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思想特征及综合教育的对策探讨》-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4721614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农民思想特征及综合教育的对策探讨》-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当前农民思想特征及综合教育的对策探讨》-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当前农民思想特征及综合教育的对策探讨》-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当前农民思想特征及综合教育的对策探讨》-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当前农民思想特征及综合教育的对策探讨》-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农民思想特征及综合教育的对策探讨》-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民思想特征及综合教育的对策探讨》-公开DOC·毕业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农民思想特征及综合教育的对策探讨丁敏来摘要: 当前农民综合教育面临的问题有:农村义务教育普及仍有差距,农民的生产观念,市场竞争意识薄弱,职业性差等。强化农民综合素质教育,要建立和完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发挥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按照农民需求搞好培训,加强训后示范和服务,提高农民对科技与经管知识的吸纳能力,促进农民观念更新。探讨了农民综合素质教育在农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今中国农民思想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并论证只有构建在广大农民参与下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体系, 把农民培养成现代经济人、现代政治人和现代文化人, 全面促

2、进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关键词: 农民 思想特征 教育培训 对策 农民是中国现代化的主体,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思想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便无从谈起。农民素质提高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农民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和行为规范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要解决这些深层次的农民思想观念问题,必须构建在广大农民广泛参与下的科学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系,把农民培育成现代经济人、现代政治人和现代文化人。这是建设新农村,加强农民思想综合素质教育中必须面临和研究的课题。1当前中国农民思想特征1.1传统文化观念所凸现

3、的农民思想观念的双重性: 以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为例,在传统文化中“ 君子言义,小人言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觉得谈利是可 本文为浙江省丽水市2009年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课题编号LC200925)中的核心内容。作者简介:丁敏来(1989- ),男,浙江缙云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三学生,联系电话:13720022481 E-mail:,或;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邮政编码:100029。耻之事,再加上中国历代统治者倡导“ 重农抑商”的政策,将商人列入下等阶层。这种文化对国人的影响极大,中国农民宁愿世代守在贫瘠的土地上过着清贫的生活,也耻于走出家门,经商发财。这种思想

4、无疑是一把精神枷锁,束缚了农民对新市场、新信息、新技术的接受。但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了这一传统思想,一些农民抛弃了传统的义利观,弃农经商,兴办企业,接受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思维。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守传统,小富即安仍是农民一大局限。还有相当农民仍然恪守传统,怀着对乡土深深的恋情,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他们固定的造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基本旋律。1.2旧观念在历史进程中的重现性: 农民的某些旧观念在其历史进程中表现出时抑时现,这种思想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被抑制。一旦有了适宜的气候与土壤,它又会萌生,滋长甚至膨胀。传统的家长制乃是农民现代化的一大障碍。在经济发达的农村,一部分思想先进的

5、农民带领全村或所在地区的农民改变了贫穷的生活,走上了富裕之路,由于他们的功绩,渐渐地在农民中树立了权威。但由于固有的传统思想的作祟,他们往往成为农村新型的家长、庄主,他们经常置现代社会的法律于不顾,成为凌驾于农民头上的集权者,他们所发布的号令成为农民的法律,成为农村独立王国的代表。在有些地方的乡镇企业,往往与乡村血缘关系纠缠在一起,使企业员工形成一个以企业领导或企业主为中心的裙带圈,广大员工唯命是从,宗族、家族观念取代了现代企业的管理和运作的基本思想。1.3新旧思想的矛盾性: 农民由于物质文化需要的驱动去实现新的生产和新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外表上套上了一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进步的光环。但传统的

6、小农思想中的怀旧传统、安于现状、害怕风险的心理定势又常常使他们经受不住新的思想的考验而又回到传统的轨道上来。在目前中国的农村,确实有经济发展水平令人神往的村镇,诸如天津的大邱庄、河南的刘庄等等,他们透视着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曙光。但是这些暂时被富裕武装起来的农民,其文化素质、知识结构、对现代化的理解程度有多高,实在令人担忧。大邱庄禹作敏的末路就是中国农民在走向思想现代化过程中被旧思想所侵蚀的例证。农民一方面渴望新的观念和思想,另一方面又时刻处在旧的思想观念的笼罩之下,农民每迈开一步,都经历着新的思想激烈斗争和痛苦的抉择,这种斗争和抉择往往表现出多次反复。第四,外在行为与深层观念的反差性。农民受小生

7、产者狭隘功利主义的影响,容易凭一时的兴趣或受眼前利益的驱动,去模仿某种新的行为。市场经济大潮不仅将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推上时代“ 弄潮儿”的宝座,有时不可避免地将部分思想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也推上了时代的前沿。这样便产生了一系列与现代化相悖的现象,没有文化当老板的不是个别事例,尽管他们在物质指数上已经现代化,但现代化所需要的科学决策、效率观念、价值取向在他们身上很难确定。这种外在行为与深层观念的强烈反差,无疑加重了中国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步履进程。2、当前农民综合教育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2.1农民教育现况: 我国农村有4.9亿劳动力,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

8、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这种状况将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如期实现。 2.2农民观念问题: 归纳起来就是“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经过两千年多年农耕文化的演替,使具有“群体性质的血缘性、居住方式的聚居性、组织结构的等级性、调节手段的礼俗性、经济形式的农耕性、资源渠道的自给性、生活方式的封闭性、历史走向的稳定性”农耕思想在我国农村社会中延续下来。在这种意识不自觉的驱使下,农民依赖土地,科技难以融入经营,使得人口与粮食流动性差,农产品商品率低,而这与经济全球一体化显得格格不入。目前,我国的农业经营规模小,经营单位由改革之初的1.8亿个农户增加到现在的2

9、.4亿个农户,户均农地规模则由8.6亩降至6亩多,不及小规模经营著称于世的日本的一半。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关专家根据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资料计算,50%小农户承包的土地总产出率中的商品率为零,土地主要作为其安身立命的生存保障;另外约35%左右的农户土地总产出率中商品率不到30%,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只有约15%的农户土地总产出率中商品率高于30%,而且这种分散的小生产,农产品质量不高。这种状况就必然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2.3社会市场问题:一是农民市场竞争意识薄弱,没有机遇观与危机观;二是思维滞后,产业之间不能形成广泛的竞争与合作;三是市场竞争主体强弱不对称,农民处于劣势地位。 2.4农业

10、生产问题:农民对农业生产缺乏完整的成本核算。在农业生产中,绝大多数农民算帐只算除土地、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外的生产资料投人,而对于土地的价格、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先期投人和活劳动的价值是一概不计。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缺乏对科技的吸纳能力,缺乏经营经验和管理知识;加上资源和资金的制约,农村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农业生产缺乏科学的操作规程。其结果是,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很难在市场上竞争取胜。2.5农业经营管理问题:土地经营分散,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户“种田就是为了吃粮”的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少数农民甚至借着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只占土地而不用,只等别人租赁或征用时收取基金,土地浪费现象严

11、重,由于土地分散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土地产出率不高。由于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种田成本高,产量低,效益更低,部分农户种田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口粮,也束缚了部分家庭成员从事其他职业获得较高收入的机会,使得整个家庭从务农方面获得的收入普遍较低,而往往是越是低收入的农户,这种现象越是严重,导致了家庭农业生产的恶性循环。土地利用率下降。由于分散经营规模小,阻碍了先进农业机械和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推广,部分农户的农业经营成了“夕阳农业,传统农业”,有4050%的农户实行“一熟制”,即只在春夏季栽种水稻,而冬季则将土地冬闲,由于规模小,土地利用率下降,导致效益低下。使得农户不得不将种田作为一项副业来对待,“

12、忙时务工,闲时务农”,致使农业总体效益低 。2.6农民素质与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 。据调查,目前在我国农村从业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占42.15%左右,文盲半文盲占14.01%左右。接受过短期培训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只占4.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仅占0.13%,而没有接受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这种科技文化素质,显然是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由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加上经济转轨时期城市和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排斥,致使农村劳动力主要依靠农业来消化。据测算,我国种植业最多需要劳动力1.77亿,加上林、牧、渔业,现阶段农业部门就业需求为1.96亿人,目前剩余

13、劳动力1.52亿;“十五”期间每年还要新增加农村劳动力800多万人;“人世”以后,将使我国一些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面临直接冲击,相关生产可能还会收缩,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将有较大幅度减少。据分析,农产品进口每增加1亿美元,国内将损失20万个农业劳动的就业机会;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乡镇企业处于调整转型时期,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下降。这些因素将给农村劳动力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农民的素质较低而且就业主要在农业、在土地上。目前,农村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约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47.4%。因此,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仍然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就业渠道。有限的非农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素质下滑。据有

14、关资料分析,农村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5.4%,分别比农村劳动力总数中的比重高2个和12.4个百分点;另外,外出打工的劳动力技术素质构成也较高,外出打工的劳动力有技术特长的占34.7%,比农村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高16.8%;而且外出打工者也大多是强劳动力,其中69%是男性,74%是18-40岁的青壮年。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过程中,大批有文化、有技术、身强力壮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耕种的多是妇女、老人、残疾人以及文化素质不高的劳动者,致使本来素质就不高的农业生产主力军的整体素质持续下滑。 3、强化农民综合教育的对策 3.1提高认识:13亿人口

15、,8亿在农村,农民是现代化的主体。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国整体上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离开农民谈农村,农业现代化是毫无意义的。而农村现代化的核心是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即指农民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理念,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发展自己的现代性,成长为现代化的过程。只有农民具有了积极、进步、开放、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道德追求,实现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事业才算成功。所以农村现代化过程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与社会是互动的,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农民发展进步的现实基础,

16、农村发展繁荣关键是农民观念的进步。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及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求农民具有积极、进步、开放、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道德追求。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业已成为国家现代化中特别重要的非经济动力因素。3.2强化教育手段: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孩子的科学文化素质,杜绝再产生新的文盲、半文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后继力量。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从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加大政府投入,率先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彻底改变“义务教育不义务”、“农民教育农民办”的情况,加大对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使农民高度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防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