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八年级下第六章章末2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134665336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北师大八年级下第六章章末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物理北师大八年级下第六章章末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物理北师大八年级下第六章章末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物理北师大八年级下第六章章末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物理北师大八年级下第六章章末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北师大八年级下第六章章末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北师大八年级下第六章章末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章末2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7秋含山县期末)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眼镜B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只呈现一个暗斑的是近视眼镜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考点】B1:透镜及其分类【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凸透镜能使得光线会聚,能成像;(2)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凹透镜能使得光

2、线发散;【解答】解:A、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故A错误;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是远视镜,故B错误;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只能呈现一个暗斑,即能使得光线发散,会在透镜后面出现一个光线较弱的区域,所以是凹透镜,即是近视镜,故C正确;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是远视镜,故D错误。故选:C。【点评】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比较中间和边缘的厚薄、阳光聚焦法、放大镜法、成实像的方法。这四种方法比较常用,一定要掌握。2(2017秋沭阳县期末)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

3、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再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考点】B3: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分析】根据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根据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再变大可推断焦点在光斑之后,从而判断焦距。【解答】解: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再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前,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后,因此f一定大于L

4、故ABD错误,故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理解“光屏上得到最小物象”时,像距即为焦距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3(2016秋苏州期末)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考点】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B5: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有实焦点;凹凸镜有虚焦点。(2)对于凸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

5、与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对于凹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发散,其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解答】解: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才能会聚于焦点,故A错误;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故B正确;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C错误;D、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D错误。故选:B。【点评】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4(2016沈阳)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A该光斑是

6、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考点】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分析】(1)所谓会聚和发散都是相对于原来的光线而言的,与原来的光线相比,向中间聚集了,就是会聚,反之就是发散;(2)凸透镜的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称之为焦距;(3)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凹透镜矫正近视眼。【解答】解:A、据图可知,该装置是透镜,所以光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B、由于不知道该光斑是不是最小、最亮的那一点,所以不能确定该点是否是焦点,故B错误;CD、据图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光

7、的折射、光线的会聚、发散作用的判断等知识点,是一道基础题目。5(2016兰州)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B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C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D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9:镜面反射;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分析】(1)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让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使平行光线会聚成一点,使发散的光线变为会聚一些。(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3)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当平行光射到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时,反射

8、光线仍然平行,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发生的是漫反射;(4)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解答】解:A、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故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故B错误;C、当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就是黑板反光问题,故C错误;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导致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黑板反光的理解和光的直线传播,是一道综合题。6(2008秋萝岗区期末)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考点】B5: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分析】要判断光线通过玻璃砖后会怎样,关键是要看玻璃砖属于什么透镜。图中,玻璃砖是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解答】解:如果同学们不对图片进行分析,很容易选B,这是错误的,因为凸形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这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所以C是正确的。故选:

10、C。【点评】本题中的一个干扰因素就是那个凸形的气泡,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了气泡的形状,而忽视了对光线起主要作用的其实是玻璃砖。7(2007绵阳)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过L2的二倍焦距点B过L2的焦点C平行于L2的主光轴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考点】B6:透镜的光路图【分析】因为两个凸透镜是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第一个凸透镜光路的特点来完成第二个凸透镜的光路图。【解答】解:过主光轴上的一点A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上一点B,并且A、

11、B两点到光心的距离相等,可知:AO1和O1B为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因为两个透镜完全相同,且AO1=O1B=BO2,所以BO2也是凸透镜L2的二倍焦距,所以光线再经L2折射后仍过L2的二倍焦距点。故选:A。【点评】过凸透镜二倍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仍过二倍焦点。这个规律可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帮助理解。8(2016枣庄校级自主招生)小明在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一种镜头焦距大小可根据需要发生改变的光学照相机)给小兰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小兰的位置不变,又给小兰拍了一张全身照。关于这个过程对相机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焦

12、距变小,像距变大【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知道物距、像距和像大小的变化规律:即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2)在物距或像距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焦距就相当于减小物距或像距;同理减小焦距,就相当于增大物距或像距。【解答】解:当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人的位置不变,又拍了一张全身照,即该过程中的像是变小的,所以应增大物距;即保持了相机和人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物距,即只能使透镜的焦距变小,同时还要减小像距。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9(2012武汉)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

13、,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前;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面,可以用缩小像距和调节物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解答】解:近视镜片属于凹透

14、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拿走近视镜片后,蜡烛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即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故选:C。【点评】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若在凸透镜前放一凹透镜,像将远离透镜移动;若在凸透镜前放一凸透镜,像将靠近透镜移动。10(2016随州)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C看近处

15、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考点】B9:眼睛及其视物原理【分析】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解答】解:AB、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清晰,就是根据晶状体自动调节的原理,故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所以图中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观察远近不同物体时的情况,故A错误,B正确;C、看近处的物体,要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让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所以应该变厚,故C错误;D、对于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的都是正常看就行,但对于近视眼,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通过眯眼的方式让晶状体在一定程度上变薄,有利于看清远处的物体,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熟练掌握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