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建设银行科技应用规划项目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4767879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建设银行科技应用规划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X年建设银行科技应用规划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X年建设银行科技应用规划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X年建设银行科技应用规划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X年建设银行科技应用规划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X年建设银行科技应用规划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建设银行科技应用规划项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名称建设银行科技应用规划项目受访者苏克,王毅, 梅雨方,刘军丰日期/时间12月3日上午9点访问人丁嵘峰、刘丽君、马靖、张栩研、宫永媛、杨旭会议地点 建行1119会议室访问主题个人银行业务部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访谈记录:1个银部整体战略:q 战略规划概要: 发展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心城市为主阵地,充分发挥科技、网络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建设统一的金融服务品牌。强化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努力提高经营效益。市场定位:个人银行业务在行内要继续巩固支柱业务地位,在国内金融市场保持前三位的竞争优势,在银行卡、个人电子汇款、证券代理业务方面要争取做到国内前二位,居市场领导

2、地位。中高端客户群体也要达到前二位。目标客户:个人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是具有收入水平中上等、收入稳定、金融往来较多、对银行贡献度较高的中高端客户。未来业务发展:个人存款的主要地位不会变化。未来的增长点主要应该是银行卡业务、个人支付结算,中间代理业务,个人消费贷款,个人外汇业务和一些金融衍生产品。向中高端客户提供综合金融需求解决方案的个人理财业务是个人银行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q 个银业务发展面临主要问题:1 在金融产品的推出过程中并没有以客户的意见为导向做出正确的市场分析,在后期也没有及时的收集和分析客户的反馈意见,产品的推出还是以银行为驱动,不是以客户为驱动。2 没有产品服务渠道反馈,不能及时进

3、行市场分析,产品推出的速度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行业竞争力下降。竞争中把握市场的能力有待提高。3 银行资源分散,无法为客户提供整体服务。集约化程度低,资源急需整合。4 内部管理水平无法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5 技术应用及系统支持不利,制约业务发展。没有整合的客户信息,导致产品的推出无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资源浪费。建行在数据集中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的证券业务系统,运作情况良好;建行在清算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的速汇通系统广受好评,且运营状况良好;贷记卡系统,个人理财系统,个人信贷系统的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具体运营状况需要收集市场反馈的信息加以分析定论。明年计划上15个项目其中7个为续建项目为了保持强势产品

4、的市场份额,例如实现速汇通业务的实时到帐,证券业务系统的接口改造等,其余8个为新建项目例如整合客户信息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外汇汇款系统等。个银部希望全行要尽快形成以客户为中心,具有较高的灵活性的统一的业务应用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客户信息形成统一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需求十分迫切。个银部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今后业务的发展规划重点明确,条理清晰。现有产品运营状况良好,未来的产品规划将以产品优化、产品创新为主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面临的5个主要问题归结为两点内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信息技术支持不足,无法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客户信息的缺乏成为制约业务的发展、影响资源投入效率的主

5、要瓶颈。2 CRM客户关系管理:q 客户关系管理发展以及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客户关系管理急需客户信息的整合。在此基础上,迫切需要的是客户的单一视图以及比较详细的交易数据,和后期交易的跟踪。希望以作业成本为基础建立完整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产品盈利性、渠道效率和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保证版本统一,数据以及信息的集中要提到总行层面上并保证覆盖每一需要管理信息的层次,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q 客户信息整合需求: 个人客户信息标准化:个人客户基本信息、客户与账户关系、客户关系数据标准化。个人客户信息整合和采集:要对个人客户信息按照客户编号进行整合,并通过我行办理的各项业务和行外来源等

6、进行采集。个人客户信息分析:总行要建立个人客户信息管理中心,对全行个人客户信息进行细分,并对各细分群体的产品使用状况、盈利能力等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目标市场定位、营销计划和产品开发计划,指导全行个人客户管理工作。各一级分行管理所在区域的个人客户信息,并根据总行相关分析和计划,制定具体的个人客户管理工作措施,指导个人客户经理开展客户服务、产品销售等工作。对于客户信息的整合一定要集中到总行层面,对于建行这样的大行来说如果在总行层面没有信息的整合将无法做出宏观的政策制定,但同时要考虑分行的个体利益,因此需做到信息整合后达成共享。客户信息的整合将为现有业务优化及业务创新建立坚实的基础。3. 新产品开发与

7、渠道建设:q 现阶段产品的系统支持:个人负债:城综网上的储蓄业务系统。个人消费信贷:系统正在开发中。个人支付结算:有龙卡网络系统和个人电子汇款系统。个人理财业务:系统正在开发。q 新产品的推出需求及相关问题: 年底推出国际贷记卡,明年推出个人售汇,人民币贷记卡等新产品,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系统了解产品的市场表现。新产品开发的主要问题在于产品开发周期过长,系统重复建设过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q 产品定价,投入产出分析与渠道建设: 产品定价主要由资债委负责,在投入产出的分析中信息技术应给予足够的支持提供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信息。 渠道的建设:物理网点:建行自身网点建设覆盖面较广。 电子银行:今

8、后渠道的发展方向,已经初具规模。 客户经理:发展客户经理,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高内涵金融服务。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与Call Center等营销渠道的发展规划由电子银行部提出。个人银行业务中电子银行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增加电子银行渠道的业务分销比重,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减少操作风险。ATM、CDM等自助渠道将来还可以通过销售第三方产品、广告等增加业务收入。将探索采用ATM、CDM处理现金业务。现阶段已有产品的运营基本稳定,某些产品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将促进产品的优化,创新与渠道的开发。电子银行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均需要以信息的收集整合为基础,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客户经理,利用信

9、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将为客户经理的工作提供强大的数据信息支持,在此前提下才可以完成渠道结构优化。4 个银部与其他业务部门间的联系:个银部向房地产金融业务部客户及员工提供个人金融配套服务并负责实施,并负责个人客户部分中间业务的分销,即市场拓展与信息收集,但部门间业务的交叉并没有系统支持。总行个银部指导分行个银部的整体营销计划,之间也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各部门间信息传递的渠道是银行内部网,目前个银部信息主要从总帐系统中获取。总行层面的信息支持匮乏,没有整体的信息收集分析系统,单一化的系统只能局部满足业务开发,运营等方面的需求,对于优化产品,整合现有资源,提供配套服务的支持不充足,部门间并没

10、有形成信息共享,没有相关系统连接,完成部门间的交叉业务并没有利用信息技术。5 银行卡业务: 贷记卡:贷记卡目前在建行刚起步,先从国际贷记卡做起逐步完善品种和服务,具体的战略规划要在信用卡中心成立后着手制订。龙卡: 龙卡的发行量居国内第一,下一步优化网络系统,丰富龙卡功能,促进用卡消费,清理睡眠卡,整合卡账户,提高网络运行效率。信用制度的建立:银行卡在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中起着重要作用。个银部将配合人民银行建设个人征信系统;建设自己的不良客户信息系统,逐步探索完善个人客户信用评价办法。依托现有的网络基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龙卡网络,大力发展贷记卡业务将会是今后的工作重点6 总行个银部与分行个银部总行个

11、人银行业务部与分行是业务上的指导关系。各分行应当根据本地实际,具体落实总行的战略规划。总行对分行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的考核指标在综合经营计划中有明确规定。从今年来看,各分行计划完成情况很好。7 信息技术与管理举措密切相连: 几乎所有的管理举措都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目前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管理效率、加强风险防范、创新管理方式。信息技术在管理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很多管理措施的实施也必须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比如为了加强对个人消费贷款的管理,我们必须建立一个个人消费贷款管理系统8个银部急需的信息技术项目q 个人客户信息系统的建设q 帐户整合,提供整合的个人综合账户系统q 流程再造,以规范全行的操

12、作规则和流程9主要问题 :q 管理水平,约束能力偏低。q IT支持不如工商银行,许多项目由分行发起。q IT应用基础不好,客户信息缺乏,产品缺乏整合,各地的产品区域特色大,难以统一。q 科技是战略的问题,应根据战略提出符合理念的制度,配合具体业务需求制订系统的建设方案。q 没有支持后台操作的管理系统,现有系统灵活性、可调整性较差。q 没有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依托的系统。q 没有统一的客户管理系统,客户信息的收集,渠道产品的市场反馈等信息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对业务的支持。q 部门间没有信息系统支持信息共享。q 良好的业务自主开发系统应基于强大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基础系统建设的不完备直接导致无法形成特色化服务,市场竞争力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