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4763376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公开DOC·毕业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第1节的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的要求是“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要求教师按照“理解水平”进行教学。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中生物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索归纳”的方法为设计思想,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将几个经典实验列出流程图,让学生描述实验过程,进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此设计思想,一方面,让学生充分领略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表达机会,从而实现课堂

2、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教学分析 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以及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在通过植物向光性现象的观察、探讨中,提出正是向光性的研究,引导着人们揭示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进而介绍生长素发现过程中几个经典实验,通过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探讨交流中,使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索过程的曲折。 2.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

3、和方法;(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2)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的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的辛苦和乐趣,形成热爱科学的情感。 2.3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1)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4 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对于激素对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2)能力与思维方面:本节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

4、紧密,学生会有较大的兴趣,但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如科学家的探索过程、试验的设计评价等,同时由于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还有部分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不具备或不愿意进行探究,因此,老师要做好启发引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5 教学条件分析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本节课的几个经典实验学生不能完全亲自动手,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教学用具,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型、教材插图等,同时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探讨交流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3.教学策略 3.1 教法分析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演示、讨

5、论、引导探索归纳、讲授等教学方法,完成目标。 3.2 学法指导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或自主阅读,把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演示几个经典实验流程图,然后由学生描述实验过程,进而进行讨论、分析实验,得出结论。通过科学发现过程揭示向光性原因并构建起生长素产生运输、分布知识体系,学会活学活用,独立解决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 3.3 课时安排:1课时3.4 教具准备:小麦向光性实验 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5.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本节课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采用”引导-探索-归纳”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科学家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尝试描述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在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教学上,虽然课本上已经用文字表达出来,但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中采取学生阅读、展示图片等加深印象,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在本节教学中,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