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边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675193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3边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3边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3边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3边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3边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3边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3边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城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挣扎(zh) 包扎(zh)翘起(qio)翘首(qio)B.擂鼓(li)打擂(li)脖颈(n)长颈鹿(jn)C.埋怨(mn)拮据(j)停泊(b)血泊(p)D.蚱蜢(zh)舴艋(zh)眺望(tio)角隅(y)解析:A项,“扎”应读“z”;C项,“据”应读“j”;D项,“舴”应读“z”。答案:B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缠裹 唢呐 赤裸 吊角楼B.竟争棕榈艾篙踩高跷C.伶俐渡船景致碧溪岨D.皱眉粗鄙蘸酒笑咪咪解析:A项,“角”应为“脚”;B项,“竟”应为“竞”,“篙”应为“蒿”;D项,“咪咪”应为“眯眯”。答案:C3.

2、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祖父说着,于是,把手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2)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爷爷死了?”(3)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A.局束假若俨然 B.局促难道居然C.局促 假若 俨然D.局束 难道 居然解析:“局束”指控制,约束。“局促”指拘谨不自然。依据语境,第(1)句应选“局束”。第(2)句是个假设句,不是反问句,应填“假若”。“俨然”形容庄严,齐整,很像。“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第(3)句中老船夫并非真的生气,所以使用“俨然”。答案:

3、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50690005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状况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4、。解析:C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用在这里表现“视觉文化”的发展,准确恰当。A项,毋庸置疑:无须怀疑(多用于否定式)。意思过重,同时该词一般不作状语,可换为“毫无疑问”。B项,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用在这里不恰当,应该是“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D项,亡羊补牢:羊丢失了,才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与后半句的意思不一致,可以改用“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答案:C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

5、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B.“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C.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5 800万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D.城镇化攸关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解析:B项,首先是缺少介词“在”,应该在“年龄”前加“在”;其次是并列短语并列不当,“经历”与

6、“任职时间”在概念外延上不相同,“经历”应该包含“任职时间”;还有后一句断开更顺畅,即“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C项,成分残缺,可改为“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D项,成分赘余,把“攸关到”改为“攸关”;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而该句的意思应该是递进关系,可改为“不只是而且是”。答案:A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导学号50690006寻找翠翠 祝勇 闲坐于草亭,忽的想起翠翠,仿佛想起一个熟识的故人。天碰巧落着雨。我们碰巧饮着酒。雨和酒,碰巧都易于勾起人的愁肠。碰巧是在酉水边,酉水碰巧和沈从文小说里写的一般模样。我们碰巧都

7、是沈从文迷。所有与翠翠有关的事物,碰巧在这个时刻聚齐。而翠翠,却只能隔着茫漠的时空同我们说话。翠翠很远。翠翠只生长于沈从文30年代的小说里,穿着图案简单的衣裳。悠远的日子早已布满了旧电影似的划痕,但她的明眸不会褪色。沈从文说:“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严格来说,翠翠是由所有喜欢翠翠的人集体

8、创作的。凡是读过边城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翠翠。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或者说,翠翠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她的每一寸肌肤都是秋露和山雨凝聚成的,所以她才清明秀丽,有着透明的秉性。她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凡是河流可以带我们去的地方,她都可以带我们去。翠翠就是这样陪着我,在湘西,一路走了好远。她是无处不在的河水和月光。我知道她不独属于我,但她总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这是边城以外的翠翠。沈从文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翠翠。翠翠在边城里,在沈从文的设计里,只属于傩送,傩送就一下子成了边城外许多人的共同的情敌。翠翠在水边长大,像朵被一阵偶然的风吹

9、落在山间的野花。她的父亲母亲很久以前死于一场浓烈的爱情,她却懵懂着,不知情为何物。翠翠在世俗生活的边缘,旺盛地生长着。她只能透过城里来的人来打量那个她所未知的世界,但沈从文却将她永远隔绝于世俗世界之外,斩断了她同外部世界可能发生的联系天保和傩送都拥有“外面的世界”,或许他们中某一个的世界会与翠翠相连,但是天保死了,傩送出走,翠翠仍然守着她的渡口,消磨着她的年华;然而,翠翠的生命出路在哪里呢?在纯净的爱情里吗?爱情像河水一样不可捉摸,像青春一样无常和易逝。翠翠就这样面对着河流、青春和爱情。边城真正煽情之处,是翠翠的等待。翠翠的等待就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也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故事,都只是一个交代,翠翠

10、执着而执拗的等待,才是作品的核心。但是故事恰好就在这里戛然而止了,读者会根据自己的人生取向作出自己的抉择和判断,沈从文一句也没有多写,只有轻描淡写的几句:“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青年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美丽的翠翠,就这样将期望抛向未知的远方。她实在不该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耗尽自己的一生,她蓬勃健美的生命不该有这样的结局。也许,在某个“明天”,翠翠会突然看见傩送风尘仆仆的微笑重又出现在岸头,但是我们仍不妨作一个残酷的假设傩送从此远行,心中装着他的翠翠,梦里想着他的翠翠,走遍天涯,却

11、永不归来。而翠翠,则同渡口一同老去。这样,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另一方面,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翠翠于是成了沈从文为我们造的一个断臂女神。然而,这一切即使是梦想,也来得太迟了。翠翠被时间裹挟着,像傩送一样一去不回头了。傩送和翠翠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着我们。翠翠如蓝印花布一样纯朴的背影,带着湿润的乡下气息,消失在时间深处了。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雨还在下,河面上是一片烟,天气越来越寒凉。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野渡无人,视野里有浓有淡。浓的是水边的青石,怪兽般长满绿毛;淡的是若有若无的远山,以及山脚下的江水。一幅典型的中国式风景。遂想起沈从文的一句话:

12、“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开窍的单纯寂寞里过去。”当然,翠翠也在其中。想起她的爱,她悠长的等待,想哭。生活也许早已不那么静寂,在自己的节拍里沉了很久的湘西人在现代的步伐面前也表现出一丝慌乱。要抵挡香车宝马的诱惑已不那么容易了,尽管它的价值并不超过当年的一座碾坊。爱情,早已成了休闲中的甜点与速食,成了一次性消费品。这个时代里,过路的女学生,即使装扮再奇奇怪怪,行为再不可思议,也不是风景了。但翠翠是。可是河流还在。只要河流还在翠翠就在。当翠翠在孤独中等待傩送的时候,世间有多少个傩送,踏遍千山,在寻找着翠翠!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选自散文集凤凰:草鞋下的故乡

13、,有删改)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作者与沈从文一样,都是借翠翠这一文学形象表达对湘西故土的眷恋,对至纯至美的自然、青春、爱情的向往。文中翠翠的等待,也是作者与沈从文对爱与美的追求与等待。B.本文文笔优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富于诗情画意的乡城风俗画,表现了自然民风和人性之美,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C.作者说:“只要河流还在翠翠就在。”这是因为翠翠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在她身上有着河流一样透明的清明秀丽的秉性。D.文中第二段连用5个“碰巧”,节奏明快,语势连贯,形象地说明“想起翠翠”纯属偶然,但也正因为这一偶然,才触发了作者去“寻找翠翠”。E.文中

14、写到“过路的女学生”,是为了与翠翠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批评了现代的某些人在现代的步伐面前表现出的慌乱,她们注重外在,流于世俗,失却了纯真。解析:A项,“湘西”不是本文作者的故土,“翠翠的等待”也并非作者与沈从文的等待;B项,“生动形象地描绘”“富有地方色彩”不对;D项,“碰巧”不是“寻找翠翠”的原因。答案:CE7.本文描述了边城内外作者心中的翠翠,她们各具怎样的特点?请分别加以简要概括。参考答案:边城外的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边城里的翠翠:美丽,单纯,执着,忠贞。8.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1)翠翠于是成了沈从文为我们造的

15、一个断臂女神。(2)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语言的能力。思考时既要结合句子的本身义,更要揣摩该句的语境义。参考答案:(1)形象地说明翠翠已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形象。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而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2)“远”是指翠翠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着我们;“近”是指“我”心里装着翠翠,翠翠一直陪着“我”,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9.文章的结尾说:“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情节思路和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角度有两个,一个是情节的结构思路,一个是文章主旨。参考答案:点题,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青山绿水、人性的静谧安详、爱情的执着忠贞、生命的纯净美好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功利时代的担忧和伤感,呼唤一种在艰难孤寂的生活环境中乐观平静地应对一切的人生信仰。三、语言运用10.按照要求,从两个角度把下面的四句话各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