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材料 官场诗客狱中赋诗素材.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756644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阅读材料 官场诗客狱中赋诗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 阅读材料 官场诗客狱中赋诗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阅读材料 官场诗客狱中赋诗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阅读材料 官场诗客狱中赋诗素材.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狱中赋诗诗人毕竟是诗人,即使身陷囹圄,生死未卜,也依然不忘赋诗咏怀。顺治四年(1647)三月,钱谦益因受黄毓祺案牵连,逮系狱中,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就是在冥冥的狱中写成的。黄毓祺字介子,江阴人。清兵南下后,曾在家乡一带招募义兵,从事反清活动。黄毓祺与牧斋夫妇的关系似不寻常。祝纯嘏孤忠后录载:顺治四年,黄毓祺起兵海上,谋复常州,“常熟钱谦益命其妻艳妓柳如是至海上犒师,适飓风大作,海艘多飘没。毓祺溺于海,赖勇士石政负之,始得登岸。”又计六奇明季南略黄毓祺续记载:“毓祺将起义,遣徐摩往常熟钱谦益处提银五千,用巡抚印。摩又与徽州江某善,江嗜贿而贪利,素与清兵往还,窥知毓祺事,谓徐摩返必挟重赀,发之可得厚

2、利。及摩至常熟,钱谦益心知事不密,必败,遂却之。摩持空函还。江某诣营告变,遂执毓祺及薛生一门,解于南京部院,悉杀之,钱谦益以答书左袒清朝得免,然已用贿三十万矣。”如果这些记载可信,那么说明钱、黄之间私谊甚笃,牧斋夫妇对黄的反清活动秘密予以支援。黄毓祺案发遭逮系,不免牵涉牧斋。牧斋心中自然也明白这一次似乎难以消灾弭祸,自觉难免一死,所以他在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序中说:丁亥三月晦日,晨兴礼佛,忽被急征。锒铛拖曳,命在漏刻,河东夫人沉疴卧蓐,蹶然而起,冒死从行。誓上书代死,否则从死。慷慨首塗,无刺刺可怜之语。余亦赖以自壮焉。狱急时,次东坡御史台寄妻诗以当诀别。这篇序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着重叙述柳如是不顾

3、自己病魔缠身,甘愿“冒死从行”,且担心牧斋身遭不测,誓上书代死,如“代死”不成,则愿“从死”。(柳如是对牧斋十分痴情,牧斋死后不久,她即自缢身亡,可以证明这一点。可见这里所说的“代死”“从死”,并没有半点的虚情假意。)字里行间对她的牺牲精神和倔强性格深表敬佩,感激之情流溢于笔端。序是牧斋获释后写的,心境自然与在狱中时不同。险恶的狱中环境,他想到的是死,所以才有“诀别”诗,且录两首如下:朔气阴森夏亦凄,穹苍(一作“庐”)四盖破天低,青春望断催归鸟,黑狱声沉报晓鸡。恸哭临江无壮子,徒行赴难有贤妻。重围不禁还乡梦,却过淮东又浙西。(其一)六月霜凝倍憯凄,骨消皮削首频低。云林永绝离罗雉,砧几相邻待割鸡

4、。坠落劫尘悲宿业,皈依法喜愧山妻。西方西市原同观,县鼓分明落日西。(其五)牧斋锒铛入狱,时在夏季四五月间。炎热的夏日却因北方寒气的侵袭而倍感凄冷。这阴森的“朔气”,显然主要不是指大自然之寒气,而是借喻处于北方的清朝统治势力。“六月霜凝”同样采取比兴手法,是说清朝统治者就像六月霜雪那样冷酷无情,把一个好端端的人摧残折磨得“骨消皮削”。这些氛围的描写,极力刻画狱中环境的阴沉险恶,仿佛有一股刺骨的寒气迎面袭来,令人不寒而栗。前文已提及,牧斋这次被执,自料难免一死。这时他的儿子孙爱才十九岁,涉世未深,诚难应付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幸亏柳如是在旁照料,心中才稍稍感到宽慰。后来他得以逃离魔掌,无罪释放,无疑倾

5、注着柳如是的大量心血。据清史列传钱谦益传载,他的获释有两个原因,一是“首告谦益从逆之盛名儒逃匿不赴质”,二是“毓祺病死狱中”,造成死无对证的局面,结果草草了结,以“谦益与毓祺素不相识定谳”。原告盛名儒逃匿不出面对质,已属蹊跷,说谦益与毓祺“素不相识”,今天读来,更是令人哑然失笑。这是典型的糊涂官办的糊涂案,在这“糊涂”的背后,肯定有人为牧斋四处奔走,其中的主角当然是柳如是。“恸哭临江无壮子,徒行赴难有贤妻”。儿子年少,难以分忧;贤妻赴难,恩重情深。柳如是的救护之恩,牧斋自然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一个关押牢狱中的囚犯,显然已丧失反抗的能力,就像等待宰割的鸡一样可悲可怜。生还的机会几乎已经断绝,牧斋

6、于是想到死,“西方西市原同观”,不管像佛教徒那样魂归西天,还是在西市受极刑,无非都是一死,在他看来已没有什么区别。孤忠后录载:“(毓祺)将刑,门人告之期。祺作绝命诗,被衲衣,趺坐而逝。”趺坐即结跏趺坐,佛教徒修禅的一种坐法。抑是牧斋在狱中闻说毓祺“趺坐而逝”消息后,才赋就此诗不成?后来牧斋虽死里逃生,终获释放,但沉沉牢狱的阴影一直伴随着他的后半生,直到临终之际,仍未能从他的心灵上抹去。何以见得?他在病榻上写成的组诗病榻消寒杂咏中有一首即“记丁亥羁囚事”,诗云:缧绁重围四浃旬,仆僮并命付灰尘。三人缠索同三木,六足钩牵有六身。伏鼠盘头遗宿溺,饥蝇攒口嘬余津。频年风雨鸡鸣候,循省颠毛荷鬼神。康熙三年(1664)牧斋卧病不起,距“丁亥(即顺治四年)羁囚”已十七年之久,但他忆及当年情景,就像发生在眼前似的,依然历历在目,心有余悸,足见此事对他影响之深,可谓至死不忘!- 2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