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七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4742512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七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七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七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七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七年级语文上册《石壕吏》精品教案 鲁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壕吏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本文三首诗歌正好能够反应杜甫诗作风格的转变过程,由青年时期的壮志昂扬到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的忧国意识。前面的两首诗歌能够让学生大致了解杜甫的诗风,并且了解本诗学习的背景,奠定了重要的学习前提。本单元的古文都是作者面对生活中最常见的景物或事件抒发自己情感的文章,本诗也是这样。作者借赴任途中看到的一户普通农家:“有吏夜捉人”的事件。借此事件来表达作者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本文是一首叙事诗,与学生平常所看到的四句或八句的诗歌不同,质朴、

2、凝练的语言,精炼的叙事,使文章兼具生动性和具体性,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二、说目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本文的写作特色,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1、 在原有古文字词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书本注释,能够疏通全文,理解文章意思。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理解性背诵全诗。这是本文的重点,通过用现代文叙事文章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理解故事所有情节,能够复述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3、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味本文高度凝聚且质朴的语言风格。这是本文的难点,语言一直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困惑,尤其是古文的语言更难理解,但本文的语言有鲜明、但易懂的特色,对掌握古诗语言特色有很大的益处。4、 通过比较

3、本诗与前两首诗歌在内容的变化,体悟本文作者所表达的忧国忧民意识,让学生感受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和珍爱生活。情感体悟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但本文的情感理解较为容易,但必须在全面理解三首诗歌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本文情感,这样对本诗情感的体悟更加透彻。三、说教法:“学习千法,读是根本。”对于文言文来说,朗读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熟读为先,讲中有读,读中促讲的办法。自由读、齐读、演绎读等方式,通过多读来掌握、理解文章,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目的。本文是叙事诗,因此具有一定的故事的情节行和生动性,因此在理解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主要采取讨论法和猜测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悟人物和故事背后的内涵

4、,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四、说学情本校学生时来自各地的外地务工子女的子女,他们普遍的特点是不爱学习、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动机不明、上课容易开小差、家长不重视不关心子女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老师在讲台上,辛苦死;学生在下面,无聊死。”的局面;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获得同学、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重视他们的关注点,将课上得精彩生动是最重要的,在吸引其注意力的前提下,将文章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本诗的学习,采用的讨论法和分角色演绎法,能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最大的课堂活动力,发挥他们的特长,将学生的表现能力充分展现出来,在自主、自觉、自我深入

5、的学习中,学习本课。五、说教学设计:(一)、导入:春望中描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景,在安史之乱的混乱局面下,国家呈现出一派破败、萧条的状态,人民的生活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战争不断,经济凋零,各处破败不堪。诗人“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更是将一个为国家前途忧心忡忡、劳思伤神的爱国形象跃然纸上。本诗作者更是亲历了一幕当时战争中,“强征人”的悲惨经历。这里说的是“征人”,而非“征丁”,同学们应该能听出其中的怪异,那就自然引出了本人主旨句“有吏夜捉人”。(二)、预习及背景介绍:结合课文注释1,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结合春望中描绘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诗所作的思想基础,让学生自我感知诗歌是

6、在一定背景下,作者的有感而发这一知识点。(三)、自由朗读,疏通全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停顿,结合这两个要求,自由的朗读课文。学生在自己朗读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古诗的语言在音律、节奏上的美感。字音方面:强调戍-sh、妪-y、衰-shui、咽-y等字的读音;节奏方面:本文基本上一句一个动词,因此在划分停顿节奏上比较简单,一般是二三式或三二式,朗读起来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律感。 在自由读的同时,集体讨论、归纳、总结,自主的学习顾问朗读的技巧。通过小组讨论的手段,让学生在自己和同伴的帮助下,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和已有的古文知识,疏通全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每句诗的意义,程度较好的同学能够用诗话的语言来

7、表述诗句的意义。(四)、理解课文,掌握内容结合本文是叙事诗的写作特色,用现代文中叙事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以下问题:1、 根据记叙文六要素,请你用原文的句子或词语找出本文的六要素。让学生在文中找信息理解课文的主要信息(时间:夜;地点:石壕村一老妇家;人物:吏、老妇、孙母、乳下孙、老翁、作者;起因:捉人;经过:老妪的陈述;结果独与老翁别。)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理清文章的内容。2、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老妪的一席话,这段话里面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请问你说以下大致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分3层:家中男丁的状况;家中其他人的情况;老妪请愿应

8、征。这3层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老妪一步步说明家中认定的惨状。)3、 (通过上一问知道老妪的话有3部分内容,并且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继续追问)那老妪一口气怎么会说这么多话? 4、 (吏的步步紧逼)你能试着猜测吏问了哪几个问题吗? 射击以上各化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揣摩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之后,揣摩老妪这段话的层次,探究式的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5、 同桌试着用老妪和吏的身份进行对话,要求说出吏和老妪的语气和情感,课适当增加符合实际的自己的语言来演读。用情境教学的发放,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设置的氛围,体味作者所需表达的情感,6、 理清文章思路和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试着背诵课文,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7、 分析主要人物吏和老妪的人物形象,在此寄出上体悟作者的情感、分析其写作意图。(五)、讨论题目是石壕吏但却用大量篇幅写老妪,只对官吏简单叙述是否不妥?培养学生深入文本、组织语言,表达自我意见的能力。(六)、总结结合故事的内容和作者情感,让学生谈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请同学们自我感悟现实社会和故事背景的差距。板书设计:石壕吏时间:暮 地点: 石壕村人物: 老翁:逾墙走 睡卧不宁官吏:呼 一何怒 凶暴蛮横 不可一世老妇:啼 一何苦 值得同情 勇挑重担杜甫:沉默 关心时局 同情百姓事件: 有吏夜捉人 社会动荡 不得安宁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