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粤教版必修3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687950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粤教版必修3(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

2、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

3、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

4、发掘。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5、,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解析】本题从以偏概全、夸大事实的角度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D项,“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一句属以偏概全且夸大事实,从原文第二段倒数第二句话“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看,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只能

6、证明史记殷本纪记载的殷王世系基本可靠,并不能证明史记殷本纪所有的内容都真实可信。A、B、C三项表述正确。A项相关信息在第一段,B、C两项相关信息在第二段。【答案】D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

7、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解析】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项,从原文第四段“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一句看,古史辨派批判旧史学是因为旧史学经不住史证,其中有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的原因;说他们“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于文无据。A、C、D三项表述正确。A项相关信息在第二、三段,C项相关信息在第四段,D项相关信息在第五段。【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B

8、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解析】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说法错误,东汉时期就有了以小篆为本探究先民造字之法的说文解字,自北宋以来,随着金石学的发展,对金文的研究成果又成为了学者们探究造字法的重要依据。A、B、C三项说法正

9、确。A项可从第二段第二句话找到依据。B项在第三段“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第四段“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等句中有所体现,参照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以及“二重证据法”的主张,可以推知这一说法正确。C项可从第四段“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一句找到依据。【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邹炳泰,字仲文,江苏无锡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纂修四库全书,迁国子监司业。国学因元、明旧,未立辟雍,炳泰援古制疏请。四十八年,高宗释奠礼成,

10、因下诏增建辟雍。逾两年,始举临雍礼,称盛典焉。寻超擢炳泰为祭酒。累迁内阁学士,历山东、江西学政。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六年,京察,特予议叙。军船交粮挂欠,已许抵补,后至者复然。炳泰虑年年积欠,与同官达庆意不合,自具疏奏,诏斥其偏执使气,镌级留任。又奏监督轮值宿仓,仓役出入滋弊,宜令于仓外官房居住,从之。十年,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署工部,管理户部三库。十一年,兼管顺天府尹事。十二年,调吏部。十四年,加太子少保。仓吏高添凤盗米事觉,坐久任仓场无所觉察,褫宫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久乃复之。十六年,署户部尚书。寻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炳泰在吏部久,

11、尤慎铨政。十八年,铨选兵部主事有误,同官瑚图礼徇司员议,回护坚执。炳泰力争曰:“吾年已衰,何恋恋禄位?不可使朝廷法自我坏!”自具疏白其故,上韪其言,卒罢瑚图礼。既而有降革官捐复者二人,准驳不当,侍郎初彭龄论与不合,疏闻,上斥炳泰无定见,镌级留任。又盗劫兵部主事姚堃于昌平八仙庄,诏以地近京畿,官吏阘阅,不能治盗,罢炳泰兼管府尹事。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寻休致,归。二十五年,卒。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三十八)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A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B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C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D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解析】“柄泰自初登第”翻译为“柄泰自从做官以来”,“不登”应该与“权要之门”是一个部分,翻译为“不登权贵政要之门”,由此可以排除B、D。“浮沉馆职”意思为“在馆职之间升降”,“浮沉”是升降的意思,应该与“馆职”

13、搭配,所以排除A。【答案】C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B文中的“高宗”是乾隆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高宗。C礼部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以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解析】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称“太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答案】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隆年间,邹炳泰担任国子监司业,他援引古制上书请求,后来终于增建了辟雍。B

14、嘉庆年间,邹炳泰担任礼部侍郎,调任仓场,革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弊端;几年后又上奏监督轮流住在仓库值班,皇帝答应了他。C邹炳泰在吏部任职时间长,在选拔官吏方面很谨慎,在选拔兵部主事一事上坚持原则,不阿谀顺从他人,得到了皇帝的认可。D邹炳泰自从做官以来,不登权贵政要之门,很久以后才跻身朝中大官。邹炳泰在任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有什么过错,仁宗很器重他。【解析】“没有什么过错”错。他曾被剥夺官职,降级或降职留用,说明他犯过错误。【答案】D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导学号:20130098】(1)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5分)译文:(2

15、)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5分)译文:【答案】(1)嘉庆四年,(邹炳泰)被授任为礼部侍郎,调任仓场,革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弊端。因粮厅颜培天不称职,邹炳泰被弹劾离开官位。 (2)等到教匪林清发生叛乱,叛贼大多占据固安及黄村,(皇上)追究议论炳泰在任上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的身份降职补任。 【参考译文】邹炳泰,字仲文,江苏无锡人。乾隆三十七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编纂修订四库全书,升任国子监司业。国学沿袭元、明显得陈旧,没有设立辟雍(学堂),炳泰援引古制上书请求。四十八年,高宗解说奠基之礼已成,于是下诏,增建辟雍。过了两年,才举行设立辟雍的仪式,被称为“盛典”。不久破格提拔炳泰为祭酒。逐渐升任内阁学士,担任山东、江西学政。嘉庆四年,(邹炳泰)被授任为礼部侍郎,调任仓场,革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弊端。因粮厅颜培天不称职,邹炳泰被弹劾离开官位。六年,朝廷考核京官,特别把他的政绩交相关部门核议、记录。军船交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