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教案1 川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827600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教案1 川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教案1 川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教案1 川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教案1 川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教案1 川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的表现;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的时间和会议名称;记住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包括的主要内容;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和作用;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后的作用。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内在联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联系和比较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学习,认识民主法制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我国

2、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表现2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的表现二、难点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与法制建设加强的作用教法学法:教师教法:本课学习相对枯燥,名词、概念较复杂。在备课时,教师应当注意从生活、学习、时政等学生关心的方面来立意,深入浅出,提高教学效益。例如,从相关社会新闻人手,从刑法相关内容入手,从反腐败相关内容入手,从修宪相关内容入手,从政府机构改革相关内容入手等等,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和前面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内容相联系,还应该和以前所学过的相关民主、法制内容,尤其是

3、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联系起来。民主和法制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至少在提出相关问题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来。在具体教学中,也可以利用有关班级选举班干部、教育法等相关内容导入新课。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本目的重点是讲述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表现,教材着重突出了“发展”一词。 建国初期我国就非常重视民主建设。1954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起来,这一制度还需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完善和调整。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挫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都遭受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需求,党和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表现在

4、以下三个方面: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2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 3基层民主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终极目标。在教材知识结构中,是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会现在的社会主义民主成果,去畅想以后更加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未来。1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2人大代表的日常工作内容; 3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的行使;4政协的地位。在讲述中要注意围绕“实行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这一核心,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共同和不同作用。对基层民主的发展,可以作简单的处理,只要讲清楚基层民主发展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数量的发展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就可以

5、了。但根据学生的情况也可以进行深化和提高,例如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问题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的发展和日常工作有什么作用?简略地探讨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也为导人下一目的讲述做了准备。问题“村官”或“街官”是怎样产生的?他们平常主要做什么工作?学生的答案可以灵活多样,可以以身边熟悉的人或事作答,不必拘泥于教材内容。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1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时间是“粉碎四人帮以后”,都说明了在1976年以前的中,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破坏。这样,在粉碎“四人帮”后必须尽快地重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之所以要

6、在1982年修订,最主要的原因是必须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新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具体的法律、法规都必须在不违背宪法基本原则下制定,因此,新宪法是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指导总则和核心。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20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构建这一体系框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是指这一体系框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需要继续探索和努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中国特色”,主要指的是这一体系框架适应了新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的具体表现,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横向来讲述,包括宪法、民法

7、、商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规定涉及的大致内容,或以事例特别是个别具体的、特殊的事例来说明我国法律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例如某人进行经济合同欺诈后法院判决的法律依据,或某人遭受交通事故要求赔偿的法律依据等等。方法教材列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详细地叙述了两部法律文件的制定时间和主要内容,再加上题图表现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效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经涉及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国已经基本实现“有法可依”。2依法治国既然“有法可依”,那么能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呢?教材的最后则解答了这个问题,阐明了执法原则

8、,突出了典型事例,完整地交代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加强。教材以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等高官利用职权进行犯罪而受到法律严惩为例,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究,以维护法律的尊严。 教材最后的小字讲述了“法律援助”的大致情况,一方面突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则是指导学生要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思考、分析,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小结和提高首先,对法制建设作一个小结。利用教材内容,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我国法制建设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各级司法部门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帮助困难群众法律诉讼等方

9、面。其次,对全课的学习内容作一个理论和知识上的提高,那就是让学生基本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相互关系。基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应注意不要绝对的理论化和完整化。根据本课内容,有这几个切入点可参考:1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对民主是怎样提供法律保障的;2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规对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的发展和日常工作有何作用;3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是怎样出台和颁行的;4法律援助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民主有怎样的关系等。 思考: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而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哪些权利?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人大代

10、表的日常工作是什么?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就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清晰的认识。具体说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体现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代表人民的意志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人大代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我国基层民主是怎样发展的?基层民主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首先要注意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基层民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它们的建立、扩大和日常工作都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有关基层民主发展说明的问题,应紧扣“人民当家作主”来展开。具体说来,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我国农村和城镇基层民主的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的发展有力地保障了城乡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的具体表现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框架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部门,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已做到了有法可依。可以我国的刑法和民法通则为例说明。我国是怎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你能用自己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加以说明吗: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要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受教育的权利和服兵役的义务;二、违法者一律绳之以法。如某些领导干部触犯了法律受严惩。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