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电信生产设备管理技术

上传人:tang****xu7 文档编号:134752483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电信生产设备管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X年电信生产设备管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2X年电信生产设备管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2X年电信生产设备管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2X年电信生产设备管理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电信生产设备管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电信生产设备管理技术(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七章电信技术管理和设备管理 第一节电信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和内容 一 建立技术质量标准二 建立技术质量指标 一 设备和电路的通信质量指标 二 设备质量指标 三 工作质量指标三 制定经济定额 第二节工程管理 一 工程管理的内容工程管理包括对基建 大修理工作的勘测 设计 施工 检查 验收等过程的管理 二 统筹法的应用 第三节设备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一 设备管理的任务二 设备管理的内容设备的选用和评价 设备的使用和维修 设备的更新 第四节设备的磨损 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会逐渐发生磨损 磨损有两种形式 即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设备的有形磨损 设备在运转过程中 零部件间发生摩擦 振动和疲劳等现象 致使零

2、部件磨损 这种磨损称为第一种有形磨损 也称为正常磨损 设备在运转或闲置时由于受自然力磨损 腐蚀 保管不善或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磨损 这种磨损称为第二有形磨损 也称意外磨损 设备的磨损规律 设备的磨损规律是指正常有形磨损的规律 设备在运转 使用过程中的正常磨损过程 一般如图所示 磨损 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 个阶段称为初期磨损阶段 在这一阶段 主要由于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 如表面粗糙 高低不平处 在受力情况下的迅速磨损而发生的 也可能由于零件接触表面的形状不同 机器设备运转后产生磨损 这一阶段的磨损速度很快 但期间较短 第 阶段称为正常磨损阶段 当表面突出部分被磨平后 磨损速度稳定下

3、来趋于缓慢 这一阶段就是零件真正的使用寿命 第 阶段是剧烈磨损 急剧磨损 阶段 也就是当零件磨损到一定程度时 正常磨损关系破坏 接触情况恶化 磨损速度加快 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快速降低 如果不停止使用进行修理 则设备很快就损坏 一般以正常磨损的终点 作为合理磨损极限 如图中的A点 设备不允许使用到剧烈磨损阶段 应在达到合理磨损极限之前 就进行大修 图9 3是设备磨损的典型曲线 由于使用与维护的情况不同 图9 3所示的磨损曲线也将发生变化 图9 4表示强化磨损曲线 该曲线在 两个阶段没有明显的转折点 磨损速度加快 在初期磨损后 没有明显的正常磨损阶段 就进入剧烈磨损阶段 也就是说 正常磨损阶段的期限

4、大大缩短 这就导致设备提前损坏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对设备使用不当和维修不及时 使用时间 磨损 图9 5表示延缓磨损曲线 磨损速度减慢 第 阶段期限显著延长 也就是说设备的寿命延长了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对设备使用合理和加强维护 由以上的磨损规律可知 1 如果设备使用合理 同时加强维护 就可以延长设备的正常使用阶段 第 阶段 的期限 从而减少设备的故障 有利于保证通信质量 延长设备的寿命 2 应加强设备的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掌握设备的磨损动态 在未达合理磨损极限之前就进行修理 防止过渡磨损而造成损坏 对障碍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3 设备在正常磨损阶段的磨损是与使用时间 程度成正比例关系的

5、因此机器设备的磨损可以通过试验或统计分析的方法 计算出正常条件下的磨损率和使用期限 做到心中有数 便于采取措施 有计划地进行维修 有形磨损的度量 正确地度量有形磨损的程度是合理评价设备使用的经济性基础之一 设备的有形磨损程度可以用下式计算 A R K式中 A 设备有形磨损程度R 修复全部磨损零件所用费用K 该设备再生产的价值从经济角度分析 设备有形磨损的指标 不应超过A 1的极限 设备的无形磨损 一 无形磨损的形成设备除了有形磨损外 还存在无形磨损 也叫精神磨损 我们在确定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时 不仅要根据设备在物理上最大可能的使用年限 还要同时考虑设备无形磨损的因素 无形磨损一般有二种 第一种

6、无形磨损 是由于制造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它的再生产费用相应降低 从而使原有的同种机器发生贬值 一般影响机器设备的购置价格时 才需更新 第二种无形磨损 是由于新的 具有更高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率的技术设备的出现和推广 使原有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降低而发生的损失 它意味着拥有旧技术设备的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地位的削弱 与新技术设备相比 继续在生产中使用旧设备 则非常不利 因此 迫使企业不断以新技术装备来更换旧技术设备 目前 国际上的 快速折旧 就是采用提高折旧率 缩短设备使用年限的方法来弥补机器设备的无形磨损 无形磨损的度量 衡量设备的无形磨损常常采用价值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Ae 设备无形磨损程

7、度K 设备的原始价值Ke 考虑无形磨损时设备再生产价值 式中 Kn 新设备的价值g0 旧设备的年生产率 gn 新设备的年生产率 C0 使用旧设备对单位产品的消耗费用 Cn 使用新设备对单位产品的消耗费用 a 劳动生产率提高指数0g0 Cn C0 gn g0 Cng0 Cn C0时均表示发生第二种无形磨损 设备磨损的补偿 设备有形磨损 可消除的有形磨损 第二种无形磨损 磨损的补偿形式 不可消除的有形磨损 更换 修理 现代化改装 所谓现代化改装 是指应用现代的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 适应生产的需要 改变现有设备的结构 给旧设备装上新部件 新装置 以改善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 使之达到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水平

8、 它是克服现有设备技术状态陈旧 消除第二种无形磨损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五节设备的故障 设备故障是随着设备使用而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 设备故障的定义是 系统 机器或零部件丧失了其规定的机能 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故障规律 使用时间 初期故障期 偶发故障期 磨损故障期 故障率 固有故障率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 故障率有三个不同时期 第 阶段称初期故障期 在这一阶段 设备刚开始使用 由于设计 制造中的缺陷 或操作上的不熟悉 往往会出现较多的故障 但这样的故障随着使用得继续而逐渐减少 因此 故障率也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第 阶段称为偶发故障期 在这一阶段 故障率保持稳定 故障较少 是设备的正常运转阶段 这一阶段时间

9、故障率低 其出现故障主要是由于维护不好和操作不当偶然引起的 发生故障的时间不能预测 并且是随机性的 这一阶段偶发故障期一般要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也是设备的有效寿命 第 阶段称为磨损故障期 它主要是由于某些零部件的磨损已达到了使用寿命 由于零件急剧磨损而引起设备的故障的增多 针对设备不同故障的特点 在设备管理中应有不同的对策 在初期故障中 其故障是设计和制造中的缺陷引起 减少故障的主要对策 是设备在使用前进行严格的试验运转 按规定标准验收 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理 在偶发故障期 其故障是运转操作中错误所致 主要对策是执行正确的操作 进行预防维护 在磨损故障期 其故障主要是由于零部件已达寿命所引起

10、主要对策是加强检修和更换零部件 设备的维修 设备的维修就是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 设备维修的基本任务是 保证设备和电路运行正常 迅速准确地排除故障 保持设备和电路的电气特性 机械特性符合标准 保证设备完整 清洁 良好 延长使用年限 合理调整设备配置 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率 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 节约器材和维护费用 设备的维修方式 事后维修事后维修就是等到了设备坏了或发生了故障后在进行修理也叫随坏随修 事后维修有许多缺点 因为设备坏了再修必然已造成故障 影响通信 由于事先不能确定设备究竟什么时候发生故障 缺乏计划和准备 这种事后维修对质量不能充分保证 故不能作为电信设备的主要维修方式 但是由于

11、目前故障发生规律没有很好掌握 故障发生的偶然性还是存在 事后维修不能忽视 预防维修预防维修就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进行监视和检查 一旦可能发生故障时 立即进行修理 防止事故发生 预防维修工作可排在夜晚或节假日业务轻闲的时间进行 避免占用忙时的设备和电路 预防维修也叫事前维修 它有两种形式 周期维修 定期维修 和受控维修 不定期维修 1 周期维修 周期维修 周期维护 是对各种设备的故障规律进行分析 制定出修理周期 目前邮电部制订了统一的周期 在设备使用过程种 按照周期编制计划 对设备进行测试 修理 2 受控维修 受控维修 受控维护 是按设备质量规律进行维护 各设备质量特别是零件的质量 维护质量都

12、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同样的设备机链或机群的故障是不同的 由于使用和维护情况不同 有的长时间未调整 检修也不出故障 有的经常调整 检修也会出故障 所以对各设备一律按同一周期检修测试 调整 显然是不合理的 3 经济维修 经济维修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果为目的的一种维修方法 设备故障损失 维修保养费用 总费用 费用 维修保养活动 电话局所数与局所建设费用的关系 从图9 8可知 随着维修保养活动的增加 设备劣化和设备故障的损失减少 但维修保养费用增加 最经济的维修保养活动应该是在总费用最小的那点上 根据设备在通信中的重要性选用维修方式 重点设备采用预防维修 对通信影响不大的非重点设备采用事后维修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证和做好重点设备的维修工作 同时又能节省更多的维修费用 在电信设备维修时 除考虑经济因素外 还应该考虑电信通信的特点 确保通信质量 所以一般不采用经济维修方式 专题一 BOSS 专题二 ERP 专题三 PM 专题四 SCM 专题五 BPR 专题六 CRM CLASSISOV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