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数学教学(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4642982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数学教学(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数学教学(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数学教学(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数学教学(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数学教学(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数学教学(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数学教学(通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高中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新大纲、新教材培训材料之一一、 与修订大纲的有关背景1、 我国基础教育经历几个阶段的简要回顾 2、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沿革5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大致经历了6个不同发展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制定实施了不尽相同的课程发展政策,对课程的理论建设与实践产生了不同作用。1949年-1956年:改造旧教育、学习苏联经验时期这段时期的课程政策经历了改造旧课程、学习苏联课程到建设新课程的过程,确定了统一性的课程政策。 改造旧课程,学习苏联经验,发展新课程。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借助苏联的经验来建设中国的教育。此后,各地先后开展了学习苏联教

2、育经验的活动,在普通中小学普遍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1951年1月,教育部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教科书,参考苏联的教科书,改编了数学、物理、化学等教材。1954-1956年,正处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的第一个时期,学习苏联达到了高潮。1956年2月,教育部作出决定,要把苏联的经验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根据苏联的教育经验,教育部改革制定了新的学制。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学制作出了新的规定。小学部分,缩短了修业年限,改四二学制为五年一贯制,入学年龄为7岁;中学部分,也明确了要求。此外,所颁发的中小学几个规程,就是借鉴苏联经验制定的。经过改造旧课程,学

3、习苏联教育经验,为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0-1952年,国家改造制定了第一套教学大纲。1951年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就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当时比较好的教材加以修订或改编而成的。 课程教材由国家制定,全国推行基本统一的课程教材。这个时期,新中国第一次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政策,制定颁发了两套全国通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其主要标志是:(A)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1950年8月颁发了小学各科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等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并通过了中学暂行规程(1952年3月,教育部正

4、式颁布)以及中学政治等7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草案。1951年8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小学暂行规程(1952年颁布),并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小学教学计划。 (B)确定了全国统一供应中小学教材的方针。1950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召开全国出版会议,会上确定了这一方针。 (C)决定成立了国家统一编辑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专门机构。1950年12月,由出版总署和中央教育部共同组建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承担编辑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任务。经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的1951年出版工作计划大纲规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重编中小学课本,并于年内建立全国中小学课本统一供应的基础。在这样的政策指引下,教

5、育部于1950-1952年和1956年分别颁发了第一、第二套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年和1956年出版了第一、第二套教材。 课程政策的政治性很强。 学习苏联经验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离实际和绝对化现象。 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教育部门在实行改革的时候也发生若干偏差,主要是否定了旧教育的某些合理的部分,对解放区革命教育的经验没有作出系统的总结,加以继承,并且在学习苏联经验的时候同我国实际情况结合不够。1957年-1965年:全面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时期1957年-1966年,是中国开始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在教育上,也开始了自我探索时期。这十年的课

6、程探索,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可划分为特点不同的小阶段。 调整放权,允许自编教材(1957-1958) 再调整,再统一(1958-1960)。 继续调整,成效显著(1961-1963)。1960年下半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张磐石领导下,赶编十年制中小学教材1963年3月,中央正式颁布全日制小学工作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小学四十条);教育部在这一年颁布了十二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第三套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相应的第四套教材。这套教学大纲和教材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受到个方面好评,并成为以后30多年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优势。1966年-1976年:教育事

7、业受到严重破坏时期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草到严重破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小学教学片面突出政治和联系实际,大幅度削减基础知识,教育质量严重降低。其一,以前的国家统编通用教材被视为封资修大杂烩加以批判;国家不设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使用统一的教材,组织了革命委员会的省、市,自定课程,自编教材;课程教材建设因大革命而一片混乱。其二,教育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政治性、革命性,几乎所有的教材都穿帽戴靴,充斥着同学科知识根本无关的内容;片面地强调联系实际,如上海、辽宁等地取消了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改成了工业

8、生产知识和农业生产知识等;物理教材简化为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生物教材简化为三大作物(稻、麦、棉)等。教材的编写成了任意行为。自1972年开始,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虽然又做了一些努力,但由于教育部的领导权被夺等原因,根本无法进行课程规划和教材编写。1977年-1985年:恢复正常教育秩序和初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时期1977-1985年,中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进入了第三个改革发展时期。这8年,根据课程教材工作任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个小阶段。 第一阶段(1977-1980):恢复重建,再度统一,继续实行课程教材国定制。教育部根据小平的指示,制定了中小学课程教材工作的有

9、关政策和措施:-成立教材编审领导小组,教育部副部长浦通修为组长,领导教材编写工作;-重建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编写中小学各科教材;-确定中小学十年制为基本学制,制定颁布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全日制中小学教材;-确定1978年秋,开始使用新教材,即第五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 教育部于1978年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是第四套教学大纲),1978年秋季,小学、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级用上了新教材,1980年这套(第五套)教材全部编写完毕。 第二阶段(1981-1985):调整修订课程大纲,酝酿课程多样化和教材审定制。1986年-1999年:实施义务教

10、育和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时期1986年4月,经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提出: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根据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统一基本要求,统一审定,逐步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需要。用四五年时间,编写四种不同类型的教材:教材内容要求达到大纲规定,面向全国大多数地区适合一般水平学校的六三制和五四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此两类教材,北师大编写五四制教材;教材内容要求程度,适当高于大纲,主要面向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和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大编写;教材内容基本达到大纲规定,面向经济文化基础比较

11、薄弱地区和学校,由四川教委和西南师大编写;八所高师出版社协作委员会编写一套。1986年9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各学科教材审查委员会正式成立,聘任了20名审定委员和200多名审查委员,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变为审定制。这是我国教材建设史上的重大变革。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审查委员会成立后,1986年11月,首次审查通过了中小学18个学科的教学大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和新的高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全面实施前的过渡性大纲;1992年审查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各学科教学大纲(试行),1993年在全国实施;1996年审议通过了新的同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相衔接的高中各学科教学大纲(供试验用),1997年开始

12、在山西、江西和天津试验。2、 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沿革3、 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新课改的背景背景一:社会背景(从外部看)经济社会发展,使课改势在必行。新理念(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对学科的影响;七大科学领域:数学系统科学(工程科学、信息技术)物质科学(极端条件下物性;创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农业、健康、医疗)信息科学(电信部门)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宇宙科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认识宇宙的起源、演化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合理资源开发)背景二:教学相关(从内部看)国家意识:课程必改旧教材:“繁、难、窄、旧”A:从教学内容看:高考改革与课改紧结合B:为学生减负:第一个切入口

13、应是课程改革C: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新课改的意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将决定我国国民21世纪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的未来4、 新大纲制定过程的简要回顾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从200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全国使用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需要将教材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且工作量较大的省、自治区可延迟到2020年。届时,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将停止使用。 1996年,原国家教委组织编制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和12个学科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并于1997年秋季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7年开始,山西、江西和天

14、津(两省一市)试验国家教委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包括新课程计划、各科新教学大纲和新教材)。这项国家级课程改革试验,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的,又是第一次把普通高中作为不同于义务教育的学段进行试验的。这项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普遍好评。这项改革构建了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体制。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托编写出版的普通高中各科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人教社不仅为这套新教材的研究编写出版,而且为这套新教材的试教培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试验中有充分的数据可以作为科

15、学结论的依据。正因为试验的方向是正确的,试验的过程是科学的,试验的成效是显著的,课程计划、大纲、教材经教育部组织修订,从2000年秋起扩大到10省市进一步试验推广。高中语文新教材将在全国推广。1999年,教育部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的精神,针对试验中反映出的问题,对“新课程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于2000年印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语文等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原两省一市的基础上,江苏、山东、河南、黑龙江、辽宁、安徽、青海等地也于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这套课程方案,同时,全国统一使用了普通高中语文、思想政治两个学科教学大纲的试验修订版;2001年全国统一使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试验修订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决定从200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全国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二、 大纲修订的基本依据1、 建国以来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经验教训双基扎实优势:基础知识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