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供应链管理策略及七项原则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4744499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421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供应链管理策略及七项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21页
202X年供应链管理策略及七项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21页
202X年供应链管理策略及七项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21页
202X年供应链管理策略及七项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21页
202X年供应链管理策略及七项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供应链管理策略及七项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供应链管理策略及七项原则(4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应链管理管理策略Supply Chain Management国立云林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研究所 汤宗泰环球技术学院商务科技管理系 刘文良指导单位教育部顾问室制商整合科技教育改进计划主办单位国立云林科技大学 商业自动化研究发展中心环球技术学院 商务科技管理系中华民国九十三年八月十日目录第一章 供應鏈管理概論1第一節 何謂供應鏈1第二節 何謂供應鏈管理1一、供應鏈管理的定義1二、供應鍊管理的特點5三、供應鍊管理的七項原則6第三節 供應鏈管理的內涵7一、供應鏈管理的型態7二、供應鏈管理的組成與架構7三、供應鏈管理的主要活動11第四節 供應鏈管理的特性13一、供應鏈整合架構13二、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成功

2、因素15第五節 夥伴關係17一、夥伴關係的定義18二、夥伴關係形成的理由19第八節 快速回應26一、快速回應系統的背景及起源26二、快速回應系統的定義27三、實施快速回應之管理策略意涵29四、快速回應系統與供應鏈管理30第二章 供應鏈管理策略32第一節 供應鏈策略之定義與分類32一、供應鍊策略與決策架構33第二節 供應鏈策略之執行35第三節 供應鏈策略與競爭策略之關係36第四節 供應鏈策略與人力資源策略之關係38第五節 經營績效之探討40一、績效評估之意涵40二、供應鏈之績效衡量40三、整體績效之衡量43四、整體配適關係之整理44第六節 供應鏈中的平衡計分卡46第七節 供應鏈管理之策略願景48

3、第八節 六個標準差51一、六標準差簡介51二、六標準差之策略與步驟52第九節 配銷策略56一、配銷策略簡介56二、推式與拉式的系統58第三章 供應鏈管理實務61第一節 供應鏈管理與顧客價值61一、顧客價值簡介61二、顧客價值的評量62三、資訊科技與顧客價值63四、顧客服務與物流系統64五、基本顧客服務能力65第二節、供應商(supplier)的選擇66一、對供應商評估方式探討66二、供應商表現68三、對供應商評估要素69四、夥伴關係的維持72第三節 供應商選擇的問題73第四節 合作模式74第五節 跨國性供應鏈管理所面臨的問題77第四章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81第一節 物流與供應鏈81一、物流的定義

4、81二、物流的觀點與學說83三、物流管理的範疇84四、現代物流管理架構85五、物流管理十大趨勢87第二節 物流中心的意義88第三節 物流中心之分類89第四節 第三方物流中心發展現況90第五節 物流外包91一、物流外包的動機91二、專業物流公司92三、物流外包準則與評估93第六節 存貨控制理論94一、存貨的定義94二、存貨的目的與功能94三、存貨成本95第七節 專業物流95一、專業物流定義95二、專業物流的演進96三、第三方物流提供者(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 3PL)97四、第四方物流提供者(Fourth Party Logistics, 4PL)100

5、第八節 國際物流104一、全球貿易體系之發展104二、國際物流中心的產生原因104第五章 主生產排程系統107第一節 主生產排程的意義與重要性107第二節 主生產排程系統之衡量指標109第三節 訂單式生產及主生產排程113第四節 前置時間117一、前置時間的意義與重要性117二、前置時間評估方法119三、前置時間其他相關文獻123第六章 企業間電子商務(B2B)126第一節 企業間電子商務的意義126第二節 企業間電子商務的演進128第三節 企業間電子商務與供應鏈130一、企業間電子商務的推動程度131二、通路權力132三、夥伴關係133四、企業間電子商務實施效益136第四節 電子交易市集13

6、8一、電子交易市集的意義與類型138二、電子交易市集的特性142三、電子交易市集的功能與演進143四、加入電子交易市集的效益146五、電子交易市集的經營成功因素148第七章 協同商務151第一節 傳統商務所遭遇的三大難題151第二節 協同商務的興起152第三節 協同商務的定義154第四節 協同商務的分類154第五節 協同商務的內涵157一、企業資源規劃(ERP)157二、供應鏈管理(SCM)158三、顧客關係管理(CRM)160第六節 策略性採購及協同產品設計161一、策略性採購161二、協同產品設計163第七節 協同商務與同步工程之差異164第八節 協同商務方式166一、企業間的資料交換(D

7、ata Exchange B2Bi)167二、企業間應用程式的整合(Direct Application B2Bi)168三、封閉式企業間流程整合(Closed Process Integration B2Bi)169四、開放式企業間流程整合(Open Process Integration B2Bi)170第九節 協同商務的特質171第十節 導入協同商務對企業帶來的影響172一、為企業帶來重新審視自我核心競爭力的機會172二、為企業帶來組織再造之機會173三、為企業帶來流程再造之動力174四、降低企業受產業群聚效應之影響174五、為企業重新檢視資訊科技之應用成效174六、讓企業更容易達成全球

8、化佈局的目標175第十一節 協同商務整合的困難175第十二節 協同商務的願景177第七章 全球運籌180第一節 全球運籌管理的演進180第二節 全球運籌管理概念182第三節 全球運籌管理的重要性183第四節 全球運籌管理的服務範圍與重點185第五節 全球運籌管理規劃186一、生產模式BTO/CTO/TDS186二、資訊技術整合191第六節 全球運籌管理之競爭優勢196一、全球運籌據點佈局196二、全球運籌系統建立之成功關鍵因素197三、全球運籌管理的競爭架構198第九節 全球資訊運籌系統201一、全球資訊運籌系統架構201二、全球資訊運籌中的產品生命週期模型203第八章 供應鏈管理資訊科技20

9、7第一節 資訊科技與供應鏈管理及夥伴關係208一、運用資訊科技於供應鏈管理的組織因素209二、資訊科技應用在夥伴關係中之角色210三、夥伴間雙邊資訊科技使用程度之衡量212第二節 影響供應鏈管理的資訊科技發展212一、供應鏈管理資訊科技的目標資訊流與產品流212二、達成目標的方法214一、電子資料交換(Electric Data Interchange,EDI)215二、延伸標記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218三、XML與EDI比較219第二節 電子資料交換(EDI)221第二節 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應用223第三節 供應鏈決策支援系統224一、供應鏈管理

10、之決策支援系統簡介227二、了解決策支援系統228三、供應鏈決策支援系統229四、供應鏈軟體服務與支援229第四節 供應鏈資訊科技的目標與解決方案232第九章 先進規劃與排程(APS)系統234第一節 先進規劃與排程(APS)系統234一、先進規劃與排程(APS)系統功能模組之探討234第二節 先進規劃與排程(APS)系統之功能與特色236一、同步規劃237三、考慮企業資源限制下之最佳化規劃237三、即時性規劃238四、支援決策能力238第三節 APS 系統常用的規劃技術238一、數學模式238二、網路模式239三、模擬模式239第四節 現有APS 系統之排程模組探討241一、APF242二、

11、Adexa之Material and Capacity Planner(MCP)243三、鼎誠資訊之DigiChain APS X 系統245第六節 限制理論247一、限制理論之由來247二、限制理論之內容248二、限制理論之績效衡量系統元件253三、限制理論之作業計畫與控制元件254第十章 電子化採購262第一節 電子化採購定義262第二節 影響企業進行電子化採購因素264第三節 電子化採購分類與型態265第四節 電子化採購應用程度269第十節 電子化採購的挑戰與困境273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概论第一节 何谓供应链美国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ouncil)对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

12、链的范围包括上游供货商、制造商到下游顾客,其为从产品生产到配送等相关活动流程。我国经济商业司亦对供应链管理定义:供应链是指产品由最初的原料至销售商品给消费者间所有活动之环节,亦即包括原料、设备、生产、库存、销售、售后服务等事项。尚有其它学者认为供应链包含产品流和信息流两部分,其为双向流程,并整合从供货商到最终顾客的所有活动,故可将供应链视为一个虚拟企业的集合体,由其成员进行整合采购、制造到配送产品等活动。整体而言,供应链为制造商将原料、产品和信息流透过对原物料制造到产品送达最终使用者之整体流程,其参与者包括供货商、制造商、物流业者和顾客。第二节 何谓供应链管理一、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在管理意义上,

13、供应链(Supply Chain)与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的涵义是不同的。”供应链”可以说是企业联盟之跨功能部门间运作程序之整合与协调合作的策略;而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则在追求企业合作的效率,以较少的产品前置时间与营运成本为最佳考量,来获取企业营运的竞争优势,因此供应链管理系藉由供应链的合作与企业程序的整合、协调,以缔造企业合作的竞争优势。Dornier 还认为供应链管理也就像是单一企业中ERP信息系统,其目的在于管理企业中跨功能部门间生产资源的结合与企业资源的最佳分配。因此,供应链管理也可以说是针对产业供应链各个企业中营运资源、库存与行销决策等,作

14、最佳的安排与整体的完善规划。David F. Ross (1997) 对供应链管理定义如下:供应链管理指的是连结企业内部及外部结盟企业伙伴之集体生产能耐与资源,使其成为一具高度竞争力及使顾客丰富化的供应系统,俾其得以集中力量发展创新方法并使市场产品、服务与信息同步化,进而创造独一且个别化的企业价值源头。美国学者Tom. Davis 指出,供应链管理较诸传统通路管理不易,因为有3 种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的供应链中,1.制造的不确定性2.供应的不确定性3.市场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即在克服这3 种不确定性,亦即以最有效的方法将原物料制成产品,且对客户所要的产品再指定的时间运抵客户所指定的地方。Simchi Et Al(2001)等在其著作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ina 一书中,定义供应链管理为:利用一连串有效率的方法,整合供货商、制造商、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