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课堂观察与分析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1347600 上传时间:2017-06-0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课堂观察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北师大课堂观察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北师大课堂观察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北师大课堂观察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北师大课堂观察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课堂观察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课堂观察与分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观察与分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马健生 教授2010年10月22日,我们的课,学生欢迎吗?,一位老师不仅讲课认真,粉笔字也很漂亮,阶梯教室里有四块上下推拉的黑板,一节课下来正好写满所有的黑板,讲解也是有条有理,一丝不苟。甲问一起听课的老师:“你觉得他的课怎样?”乙说:“可以啊。”甲又问:“你给他打多少分?”乙反问:“你说呢?”甲说:“我给他打60分。”乙问:“为什么?”甲答:“讲解固然清楚,但与学生自己看书比起来有多大不同?他讲的除了例题有些不是课本上的,剩下的和看书没什么差别,所不同者,学生除了要发挥视觉功能,还要发挥听觉功能。”,1.【高效】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2.【默

2、契】课堂指令清晰,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3.【智慧】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课就是好课。4.【难忘】能让学生感到终身受益的课就是好课。 5.【欲望】思维量信息量延伸量大的课就是好课。6.【满足】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就是好课。 7.【直观】多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课就是好课。8.【轻松】提供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课就是好课。9.【自信】能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课就是好课。10.【快乐】能响起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就是好课。,特级教师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什么是课堂观察?,为什么要观察课堂?,美国教师标准,1,2,3,主要内容,4,5,课堂观察技术,课堂观察程序,1。聚焦课堂: 课

3、程改革实施 提高质量落实 专业成长历练2。中介技术: 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桥梁,操作性的理论3。教师学习特点: 教学艺术是实践智慧,教师知识是情境知识,教师经验要靠课例来积累,来传递,来提升4。改进教研: 从经验直觉走向科学规范的研究(提出问题、确定主题、查阅文献、组织团队、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析数据、提炼观点、撰写报告),使教研活动更加丰富、深刻、民主,充满创造的活力,为什么要观察课堂?,优秀教师的价值,对一个学生来说,教师质量是影响其学业成就的唯一重要因素! Garvin 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教师可以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怎样使学生感受到成功?教师怎样影响每个学生的成就?教师怎样把一个学生的黯淡时

4、期变成精彩时期?,L.舒尔曼论教师职业生涯与知识结构变化,专家教师 经验教师 职初教师 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 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 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INTASC 教师核心标准与原则,标准1:学科内容及方法 教师必须理解所教授学科的核心概念、探究方法及学科结构,必须能够创设学习活动以使学科内容对学生有意义。标准2:学生发展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并能够提供促进学生智力、社会性及个性发展的机会。标准3: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差异,并能够为不同的学习者创造机会。标准4:多元教学策略 教师

5、知道并能够利用各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以及操作技能的发展。,标准5:动机与管理 教师要能够利用对个体及群体动机、行为的理解,创造一个能够促进积极的社会性互动、积极的学习参与和自我激励的学习环境。标准6:沟通技巧 教师要理解和运用有效的言语、非言语知识以及媒介的沟通技巧,创设一个促进积极探究、合作和支持性互动的课题环境。标准7:教学设计 教师要能够以学科知识、学生、社区以及课程目标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和规划。标准8:评估 教师运用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估策略来评价学习者在智力、社会技能以及身体等方面的发展,并确保其持续发展。,标准9:反思性实践与专业化发展 教师要不断评价自己所采取的教学

6、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对他人产生的影响。教师更要主动寻找自我专业成长的机会。核心指标:运用班级观察、学生资料以及调查来评价教学与学习成果,并以此为基础来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运用专业书籍、同事及其他资源来促进个体作为一个学习者和一个教师的自我发展;与校内外有经验的人士交流,让他们帮助自己反思和解决问题,主动分享新观点,并寻求和给予反馈。标准10: 学校和社区的参与 教师要与学校同事、家长以及社区内的各种机构建立联系,让他们帮助和支持学生的学习与健康成长。,英国剑桥大学倡导的课堂观察,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关注关键教学事件(现场观察记录与观看分析录像带相结合) 就课堂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对

7、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 用课堂观察结果来改进课堂教学绩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样?是否有效?教师教学:关注教师怎么教?教得怎样?是否有效?课程性质:教和学内容是什么?学科特点和本质 ?课堂文化:关注课堂整体感受,互动、对话与交往。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崔允廓 一节好课的标准: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真实(有缺陷的课)。 叶 澜,中国学者的课堂观察维度,国外评估教学有效性的维度,什么是课堂观察?,观察就是对人、事件或环境加以注意。有效的观察是一个选择性观察过程,意味着观察必须有一个目标以及特定的程序。系统的观察

8、是长期观察,需要观察多次,而且要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目标观察就是观察者事先就确定了观察什么以及怎样进行观察。客观观察的方法包括:轶事性观察、结构性观察和访谈。,轶事性观察,关注特定时间内教室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一个学生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观察者的日志是以叙事体记录的,尽可能准确地描述一个班级事件。无需训练,必须遵循客观观察规则:1、观察者必须观察完整的过程;2、必须设定目标、限制或准则;3、必须全面详细地记录观察的内容;4、观察必须尽可能的客观。,观察教师或教学事件的轶事记录,观察者: 观察日期:观察时长: 观察事件/对象:年级/科目:观察目标:特别指导: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描述个人或事件。可

9、以直接描述或引用原话,尽量避免做出判断。,师生互动轶事记录表,观察者: 观察日期:观察时长: 教师:学生:年级/科目:观察目标:特别指导: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描述教师与选定学生的互动。可以直接引用他们的对话,直接描述老师和学生的面部表情、姿态、语气等,尽量避免做出判断。,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是正式的,需要记录特定的信息。包括:1、等级排序2、编码系统3、核对清单4、访谈5、剖面图6、社会关系网络图,1、等级排序,适用于教师运用的教学技能(讲授、讨论、小组活动、个体活动等)、分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纪律的方法、提问的类型、作业类型等。等级排序不仅提供了某种行为的频率信息,还告诉我们哪种行为最常发

10、生,哪种最少发生。,等级排序观察表,观察者: 观察日期:观察时长: 观察的技巧或类型:年级水平:观察目标:特别指导:尽量全面列出观察时长内的观察目标。观察结束时,统计每种技巧或类型出现的次数。,2、编码系统,关注师生行为的特殊要素。观察者可以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或只是简单记下这些特定行为出现的次数。为完成一次观察的编码,观察者需要一个特定行为列表。,师生互动类型记录表,观察者: 观察日期:观察时长: 观察要素:教师/学生:年级水平/科目:观察目标:特别指导:记下观察期间每种互动行为出现的次数,争取每种互动类型都记下一个例子。在观察结束时,计算师生互动的总数及每种类型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弗兰德斯

11、语言互动分类分析体系(FJAC),编码体系,资料来源: Hopkins, D, A Teacher s Guide to Classroom Reseavch, 1993, p111),佛兰德斯编码系统,1 5 10 15 20,1.2394856.710,语言互动时间线标记表,提问技巧观察表,观察者: 观察日期:教师: 年级水平/科目:观察目标:特别指导:在纸上或录影带上记录下观察对象一节课上锁提的全部问题,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然后把每个问题放入下表的适当位置,并统计出每个水平问题的数量。最后计算出全部的问题量,以及每种水平所占的百分比。,3、核对清单,核对清单是用于课堂观察的一个简单的结构

12、性工具。它可以将观察内容限制在既定项目上,观察者看到一个任务完成时只需要简单标记即可。核对清单不用做评价,只是记录。其特点是根据观察的特定目标设定观察项目。设计核对清单需注意:(1)明确核对清单的目的(2)设计的项目应该指向明显可辨的事件。适用于:课堂环境、课堂管理策略、课程要素、教学风格、能力培养等,教学风格核对清单,选择能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的教学情境运用问题来检查学生从教学中学到的知识被学生认为是在灌输知识给予反馈,避免消极评价善于建立一个温暖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告诉学生教学目标使用多种媒体与技术资源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选择个人化的教学情境通过提问来引入主题,启发学生的回答运用的是“教师组织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知道老师鼓励他们运用原理给于反馈,运用消极评价良好地组织并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资料来源:Hopkins,D,A Teacher s Guide to Classroom Research, 1993, p.104.) 观察方法:每2分钟扫视,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