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和体会(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4736500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和体会(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和体会(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和体会(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和体会(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和体会(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和体会(通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内容摘要: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条件,课堂教学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体会等方面阐述数学分层教学的概况。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分层教学课堂教学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

2、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一、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条件1、创造良好的环境。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

3、。高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4、、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二、课堂教学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实施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

5、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B组学生达到;C组学生达到。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

6、角函数问题。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的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

7、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A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A层在听课时不等待,C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饱”,B

8、层“吃得好”,C层“吃得了”。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例如,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什么叫函数?映射?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然后让C层学生回答题,B层学生回答题,A层学生回答题。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

9、觉中突破这一难点。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了函数概念后,又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函数由哪三个要素组成?与映射有何关系?如何求自变量x取a时的函数值f(a)?并说明f(a)与f(x)的异同。自变量是否一定用x表示?两个函数相同的条件是什么?说出二次函数f(x)=2x2+2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并求f(0),f(1),f(a),f(x+1)。下列各式能表示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1)y=2)y=3)y=4)y2=x2下列各组中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1)y=x2与z=u22)y=x与y=3)y=与y=()2先让A层

10、学生解决题后,请B层学生解决题,再由C层学生解决题。从而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4、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饱,C组学生吃不消。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11、(课后复习题)各半,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层次学生选择:第一层:解下列不等式:1)4x2-4x15,2)14-4x2x3)x(x2)x(3-x)1,4)-x2-2x+80第二层: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l)y=2)y3)y=第三层:已知不等式kx2-2x+6k0(k0)1)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x|x-2,求k的值:2)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实数集R,求k的值;分层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

12、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C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数学分层教学的体会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

13、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3、在教学辅导过程中,让A层的同学辅导B层的同学,B层同学辅导C层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由于分层的情况将随时因学生的成绩而改变,A层的同学不愿降到B、C层去,同时B、C层的同学又希望能升到A层来,这样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笔者对分层教学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索之中,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参考文献1、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2002.2冯跃峰;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10付海峰;3、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层次性数学通报1999.3冯德雄章明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