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 》教学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4674965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 》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管理会计 》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管理会计 》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管理会计 》教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管理会计 》教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 》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 》教学教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会计课程(本科)学习指导书梁丽萍 编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内容简介及培养目标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本科主干专业课,也是其他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管理会计概论、 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决策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责任会计、标准成本制度和战略管理会计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各种决策、控制、考核的技术方法及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加强企业管理,改善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

2、积极作用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本课程应注意的事项及学习方法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自身的特点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真正实现:知识结构上由点到面形成系统、内容层次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习方法上提倡灵活多样。做到从理论上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决策、控制、考核评价等定量定性分析的具体方法及运用技巧。正确处理好预习、网上学习、复习及测试的关系,灵活运用网络课程提供的教学资源、文字教材和相关参考材料。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是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方向的发展,

3、因此应特别注重培养管理意识,即如何运用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决策、控制、考评等。2、管理会计课程的重点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管理会计的练习题不是一般的计算题,应多分析、讨论。4、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只有在牢固掌握这两门课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管理会计,最好能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及一些现代管理方法。(三)本课程重点和难点1、基本方法 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教材第2章)、本量利分析(教材第3章)2、决策会计短期经营决策(教材第4章)、长期投资决策(教材第5章)n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号注明重点章节)章节课程

4、内容建议学时策略学习指导第1章总论2以课件和教材学习为主,重点理解基本概念第2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6以课件和教材学习为主,通过多做练习使自己能够灵活掌握混合成本的分解以及掌握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3章*本量利( CVP)分析6学时以课件和教材学习为主,根据本量利之间的规律掌握有关指标的计算和分析。第4章* 经营决策8学时以课件和教材学习为主,通过大量的例题,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并注意联系实际去分析问题。第5章*投资决策8学时以课件和教材学习为主,掌握各种投资决策指标在具体投资决策项目中的应用。第6章全面预算4学时以课件和教材学习为主,教材中所举例子的资料都是

5、相互联系和连续的,应注意数字间的勾稽关系。第7章责任会计4学时以课件和教材学习为主,注意把握责任会计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第8章标准成本制度4学时以课件和教材学习为主,差异的计算和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对成本进行控制。第9章战略管理会计2学时以课件和教材学习为主,掌握基本概念。第1章 总论(一)基本内容本章共分四节。分别阐述了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及背景,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基本内容和职能,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教育。(二)学习目标本章的学习目的是从总体上使学生对管理会计有一个基本的理论认识。即明确什么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其基本内容

6、;管理会计与相关课程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人员应掌握的知识体系及其职业道德。(三)重点和难点1、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含义,其形成发展的背景,以此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四)建议学习策略由于本章理论问题集中,且与以后的内容紧密相关,因此,除了掌握教材的内容外,还应将有关经济理论、管理学知识进行自学和复习,以便对管理会计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思考题:1、你认为管理会计该如何发展?2、管理会计是否应单独设置机构?为什么?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何区别和联系?4、结合我国当前经济模式,谈谈学习管理会计的现实意义。第2章成本性态分析

7、与变动成本法 (一)基本内容本章共分三节。在对成本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揭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描述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概念,介绍了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从各方面特别是损益方面对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进行了比较。(二)学习目标第一,了解并熟悉成本的各种分类方法。第二,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的特点与运用范围。第三,了解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特点,掌握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计算过程,通过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来理解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三)重点和难点1、掌握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基本概念。2、了解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3、进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四)

8、建议学习策略学习本章时,学生应能够深入地理解成本分类方法、混合成本分解方法以及变动成本法在整个管理会计中的基础性地位。应通过多做练习使自己能够灵活掌握混合成本的分解以及掌握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名词解释:成本习性、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思考题:1、什么是成本性态?为什么在管理会计中要将成本按其性态进行分类?2、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分别举例加以说明。3、什么是混合成本?它一般有哪几类?为什么要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4、为什么说“固定成本实际都是变动的,变动成本实际都是固定的”?5、“折旧费用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以是变动成本”,这一说

9、法对吗?6、怎样理解成本性态分析的相关范围?7、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它们的理论依据是什么?8、变动成本法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局限性?练习题:习题21 资料:某企业直接材料为每人工小时50元,直接人工为每小时35元,制造费用与业务量的关系如下。 月 份 业务量(人工小时) 制造费用总额(元) 1 50 000 162 000 2 40 000 140 600 3 35 000 140 700 4 60 000 185 000 5 70 000 204 000 6 65 000 196 000上表列示的各月制造费用总额中,包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等项目。

10、当业务量为40,000小时时,其成本项目组成情况如下: 变动成本 40,000 混合成本 58,900 固定成本 41,700 制造费用总额 140,600 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将企业的混合成本分解为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并写出混合成本的公式。 2、写出制造费用及总成本的公式。 3、若该企业某月份的业务量为45,000人工小时,其制造费用 总额及总成本为多少?习题22资料:1、某企业2012年及2013年的有关产销情况及按完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资料如下 项 目 2012年 2013年 生产量(件) 8 000 10 000 销售量(件) 8 000 8 000 单位变动成本(元) 8 8 固定性

11、制造费用总额(元) 24 000 24 000 销售收入(元) 120 000 120 000 销售产品生产成本(元) 88 000 83 200 销售毛利(元) 32 000 36 800 推销及管理费用(元) 20 000 20 000 税前利润(元) 12 000 16 800 2、该企业的变动性推销及管理费为每销售一件产品1元 要求: 1. 2012年与2013年的销售量相等,单位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总额均无变动,为什么2013年的税前净利比2012年高4 800元? 2按变动成本法编制2012年及2013年的损益表。 3用数字说明两法计算的税前净利发生差异的原因。习题23资料:某厂生产

12、甲产品,产品单价为10元/件,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4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为6000元,全部是固定性的。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最近三年的产销量如下表:资料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量本期销货量期末存货量060006000008000600020002000400060000要求:(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2)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法计算第一年的营业利润;(3)利用差额计算公式计算第三年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差额。习题24资料:某企业的甲产品月份的产量及总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月份指标12345678产量(件)总成本(元)105060000100062000190065000160072000180070000190079000200082000210080000要求: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第3章 本量利( CVP)分析(一)基本内容本章共分三章,由基本指标、确定条件下本一量一利分析、敏感性分析组成。(二)学习目标本章是成本性态分析合乎逻辑的发展,揭示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本一量一利分析的一般方法,联系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的内容深入理解本一量一利分析的基本假设。通过对对利润敏感性分析的介绍,使学生对敏感性分析分析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