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649479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座号高一历史(考试时间:7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将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学者葛志毅指出:“周克商后,急需建立一种对原殷商统治区有效的战略控制方式。”西周采取的“战略控制方式”是A分封制B世卿世禄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2(秦朝)地方政区采用郡县制,郡县的首长都非世职,更无世禄,县以下又有完密的乡里组 织,控制着每一个“黔首”(百姓)。

2、秦朝的地方制度A延续了周代地方制度特点B按血缘关系分配地方权力C把地方权力控制在了中央D是秦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3钱穆指出,汉代察举,其权在地方长官,不在地方民众。长官贤良的固须采访民间舆情,选拔真才;但长官营私舞弊的,却可不顾地方民意,推选私人。这表明察举制 A基本能够反映人民的意志B不能保证选拔官吏的质量C任用官吏权力下放到地方D易造成地方形成割据势力4宋代神童诗中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这反映了科举制A提高了官员的行政效率B选拔官吏比较公平公正C主要以农民为考试对象D有利于形成向学的风

3、气5明成祖时的第一个内阁大臣解缙,仅因敢于向皇帝直言犯谏,结果一度被贬下狱;另有一个黄淮(明朝首辅),也因谏言被下锦衣卫牢狱。该现象主要反映出A明初内阁制得到强化B明朝内阁未赋予实权C明初君主专制的加强D内阁阁臣地位的低下6民国成立,采用民主立宪政体,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制度总统为国家元首,按规定政治权力甚微,但事实上,袁世凯仍掌握大权。这意味着,辛亥革命 A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B仿效西方的政治模式C以约法限制了袁世凯D革命没有实质性成效7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条约签字仪式上,没有中国代表,美国总统威尔逊明显感到失望,有人听到他喃喃道:“这糟糕至极!”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A中国未派

4、团参加会议B捍卫了主权C五四运动斗争的影响D美英法等国间的矛盾8下面是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这场战争的性质是进军路线军阀割据界A反帝反封建革命B民主民族革命C反帝爱国革命D国共合作革命9毛泽东说:“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长征A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完全胜利B未遇到敌对势力设置的障碍 C使红军胜利实现军事战略转移D主要目的是北上以参加抗日101937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提到:中国反法西斯战争 是一个全局,“我们的要求是依靠多数和照顾全局

5、”,“然而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 独立”。这说明毛泽东A看到国民党抵抗日寇的决心B认为中国抗战具有世界意义C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增强了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111949年的组织法草案,非常明确地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像苏联那样的“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种以中共领导的,以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说明中 华人民共和国A仅代表无产阶级利益B具有崭新的民主性C四个阶级的地位相同D突出共产党的领导12习近平指出:“总结国际关系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发展的愿望B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接受和支持C由爱好和平的社会

6、主义中国倡导实施D与联合国宪章的重要精神一致13截至2011 年8月底,我国各部门法律中以行政法最多,79 部,占三分之一多;其次是经济法,有60部,而社会法较少,只有18件。这说明A依法治国已经实现B法律体系已基本健全C人民民主得到保障D法律内容存在不平衡14基辛格在20 世纪70年代初说:“在两个敌手之间,联合弱的一方更为有利,因为这样可以 遏制强者。”美国的这种认识A使美苏两国对抗升级B视西欧为“弱的一方”C促使中美关系正常化D表明美国经济不景气15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并不局限于国内问题,也适应当前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目前世界存在着许多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如果按照“一国两制”的精神来

7、处理,就可以消除许多争端和冲突。使各个地区和全世界得到和平、稳定与发展。这表明,邓小平认为“一国两制”A具有国内和国际意义B利于消除国际争端C主要为解决台湾问题D得到所有国家认可16“(在古雅典)即使有时国政仍须依使某些人的智慧,这总得限制这些人们只能在应用法律上运用其智慧,让这种高级权力成为法律监护官的权力。”该观点的实质是A禁止人治B轮番而治C直接民主D人民主权17每逢戏剧公演,雅典城邦公民们会紧坐在一起,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合历经同一种感受,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常常被囊括在城邦之中。据此可知,古希腊戏剧公演 A反映出民主制开放与繁荣特色B培育了希腊公民集体主义意识C体现出平等与自由的基本理

8、念D增强了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热情18在罗马人的观念中,是否依法统治是合法的政府和成功的暴政之间的根本区别。即使前者是糟糕的而后者是成功的,但在道德的判断上,后者也是不能接受的。这说明罗马人 A推崇成功的暴政统治B反感糟糕的法治统治C注重道德判断的标准D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19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中仍保留了国王对议会法案的否决权,1787年美国宪法也同样给予了总统否决国会法案的权力。这说明两国A初期宪法都存在着缺陷B都在维护当权者的权威C都践行了权力制衡理念D都实行了三权分立体制20“每个殖民地都成了一个独立共和国,都要求享有完全的主权。不再有共同的危险感作为它的支柱,眼看着船舶上悬挂的国旗被欧洲

9、大国凌辱而毫无办法,而且当时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付印第安人和支付独立战争时期所举债款的利息。”材料说明独立后的美国A经济开始了快速发展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C邦联制弊端非常严重D无法在军事上战胜欧洲国家2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十七条规定:“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这说明A皇帝与首相之间相互制衡B德意志宪法表述存在矛盾C德国政体具有一定民主性D皇帝与首相权力争夺激烈22有学者指出,二月革命是一场真正的人民革命,是人民对封建统治的自发反抗斗争的丰硕成果。“丰硕成果”的突出表现是A推翻

10、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使革命观念深入普通民众D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2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最终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完成了自20世纪初便开始进行的在国际格局方面的巨大变革。这反映在二战后 A斯大林模式在东方广泛推行B欧洲传统力量中心加速衰落C美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中心D西方广泛建立起“福利国家”2420世纪50 年代初,英国对六个欧共体成员国的出口占其全部出口的14%,到50年代末, 英国出口的28.2%输往西欧,而1966年这一比例达到了37.8%。上述变化A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B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冷战”C促使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D使欧共体成员

11、间联系加强25据记载:不结盟运动起初甚至没有定期的会议机制,直到后来才规定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也是3年。目前不结盟运动共有118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无成文章程。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A是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组织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小C与中国不构成政治合作关系D缺乏健全的组织和会议机制二、综合题:本题共4 小题,共50分。26(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时的功臣,所以不敢推翻刘氏,和汉朝同姓分封之多,确实是有关系的,所以 封建不能说没有一时之用。然而异姓功臣都灭亡后,所患的,却又在于同姓了。要铲除同姓诸侯尾大不掉之患,自

12、不外乎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这话,当文帝时,其实是已经实行了的立了齐王肥的庶子6人,又把淮南之地,分成三国于是景帝改定制度,诸侯王 不得治民,令相代其治国。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彻底实行了。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元朝廷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并不完全一致,各有侧重。例如浙江、湖广、江西三省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行省治所并不设在中心地带,均设在北端交通要道,这种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朝廷联络、指挥,突发军情时能够及时应对。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河南省驻有大量蒙古军队,因此这四省以镇遏控制为中心。辽宁省

13、、甘肃省则担负着军需供给实使命是加强中央统治、巩固统治地位,维护专政,遏制地方政治势力的重要政治手段。但元朝出于军事目的实施的行省制度,却被明清沿用,以此基础上更衍生出了近代行省模式。摘编自张莹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分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同姓分封的影响,并概括西汉解决其弊端的主要措施。(6分)(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十行省的不同作用,并说明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6 分)(3)据上述材料,说明汉、元地方措施的共同作用。(2 分)27(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无视国际社会谴责,退出由美国倡导 建立的国联,突破了华盛顿体

14、系,最终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在反复权衡利弊后,决定不对华宣战的主要原因,就 是顾忌美国援引“中立法”,禁止向其输出废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20世纪50年代,中国未参加旧金山对日和会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从中作梗,反对英国邀 请中国政府参会的主张。20世纪6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的一大障碍,是美日同盟。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不仅和中美关系改善有关,更与尼克松总统未按照和佐藤 荣作首相的约定将中美接触的情况事先告知日本,玩“越顶外交”有关。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谈判因是否写入针对苏联的“反霸权条款”而陷入僵局,是美 国总统卡特派遣布热津斯基斡旋,

15、最终打消了日本的顾虑。摘编自美国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因素在不同时期对中日关系的不同影响。(6 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态度变化的原因。(6分)28(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首脑称为“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兼任,拥有任免宰相和帝国官吏、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统帅帝国军队和任免高级军官、决定帝国对外政策、召集或解散议会等巨大权力。材料二基本法规定:德国是一个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共和国,“全部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通过选举和公民投票的方式,以及通过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专门机构行使”。联邦总统是国家最高代表即国家元首,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后来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