损伤卫气 4 起居适宜 老年慢性病患者 患病时间长 生活起居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应根据中医特点 对不同的 证 创造不同的条件 如阳虚气弱的患者 室内的温度宜偏高 通风时间不宜太长 心悸 怔忡的患者 室内宜安静 医护人员要做到说话 走路 操作 三轻 患有外感的患者 不宜直接吹风 适时增减衣被等 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很多中老年人的体质也是一天天的衰退 在这个时期很多中老年人都很在乎养生 那么老年人每天怎样合理的搭配饮食才最有利于养生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怎么搭配中老年人的营养饮食 一 不贪肉

10、 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 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 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 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二 不贪精 老年人长期讲究食用精白的米面 摄入的纤维素少了 就会减弱肠蠕动 易患便秘 三 不贪硬 老年人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 如果贪吃坚硬或煮得不熟烂的食物 久而久之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 四 不贪快 老年人因牙齿脱落不全 饮食若贪快 咀嚼不烂 就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 同时 还易发生鱼刺或肉骨头鲠喉的意外事故 五 不贪饱 老年人饮食宜八分饱 如果长期贪多求饱 既增加胃肠的消化吸收负担 又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发生猝死 六 不贪酒 老年人长期贪杯饮酒 会使心肌变性 失去正常的弹力 加

11、重心脏的负担 同时 老人多饮酒 还易导致肝硬化 七 不贪咸 老年人摄入的钠盐量太多 容易引发高血压 中风 心脏病及肾脏衰弱 八 不贪甜 老年人过多食甜食 会造成功能紊乱 引起肥胖症 糖尿病 瘙痒症 脱发及消耗胰细胞 不利于身心保健 九 不贪迟 三餐进食时间宜早不贪迟 有利于食物消化与饭后休息 避免积食或低血糖 十 不贪热 老年人饮食宜温不宜烫 因热食易损害口腔 食管和胃 老年人如果长期服用烫食热刺激 还易罹患胃癌 食道癌 食物的种类宜杂 感谢聆听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 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 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