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一 新人教A版必修2(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4700530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一 新人教A版必修2(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一 新人教A版必修2(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一 新人教A版必修2(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一 新人教A版必修2(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一 新人教A版必修2(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一 新人教A版必修2(通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能目标(1)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理解并掌握公理4;(4)理解并掌握等角定理;(5)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范围及应用。2、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掌握空间两直线关系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异面直线的概念;2、公理4及等角定理。难点: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与教师交流、概括,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教学用具:多媒体、长方体模型、三角板四、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1、通过

2、身边诸多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举例和相互交流得出异面直线的概念: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2、师:那么,空间两条直线有多少种位置关系?(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教师给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得出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共面直线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教师再次强调异面直线不共面的特点,作图时通常用一个或两个平面衬托,如下图:2、(1)师: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空间中,是否有类似的规律?组织学生思考:长方体ABCD-ABCD中

3、,BBAA,DDAA,BB与DD平行吗?生:平行再联系其他相应实例归纳出公理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acabcb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2)例2(多媒体)例2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了公理4的运用(3)教材P50探究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提升了对公理4的运用能力。3、组织学生思考教材P51思考让学生观察、思考:ADC与ADC、ADC与ABC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这两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生:ADC = ADC,ADC + ABC = 1800教师画出更具一般性的图形,

4、师生共同归纳出如下定理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教师强调:并非所有关于平面图形的结论都可以推广到空间中来。4、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共同交流,导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1)师:如图,已知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中任一点O作直线aa、bb,我们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夹角)。(2)强调: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b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

5、面垂直两种情形;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3)例3例3的给出让学生掌握了如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从而巩固了所学知识。(三)课堂练习教材P53 练习1、2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四)课堂小结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2)计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应注意什么?(五)课后作业1、判断题:(1)ab ca = cb ( )(1)ac bc = ab ( )2、填空题:在正方体ABCD-ABCD中,与BD成异面直线的有 _ 条。3、P56习题2.1A组6第三课时2.1.3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之

6、间的位置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能目标(1)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难点:用图形表达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借助实物,通过观察、类比、思考等,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教学用具:多媒体、长方体模型四、教学思想(一)课题导入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以及课本P53的思考题为载体,提出了:空间中直线与平面有多少种位置关系?(板书课题)(二)研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的实物,从而直观、准确地归纳出直线与平面有三种

7、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 有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与平面相交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在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 来表示a a=A a例4(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完成例4例4的给出加深了学生对这几种位置关系的理解。2、引导学生对生活实例以及对长方体模型的观察、思考,准确归纳出两个平面之间有两种位置关系:(1)两个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2)两个平面相交 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用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快地理解与掌握了新内容,这两种位置关系用图形表示为L = L教师指出:画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时,要注意使表示平面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平行。教材P55让学生独立思考,稍后教师作指导,加深学生对这两种位置关系的理解教材P55习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指导(三)归纳整理、整体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提升他们掌握知识的层次。(四)作业1、让学生回去整理这三节课的内容,理清脉络。2、教材P56习题2.1 A组第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