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社区协作内容生产的信任管理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134649452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基社区协作内容生产的信任管理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维基社区协作内容生产的信任管理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维基社区协作内容生产的信任管理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维基社区协作内容生产的信任管理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维基社区协作内容生产的信任管理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基社区协作内容生产的信任管理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基社区协作内容生产的信任管理研究》-公开DOC·毕业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维基社区协作内容生产的信任管理研究摘要旨在探讨维基社区有效的信任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信任管理系统结构和模型。在分析维基社区协作活动系统的基础上,指出间接反馈信息建模的必要。同时从中心制、信任形成、信任评估、信任获取几个角度探讨维基社区有效的信任管理模式。此外提出面向维基社区的中心制信任管理系统框架和分层结构,并给出一种基于修订史的间接反馈信息抽取方法。关键词维基社区协作内容生产信任管理信任模型维基不仅是一种能使任何人编辑网页内容的软件,也是对协作和参与的新一代网络的隐喻。维基模式的成功,显示了群体智慧和大规模协作生产的强大力量。然而,wikis虽然支持协作内容生产,却不关注个体贡献,且缺乏显性

2、的信任管理模式。当维基技术被应用于商业、政府和教育背景中时,协作者很大程度受任务和目标的驱动,这就有必要修改维基系统,以展示出每个协作者的贡献以及同行评审的结果。信任能激励人们更愿意参与社会交换和协作式交互,更容易表现出忠诚、可靠,并且贡献出更可信的内容。本文致力于探讨维基社区有效的信任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信任管理系统结构和模型。1基于反馈与协作的维基社区活动系统1.1维基社区协作活动系统维基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协作活动系统。根据虚拟社群协作生产与内容共享的活动系统模型(见图1),维基社区是由三个核心要素(主体、客体、社群)和三个媒介要素(工具、规则、社群),以及四个子系统(生产、消费、交流、协

3、作)共同构成的协作活动系统。内容生产是维基社区的主要活动,发生在生产子系统和协作子系统,而生产子系统又是协作子系统的基础;社群交往是维基社区的次要活动,发生在交流子系统。主要活动是实现社区目标的基础,次要活动为主要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内容共享是维基社区提供的服务,面向所有的互联网用户。例如维基百科社区的总体产出是一部百科全书,目标是使互联网用户聚集在一起建立资源,让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免费获得。wiki技术是主要的工具媒介,使用户参与创作和发布网页内容的工作变得快捷和轻松。它由参与活动的社群共同制定和认可,并共同遵守。规则可以调节社群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成员“和睦相处”的基本保障,也是解决争议、冲

4、突的依据。如中立原则是维基百科社群共同遵守的核心规则。维基社区虽然不存在自上而下的角色分配和劳动分工,但是通过自我选择和社区自治的管理原则,成员也会逐渐形成不同的角色分工。已有研究证明了开源社群中普遍存在层级结构和角色分化现象。1.2维基社群的反馈形式根据协作活动系统模型(见图1),反馈信息对于协调活动主体间的信息行为以及客体产出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反馈信息可以表现为成员间的讨论,也可以表现为主体对客体对象的作用。前者需要直接信息交流工具,如中文维基百科的互助客栈和讨论页;后者需要间接信息交流工具,如wiki系统提供了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内容修订的协作编辑工具。可将前者称为直接反馈,后者称为间接反

5、馈。在维基社区中同时存在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两种情形。直接反馈建立在显性的社群信息交流基础上,成员直接发表对某处内容的看法,并就内容生产中的问题和不同见解展开讨论、辨析,必要时还会采取投票形式,以达成一致意见。间接反馈直接作用于客体(内容),如删除、插入、恢复等,是基于客体内容变更的间接或隐性信息交流。成员通过内容被编辑修改后的反馈形式间接了解其他成员对自己创作内容的意见。如维基百科中的间接评议模式,社群成员可对其他成员编辑内容直接进行修改。编辑修改隐含了对其他成员贡献内容的质量评价。保持原状代表一种认可,进行编辑等同于认为文章有不足、需要改进。间接反馈隐含的蕴意对于构建社群可信环境具有重要价值

6、,但目前缺乏有效的开发途径和适当的反馈信息抽取模型。2面向维基社区活动主体的信任管理模式探讨2.1建立中心制的信任管理模式不同系统环境下的信任管理机制有很大不同,主要分为中心化系统和去中心化系统。resnick等认为基于交互的声誉系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形成有效的信任管理模式:实体生存期足够长;能够获取和分配当前交互的评级数据;过去交互的评级能指导当前交互的决策。中心控制的声誉系统实现以上条件是比较容易的,例如ebay、淘宝网等电子商务系统基本遵循着这些原则。而对于去中心化的系统,要实现以上条件就比较困难。维基社区从其规则看是一个非中心控制的对等生产系统,但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演化和自组织的系

7、统,经过较长时间的内容演化和用户角色演化过程,维基社区已经逐渐形成自身的管理团队。用户生成内容的长尾现象证实了维基社区经过时间推演会逐渐形成分层的用户群体,其中包括了一个负责管理社区事务的核心成员组。例如中文维基百科的行政员、管理员等。维基社区的去中心化并不表示没有中心,仅表示这种中心制的形成并非自上而下,而是由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和自演化形成。尽管有庞大数量的用户,但维基百科创始人威尔士估计超过50的编辑由少于1的用户完成。维基百科甚至倾向于由一个编辑部来授权文章和审校文献的管理模式,以使词条内容更可信。也就是说,原本非中心控制的维基社区随着时间演化,会逐渐倾向于形成中心制的组织模式。本文将探讨

8、维基社区的中心制信任管理模式和系统结构。这里所称的中心制,指协作主体反馈信息的抽取以及信任关系的评估、获取等功能由维基系统平台统一提供,而非各个用户节点独立形成。以下从信任形成、信任评估、信任获取几个角度探讨维基社区有效的信任管理模式。2.2信任形成模式具体指社群成员间信任关系的来源与形成模式。在虚拟社会网络中,与主体特定行为有关的知识是衍生信任关系的主要来源。在wiki系统中,该行为知识可以概括为社群成员参与创作、编辑词条以及参加讨论和投票的行为。反馈是虚拟社群信任关系的基础数据来源,目前电子商务网站的声誉系统都是建立在直接反馈,也就是互相评级的基础上。根据前文所述,在维基社区中同时存在直接

9、反馈和间接反馈两种情形。直接反馈主要表现为社群讨论和投票,间接反馈则集中体现于社区提供的内容修订史(见图2)。在用户不断参与协作活动的过程中,主体的社群意识逐渐增强,对参与协作编辑的其他主体更为关注。同时协作主体通过频繁的交互,包括讨论、投票、内容修订等信息行为,逐渐形成了主体间的信任关系。不同的协作强度和频次,以及不同的交互结果,都会导致信任关系的差异。在维基社区的虚拟环境下,主体间的信任关系主要取决于信息交互结果。2.3信任评估模式具体指对协作主体间信任程度的评估模式。维基社群信任关系与其他网络信任关系一样,可以从反馈、推荐、声誉不同途径及其组合对主体信任度进行评估。其中,反馈是主体间直接

10、交互的结果,其他方式均是在反馈数据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见图3)。根据前文对维基社区活动系统的分析,内容生产是维基社区的主要活动,社群交往是维基社区的次要活动。而信任关系具有情境依赖性,即主体a2信任a1对内容的编辑,但未必信任a1对社区事务的管理。因此主体间信任关系按照活动的划分,可以分为协作编辑信任和社区建设信任。2.3.1协作编辑信任评估主体a2对a1的编辑能力、内容可靠性的评估。内容编辑与质量评审过程在维基社区中是同步交叉进行的,即编辑评审编辑评审。因而评审者对内容贡献者的反馈周期非常短。几乎是内容一发布就进入社群评审,并且反馈结果也很快就能体现在内容的再编辑上。维基社区的内容修订史保留

11、了大量修订过程的元数据,是社群成员交互的一手资料。一个百科词条的编辑历史就是一个wiki对象。目前针对维基百科的定量研究大都基于内容修订史提供的信息。并且针对修订史展开深度挖掘,不需要主体的显性参与,即社群成员并不需要提供额外的评价信息。如此会减轻社区参与者的负担,激发成员将更多精力专注于内容质量本身,而不是社群成员问的评议。该评价信息的挖掘由专门的信任管理系统来完成。2.3.2社区建设信任评估主体a2对a1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力、可靠性的评估。主要交互行为体现于社区讨论、投票活动中。社区讨论内容也是文本形式,分析难度较大,不易建模,但可以尝试采用内容分析法。投票是决策的一种途径,群体经过讨论或辩

12、论,最后以特定方式标示出投票者的立场,然后由专门的组织管理人员点算并公布结果。社群投票活动最能集中体现主体的综合反馈意见,且投票数据易于处理和定量分析。因而可以考虑采用投票数据来对协作主体间的信任度进行评估,讨论内容可以用作定性辅助分析。以上两类信任关系可以迁移,在维基社区中主要是从协作编辑信任向社区建设信任迁移。维基百科中的管理员、行政员基本都是因为以往对百科词条大量的贡献,尤其是对优质词条的贡献,而受到维基社群的信任,因此才被社区批准进入核心管理团队。2.4信任获取模式具体指信任信息的获取、表示和利用模式。这一阶段主要面向社区用户,是维基信任管理系统与用户间的接口。如何将原始的、衍生的社群

13、信任信息,以恰当的路径和形式提供给用户,并协助用户决策以实现有效的协作,是这一模式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信任信息的获取渠道:对用户而言,可以主动请求信任系统的服务,也可以系统自动推送。例如用户需要查询过去曾与其他成员协作编辑内容的反馈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展示,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社群间的信任关系,增强用户的社群意识以及对社区的信赖感和忠诚度。信任信息的表示:需要借助于人机交互领域的隐喻方法和可视化技术。使用隐喻来设计各种模型,可以使得人机交互更加便利,同时配合可视化技术,为用户创造一个非常友好的认知环境。信任信息的利用:体现用户个性化特征。现有的声誉系统大都没有将主体的信任策略考虑在内。在现实

14、世界中,人们无法也无需将自己的信任策略显性表达出来。而在虚拟社群中,工具媒介物的存在为信任策略的外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网络信任系统应该给予用户有效的信任策略显性表达和选择的途径。3面向维基社区的信任管理系统构建3.1信任管理系统框架根据前文所述,维基社区随时间演化越来越逐渐倾向于中心化的组织模式,而中心制的信任系统更有利于实现有效的信任管理模式。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面向维基社区的中心制信任管理系统框架(见图4),以显示信任管理系统在维基社区中的工作原理。左图显示了信任管理系统的任务之一是根据以往的交互经验,积累主体间的反馈信息;右图反映了信任管理系统的任务之二是将反馈值、推荐度、声誉度等信任

15、信息提供给用户,同时结合信任策略协助用户进行未来协作的决策。前者是信任管理系统的基础,后者是信任管理系统的应用。其中,左图的左半部分显示主体之间通过改变环境实现间接通信,在维基社区中表现为对协作生产的内容进行评审和编辑的过程。该间接反馈信息由信任管理系统对原始纪录进行提炼、抽取和存储。左图的右半部分显示主体通过讨论、投票等交互活动产生的直接反馈信息,同样由信任管理系统进行抽取和存储。3.2信任管理系统的分层结构信任管理系统的分层结构如图5所示:3.2.1信任来源层核心是构建基于内容修订史的反馈信息抽取模型,以形成反馈信息库。该反馈信息库不但用以衍生主体间信任关系,而且能进一步推演出主体生成内容

16、的可信度。3.2.2信任评估层基于信任来源层提供的反馈信息库,构建计算推荐信任度、声誉度的模型。同时,在针对具体用户提供信任评估服务时,还需考虑用户采用何种信任策略。3.2.3信任表示层该层负责连接系统与用户界面,利用隐喻模型和可视化设计方法,将信任信息传递给用户。3.3基于修订史的反馈信息抽取模型下面针对开放百科提出一种间接反馈信息的提取方法,以及主体间反馈值的计算模型。3.3.1基于分句粒度的内容片断构造针对类似百科词条这样文本形式的产出内容,可以采用文本分析法。首先要确定文本的分析粒度。以段落为单位的描述粒度不能解释大多数现象,而基于语词的分析粒度会使得模型难以构建。这里将采用基于分句粒度的文本分析法。分句是介于短语和句子之间的文本结构。例如文本“无论人们在新网络中是进行创造、共享或是社交,从原则来讲都是参与,而不是消极的接受信息”,以句子为单位看,它由1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