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考练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723768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考练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考练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考练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考练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考练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考练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考练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姓名 班级 组别 说明:本试题满分45分,考试时间4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使增加B越国以鄙远 鄙:以为边邑 C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覆盖,施加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秦王必说见臣 日以尽矣B今日往而不反者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图穷而匕首见 卒惶急无以击轲D秦兵旦暮渡易水 持千金之资币物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因人之力而敝之B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时人莫之许也C辞曰:臣之壮也,犹

2、不如人停数日,辞去D又欲肆其西封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A失期,法皆斩B夜缒而出C其一犬坐于前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水”,有凌空飘逸的,有汪汪一碧的,有晶莹清澈的, 。A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他集中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B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C它们是琼浆、深潭、瀑布,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质、色、形D他逼真地描绘出水的形、色、质,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3、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害怕孤独。我们不允许别人孤独,所以要把别人从孤独时刻里拽出来,接受公众的检视;同时 ,所以不断被迫地宣示: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第69题。(共12分)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

4、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见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

5、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7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借用 B景淳竟死 竟:居然 C反赆以货,遣归 赆:赠送 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 8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莫舍我 吾宁舍之

6、而受祸 B然独好周人急 然其行最著 C恐为他人得 倘育而为风露所感 D何以报为 妻卧草中以号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仗踵疑门,告曰拄杖走到李疑门前,对他说 B不少见颜面没有稍微露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志其数而封识之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

7、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1填空。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又前而为歌曰:“ , 。”(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 。”(左传曹刿论战 王曰:“善。”乃下令:“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诸葛亮出师表)题号1234578910选项6.4、5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参考答案1D 被:受,遭受。(题目价值:熟识文言实词的意思)2D(A说,通“悦”,yu,高兴。以,通“已”,已经

8、。B反,通“返”。振,通“震”,震慑。C见,通“现”。卒,通“猝”,c,仓促,突然。)(题目价值:熟识文言文中通假字)3D(题目价值:熟练辨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4D名词用作动词,驻扎。(例句中的“箕畚”是名词作状语,翻译为“用箕畚”。A“法”,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B“夜”, 名词作状语,在夜晚。C“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题目价值:熟练掌握文言文中变性活用)5.A 讲评:命题意图: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重点考查照应问题,对学生能观照语境提出了要求。答案解析:“瀑布”“深潭”“琼浆”分别照应水的“形”“色”“质”, 与题干中的“凌空飘逸”“汪汪碧”“晶莹清澈”。排除B、C。学生极易选择D

9、,关键看“它们”所指,它们不能指代“水的形、色、质”,而应指代上文中 “凌空飘逸的”“汪汪碧的”“晶莹清澈的”,故排除D,选A。试题拓展:(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 ,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的百科全书。感谢那些黄山石工, 。他们征服了黄山。断崖之间架上桥梁,正可以观赏泉瀑。险绝处的红漆栏杆,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A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B骇人的雷电霹雹,美丽的霜雪云霞 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C美

10、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 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D骇人的雷电霹雹,美丽的霜雪云霞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实际的印象,也无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 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落矶山岭之胜, 。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切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霜看。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A云缭烟绕,山隐水迢 在雪,在石B云缭烟绕,山隐水迢 在石,在雪C山隐水迢,云缭烟绕 在雪,在石D山隐水

11、迢,云缭烟绕 在石,在雪(1)C【解析】注意句中“好脾气与坏脾气”与备选项“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的照应关系。句中“断崖之间”和“险绝处”的顺序与备选项“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的照应关系。(2) B【解析】注意句中“山在虚无之间”的总提作用,但必须变通一下,“山在虚无之间”的原因是因为“云缭烟绕”,而“山隐水迢”又暗合了“山在虚无之间”,所以“云缭烟绕”在前,“山隐水迢”在后。句中横线之后先说“奇岩怪石”,后说“那雪”,因此选择“在石,在雪”一句。6我们不允许别人孤独 我们也害怕孤独 我不孤独7【答案】B 【解析】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

12、”,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竟然” 8【答案】D 【解析】A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B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C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D前“以”是表反问的“何以为”结构的一部分,“何以报为”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后“以”表修饰。尽管前“以”不好翻译,但后“以”用法比较明确,用代入比较法即可知道两“以”不同。 9【答案】D 【解析】“寄其里人家”译为“寄送给景淳家”有误。从下文可知,李疑是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取包裹的,因此之前肯定没有寄送包裹的事情。此处的“寄”是“寄存”的意思,“其里人家”指的是李疑的邻居家。 10【答案】C 【

13、解析】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 附译文:(一)李疑,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去他家接受学业,他得到一些粮食来生活,本来自己十分贫困,但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