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771423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末测试卷班级: 姓名: 成绩: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chu)。只有穿长衫的人,才踱(d)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B、我以揠(y)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好。同时我又热衷(chng)于做这件事。C、一切都如花似锦(jn),韶(sho)华灿烂。大凡已成为们的禀(bng)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D、黄昏夕照,勾勒(li)出圆明园残损的门柱和颓垣(gn)断壁,衰草连天。毛泽东伫(ch)立在园门前,像在思索着

2、什么。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旁逸斜出 再接再厉 前仆后继 不屑置辨 B、舍生求法 销声匿迹 冥思苦想 不可名状 C、温文尔雅 稍纵即失 截然不同 未雨绸缪 D、恹恹欲睡 战战兢兢 揠苗助长 浮想连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B、盼弟善为决择,未雨绸缪。“廖廓海天,不归何待。”C、他的这一举止真叫人不可思意,老师早就要求不得擅自改变安全操作规程。D、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连峰提醒了

3、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B、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C、灯月交映、水波粼粼,绵阳滨江广场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D、通过对愚公移山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做事要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道理。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李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B、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攻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锲而不舍地进行了科学探索。C、妈妈今天生病了,只能由爸爸去买

4、菜,这一天,妈妈只有在家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D、他一脸滑稽的模样,让正在气头上的老师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著名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B、“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采用比喻,突出了太阳的毒热与烈日的威势。C、廖承志在致蒋经国先生的信中,从民族利益、历史责任等角度力劝其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贡献。D、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都是创世的神话。7.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0分)(1) 于是焉,。(秋子)(2) ,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3) ,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4) 无可奈何花

5、落去,。(浣溪沙)(5) 论语: 其恕乎! , 。(6) ,浓睡不消残酒。(7) 春潮带雨晚来急, 。(8) 即从巴峡穿巫峡, 。(9)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10) 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8. 篇段积累默写韩愈的马说选段(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二、阅读(50分)(一)家园如梦(17分)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牛皮纸蒙住的三扇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显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

6、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课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

7、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坟头。 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蛋,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丫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11屋外蜿蜒蛇

8、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伤害。 12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遏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13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14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把自己攀缘成一株不老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着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

9、的每一道墙壁。 15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看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9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作者所说的“家园”既指 ,也指 。(3分)10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件表达“我”对家园的怀念之情?请简要概括。(至少概括出三件,每件事不超过12字,共6分)(1) (2) (3) 11我将把自己攀缘成一株不老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请根据文章本身提供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

10、明这一句子的含义。(4分) 。12本文语言生动,抒情真切,议论精当,富于哲理。请从两段中选出你喜欢的一段,从表达方式、思想内容两方面作简要品析。(4分) 。(二)倒行不逆施(15分)众所周知,植物的根是向地下生长的,而茎则是背地向上生长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根和茎有着不同的任务:根沿着地球引力的方向向土壤深处生长,是为了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和无机盐,同时完成固定植物体的任务;茎在地面逆地球引力方向向上生长,是为了占据地球表面的空间,使绿叶得到充足的阳光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如此看来,如果根朝上、茎朝下“倒行逆施”,那么这样的树是不会存在的,有些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完成自己主要任务的同时

11、,也会灵活机动,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我还没有见过茎朝地下深处生长的植物,但根背地向上生长的植物,在20年前我就亲眼见到了。那是在广州华南植物园中。当时,我正走到一处长有裸子植物的水域旁,我惊异地发现,在靠近岸边的浅水中,以及近水的地面上,矗立着许多高几十厘米、奇形怪状的“树桩”:有的像端坐着的观音,有的像人的上举的膝关节,还有的像蹲在地上前爪合抱的松鼠再看它们身旁,是一棵棵挺立在水中或水畔的树,有我国著名的“活化石”水松,有原产于北美东南部沼泽地区的落羽杉。这些怪模怪样的“树桩”与近旁的树木有何关系呢?我一时看不明白。后来,经植物园工作人员点化,我才知道,这些“树桩”,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

12、“呼吸根”。呼吸作用是生物所共有的生理活动,植物也不例外。绿色植物不仅需要在有光照的条件下,通过兴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释放出氧气,同时也需要一刻不停地吸进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以满足体内一切活细胞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即使是长期生长在地下的根,也需要一定的氧气供应。当树木生长在潮起潮落的海滨间带,或常被水淹没的内陆沼泽地上时,扎在缺氧的淤泥中的根就会感到“憋气“,甚至可能因为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而窒息死亡。因此,为了得到足够的氧,一些树木的根系中就会生出反潮流的”倒行者“,它们像茎一样逆地球引力方向生长,将身体伸出水面或地面,暴露在空气中,尽情享用大气中的氧,然后通过通气组织将氧气送往仍埋头于地下工作的整个根系,使树木可以安身立命于缺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